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看到这样一篇帖子:怎么拒绝怀孕女同事让我每天帮她打饭?题主有个女同事,刚刚怀孕一个月。因为公司有食堂包午餐,题主和女同事同个部门,每天会在一起吃午饭。某天就听这个怀孕的女同事和另外一个同事聊天,说起以前其他部门女同事在怀孕后就有人帮她拿餐盘,因为打饭的餐盘太重了。那个一起聊天的同事就赶紧接话,说题主每天不是跟你一块吃饭,那以后就题主帮忙打饭好了。题主说那个部门是所有人一起吃午饭,女同事需要打整个部门的午饭,所以餐盘很重需要别人帮忙;你只打自己一个人的饭应该不会重到哪去吧?这一次试探不成,这位女同事在下午又开始引导题主,说她想吃汉堡可乐,但是外卖来了还要自己出去拿,应该会很重吧。题主此时已经看透了她的目的,就说汉堡和可乐能重到哪去?眼看题主并不顺着她的话帮自己拿东西,女同事最后也没点外卖。题主十分苦恼,认为女同事这种想让自己帮忙却又不明说,非要拐弯抹角暗示让自己主动提出来的做法,让她感到非常不适。可女同事的孕期还有很久,后续可能会有新的试探,自己也不想闹得太僵,简直是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或许你身边也出现过这样让你头疼的人际关系:不由分说蹭你的车上下班,却不想给你油费的同事;强行让你帮忙替更多时长的晚班,却不转让绩效的前辈;理所当然向你讨要昂贵生日礼物,却回报廉价地摊货的朋友……其实,他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扭曲思维模式——巨婴心理。一旦遇到这样的人,请尽早远离、及时切割关系,这就是人性阴暗的一面。巨婴思维者和周围正常人的关系,就好像一棵参天大树旁边生长的小小藤蔓,最开始它每天只吸取你一点点的能量,你觉得尚可忍受;可慢慢地它就会整个缠绕在你身上,完全依赖你而活,等你没有了利用价值,再转而去寻找另一棵大树。心理学家武志红总结了巨婴思维者的三大心理特征:共生、全能自恋、偏执分裂:1.共生:是指两个或者多个个体之间存在的一种过于亲密或者依赖的关系,会导致界限上的模糊,让人难以独立;不仅表现在日常生活行为之中,也表现在情绪、决策和自我价值感中。这类心理的主要来源是早期的婴儿,他们会觉得自己与照顾者是一体的,自己的需求会得到无条件的满足。如果个体在长大后没有很好地分离和产生“个体化”、“自我意识”等等,共生心理就会伴随其一生。2.全能自恋:指的是个体认为世界应该按照自己的意愿运行,他人的行为也应该听从自己的指挥;这样的思维方式同样来源于早期婴儿,拥有全能自恋思维的人,往往只关注自己的感受和利益,完全以自我为中心,而忽视他人的情绪。3.偏执分裂:指的是个体会按照自己的想法随心所欲地活动,不允许他人忤逆自己;这样的人往往脾气很差、敏感多疑、固执己见,就像一些“路怒症”司机,和控制欲超强的权威型家长。或许有人认为,巨婴心理的人既然喜欢让全世界都围着自己转,那必然是高自尊型人格。其实则不然,在相关的心理学研究中,他们的自尊和自我价值感上下浮动巨大,非常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当其并不处于社会支配地位时,他们的自尊心需要通过凌驾于他人之上才会得到一些小小的慰藉;否则就会大失所望,陷入极度的自卑之中,然后继续通过寻求他人的帮助来证明自己的地位。而处在社会支配地位上时,他们的自尊心会极度膨胀,在最大限度上使用自己手中的一切权力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和地位。换句话说,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并不是通过认识和探索自己的能力换来的,而是通过证明他人是否服从自己后得到的虚荣心和实际利益组成的。我们或多或少都带着一些巨婴心理,但是并没有形成障碍,因为他人的认可和评价确实对每一个个体都具有强烈的意义。就像是电视剧中的男女主角一样,男主角致力于成为天下所有人敬仰的皇帝或将军;而女主角总是致力于让所有厉害的男人为自己倾倒。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分辨出身边隐藏的巨婴思维者呢?其实很简单,每个人都有向外寻求帮助或者无法独立解决问题的时候;不要看其寻求帮助的内容是否合理,而是要看对方如何面对现实和期望的落差。遇到需要自己负责的事情第一时间并不是检讨自己的错误,而是将锅甩给其他人;找一个能够顶替自己错误的替罪羊,无限夸大其失误,用来减少自己的影响和责任;当自己的工作出现问题或者需要他人帮助时,并不能直接诚恳地请求他人;而是将自己摆在很高的位置上,即使被拒绝也会理直气壮地说:“我是新来的又不懂!”或者“这不是你应该做的吗?”在感受到落差后将自己的脆弱包装起来,并不直接展示自己的脆弱或者自卑,而是用对外的攻击性试图让他人自己明白,并主动递上台阶。面对巨婴思维者,第一次的不直接拒绝就会成为他们接二连三再次试探你、压榨你的成果来喂养自己的理由。良好的人际关系永远不是一方永远提供资源而另一方心安理得地接受,不要让自己成为蚂蟥的血包,及时斩断这样的联系才是最优的选择,这,也是人性阴暗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