分享

【扯经】岁月沉淀文化,玉雕不让书画

 藏玉APP 2025-04-29

最近看到冯钤老师创作的“齐白石工笔虫草系列”玉雕,我深受触动。过去,许多人习惯将玉雕归为“工艺美术”,认为其艺术性难以与书画比肩。但眼前这些作品却颠覆了固有认知,齐白石的画作常以工笔虫草点睛,以泼墨写意铺陈背景,而冯钤的玉雕则将这种“兼工带写”的意趣从平面转为立体,甚至因材质的独特性赋予了原作未曾预料的生命力。

在与几位既收藏书画又痴迷玉雕的藏友交流时,大家都认为:“玉雕的创作难度与艺术表现力,绝不逊于书画。”这一观点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这门古老手艺的价值。过去,书画被视为文人雅士的“心头好”,玉雕却常被贴上“匠气”的标签。但冯钤的作品恰恰证明:当工笔的严谨遇上玉雕的虚实相生,当写意的洒脱融入玉料的天然肌理,这门手艺展现出的艺术高度,早已与书画并驾齐驱。

玉雕的“二次生命”:从平面到立体的升华

书画与玉雕的渊源,自古便密不可分。许多玉雕题材源自经典书画,例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八大山人笔下的花鸟,皆被玉雕师以刀代笔、以玉为纸,转化为立体的艺术语言。顾永骏的山子摆件,以刀法雕琢出山峦层叠的苍劲,将水墨山水的磅礴气势凝于玉中;王一卜的人文玉雕,将书画中的写意元素凝于方寸玉石,寥寥数刀便勾勒出文人风骨的神韵;苗烈的薄意浮雕,则以当代年轻人的独特视角重新演绎传统文化,在玉料上刻画出疏淡空灵的意境。

这种“二次创作”绝非简单的模仿,而是对原作的解构与重组。书画的笔触是平面的,而玉雕需在三维空间中平衡虚实、疏密,甚至要顺应玉料的天然瑕疵。书画是即兴的灵感,玉雕却是与材料的对话。一块玉料可能藏有绺裂、杂色,玉雕师需以巧思化瑕为瑜,将“天工”与“人工”融为一体。这种创作过程,既是对书画意境的致敬,也是对材质极限的挑战。

玉雕之难:与时间的博弈

若说书画是“一挥而就”的潇洒,玉雕则是“十年磨一剑”的沉淀。书画创作只需笔墨纸砚,灵感迸发时,顷刻可成佳作。王羲之写《兰亭集序》、徐渭泼墨大写意,皆是心手合一的瞬间绽放。而玉雕的构思往往需蛰伏多年——一块玉料从选材、设计到雕琢,短则数月,长则数年。玉雕师需在脑海中储存无数“画片”,待遇到合适的材料时,方能将积累的灵感倾注于刀尖。

我见过很多玉雕师制作一件作品,往往需要耗费漫长时光,有的甚至需要数年之久。从最初的构思到最终的成品,每一步都需反复推敲——设计稿纸上线条的增减,雕琢时刀尖分寸的拿捏,打磨中光泽度的微妙调整,无一不需要极致的耐心与专注。稍有不慎,玉料便可能因一道失误而前功尽弃。这种“慢工出细活”的匠心,恰是玉雕区别于书画的独特魅力——它不仅是技艺的较量,更是与时间的博弈。

从“神玉”到“民玉”:艺术本无高下

书画与玉雕的“地位之争”,实则源于历史语境。古代书画多悬挂于厅堂,成为雅集品评的对象;而玉雕长期被视为“礼器”或皇家专属,寻常百姓难以触及。但二者本质皆是“成年人的玩具”——以艺术装点生活,以匠心传递情感。

过去的好宣纸价比黄金,如今的好玉料同样稀缺,无论是书画的笔墨丹青,还是玉雕的切琢磨磋,皆需耗费心血与财力。而今天的玉雕,早已走下神坛,融入日常,一枚玉牌、一方玉镇纸,既可赏玩,亦可实用。这种“亲近感”,让玉雕在大众收藏中更具亲和力——它不仅是案头的风雅,更是触手可及的温润。

守正与出新:玉雕的时代命题

玉雕的传承,离不开对经典的敬畏,但更需“以古为新”的胆识。当下玉雕行业,部分从业者困于复刻传统纹样,将临摹古玉奉为圭臬,致作品千篇一律,创新活力渐失。真正的传承不是机械复制,而应深挖经典精髓,以当代审美重构。比如将古代玉雕祥瑞云纹与现代极简线条融合,让传统符号在新的造型里重焕生机。这种创新并非对传统的背离,而是让经典在时代语境下获得新生,为玉雕艺术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反观书画界,真正的大师亦讲究“笔墨当随时代”,玉雕亦如此。我们不必纠结于“是否超越书画”,而应思考如何让这门古老技艺与当下对话。传统并非桎梏,而是创新的根基。唯有在敬畏经典的同时,主动打破固有范式,玉雕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延续生命力,创造出既承古韵、又具新意的艺术表达。

“玉雕不让书画”,不是傲慢的宣言,而是对艺术本质的洞察。书画以笔墨抒怀,玉雕以刀工传神;书画是瞬间的灵感,玉雕是岁月的沉淀。二者殊途同归,皆在追求“美”的极致。

作为藏玉人,我始终相信:真正的艺术从无高下之分,只有形式之别。玉雕的方寸之间,藏着一部立体的中国美学史——它不让书画,亦不让步于时代。唯愿这门手艺,能在匠人的刀尖、藏家的掌心,继续流淌千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