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博弈》系列文章,萌芽期(小白)之<认知破冰>十九】 |全文约4490字,阅读约12分钟| 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呀!不知道你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没有这样的困惑:明明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可学习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或者总是感觉知识学了就忘,很难真正掌握?其实,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一直在寻找更高效的学习方法。 ![]() 直到我读到了《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这本书,才发现原来学习是有科学规律可循的。今天,我就想和大家好好分享一下这本书里的知识,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这本书是由彼得·布朗、亨利·勒迪格三世和马克·麦克丹尼尔三位作者共同完成的。彼得·布朗是一位擅长科普写作的作家,文字严谨。亨利·勒迪格三世是华盛顿大学路易斯分校心理系教授,曾任美国心理科学学会主席,在人类学习和记忆领域是专家。马克·麦克丹尼尔同样是华盛顿大学路易斯分校心理学教授,他的研究方向主要在前瞻记忆和教育方面。 这本书可以说是认知科学在“如何更有效地学习”这个课题上的成果总结,里面有很多实用的学习方法,还能让我们更了解人脑的工作机制。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深入探讨一下这本书里的主要知识点吧。 ![]() 一、学习的本质是什么 说实话,我们以往对学习都有一些共识,比如要想学以致用,就必须记忆,而且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和记忆,终生不怠。但其实,学习本身是一项可以获得的技能,最有效的策略往往不是依靠直觉哦。 学习的本质,从这本书里来看,涉及到几个关键的概念。 1.知识链和记忆结: 我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给知识打上记忆结。就像上中学的时候,我们晚上临睡之前回想白天老师讲课的内容,把知识连成串复习一遍,这种方法叫检索式练习。在没学新内容之前预习,或者在别人告诉我们答案之前,先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哪怕犯错也没关系,这样检索效果会更好。 举个例子,研究人员让学生听一段包含60个实物名称的故事,首次接触后立刻测验的学生能记住53%的内容,一周后下降到39%;而完全不参加测验的学生一周后只能想起28%的内容。进行一次测验就能把一周后的成绩提高11%,多次检索练习效果更好,尤其是有间隔地进行测验。这说明检索会强化记忆,并阻止遗忘。 ![]() 2.主动学习: 安德鲁·索贝尔教授的国际政治经济学课程一开始缺勤人数很多,他采取了一些措施后,情况有了很大改善。他先是不发讲义、把两次大考改成九次突击小测验决定学分,但缺勤问题仍在。后来他明确九次小测验的时间,没有其中期末考,结果学生出勤和作业情况变好,选课人数也增加了。 这就是通过改变授课策略,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其实,学习越轻松,效果越不好。比如开卷考试,即时效果可能好,但很快就会忘记,而经常参加测验的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还能更准确地判断自己的已知和未知。 ![]() 二、什么是后刻意练习 我们都知道刻意练习,但这本书里提到了“后刻意练习”,它包含间隔练习、穿插练习和多样化练习。 3.间隔练习: 以38名外科实习医生参加显微手术课程为例,半数医生一天内上完四节课,另一半医生每节课间隔一周。课程结束一个月后测试发现,间隔上课的医生表现更好,一天上完课的医生中甚至有16%未能完成手术。 这这是因为存放新知识需要巩固过程,大脑通过间隔测试强化记忆,虽然费力,但更有效,能让知识储存更牢固。就像我们学习一门新知识,不要集中在短时间内学完,而是间隔一段时间再复习巩固,效果会更好。 ![]() 4.穿插练习: 假假设你是公司培训人员,教雇员一套复杂工序,包含10个步骤。如果先集中练习几次步骤1,再跳到步骤4、3、7等,这种穿插安排内容的方式学习,感觉上比集中练习慢,对知识的掌握也慢。但研究显示,从掌握知识和长期记忆看,穿插练习效果更好。因为穿插学习每次对大脑都是挑战,冲破障碍后就能形成长期记忆,不易忘记。比如我们学习不同学科的知识,不要长时间只学一门,而是穿插着学习,能提高我们的学习效果。 5.多样化练习: 研研究表明,进行不同种类的练习会使用大脑的不同区域,大脑通过难度更大的处理方式巩固学到的运动技能。而集中练习学到的运动技能难度更低、更简单。所以,多样化、难度更高的练习需要耗费更多脑力,但学到的东西更灵活,适用范围更广。就像警察每次拦车检查都不一样,这能加强他们的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提升工作效率,这就是从经验中学习。 ![]() 三、我们如何掌握好好学习的心理规律 学习有三个关键步骤:编码、巩固和检索。这三个步骤就像搭建知识大厦的基石,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它们到底怎么影响我们的学习。 1. 编码:大脑的“翻译官” 你有没有想过,当我们看到一段文字、听到一句话时,大脑是怎么把这些信息变成我们能理解的东西?这就是编码在起作用。简单来说,编码就像是大脑的“翻译官”,它把我们感知到的外部信息,转化成大脑能识别和存储的“心理表征”。 举个例子,当你第一次看到“元认知”这个词,大脑不会直接记住这三个字,而是会尝试理解它的含义——“对知识掌握情况的理解”。这个过程中,大脑把抽象的概念转化成了你能理解的解释,这就是编码。再比如,学外语时,你听到一个新单词,一边读一边联想它的场景,也是在帮助大脑完成编码。 不过,编码的质量直接影响后续的学习效果。如果只是机械地重复看某个知识点,编码就很肤浅,知识自然记不牢。所以,下次学习时,不妨多问自己:“这个知识点和我已知的内容有什么联系?我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它吗?”通过主动思考,帮助大脑完成更深度的编码。 ![]() 2. 巩固:把知识“焊”进大脑 编码后的知识就像临时存放在大脑“草稿箱”里的文件,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容易丢失。这时候,巩固就派上用场了。巩固就像是把知识“焊”进大脑的过程,让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 你可能有过这样的体验:刚学完新知识,感觉自己懂了,但过几天就忘得差不多了。这就是因为巩固的过程没做好。巩固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需要时间和练习。比如背单词,当天记住了,第二天、第三天再复习,就是在巩固记忆;写文章时反复修改,让思路更清晰,也是巩固知识的过程。 这里还有个有趣的发现:睡眠对巩固记忆特别重要。研究表明,人在睡眠时,大脑会对白天学到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强化。所以,别再熬夜学习啦!保证充足的睡眠,反而能让学习事半功倍。 ![]() 3. 检索:从大脑“仓库”里找东西 编码和巩固是往大脑里“存东西”,而检索就是从大脑“仓库”里把东西找出来。很多人以为考试是为了检验学习成果,但从学习规律的角度看,考试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检索练习。 还记得前面提到的检索式练习吗?其实就是主动从记忆中提取知识。比如读完一本书,合上书问问自己:“这本书最核心的观点是什么?有哪些案例让我印象深刻?”这个过程越困难,效果反而越好。因为大脑在努力检索时,会强化记忆的神经回路,就像在大脑里开辟出一条更清晰的“知识小路”,下次再找相关知识就更容易了。 不过,检索也有“坑”。有时候我们觉得某个知识点很熟悉,以为自己掌握了,这其实是“熟练度错觉”。就像你看着课本上的公式觉得简单,但一到做题就卡壳。所以,定期用小测验、自我提问的方式进行检索,能帮我们打破这种错觉,真正发现知识漏洞。 ![]() 4. “合意困难”:学习中的“逆水行舟” 在编码、巩固和检索的过程中,我们还会遇到一个重要概念——“合意困难”。简单说,就是学习时遇到的适度挑战,反而能让学习效果更好。 想想看,你是不是觉得反复阅读课本很轻松?但研究发现,这种轻松的学习方式效果最差。因为大脑没费什么力气,知识自然“过目即忘”。相反,像间隔练习、检索练习这种让大脑“费力”的方法,虽然当下学得慢,但记忆更持久。 这就好比健身时举哑铃,越费力的训练越能增肌。学习也是一样,主动给自己制造一些“困难”,比如在学习新知识前先尝试自己推导,或者用不同角度理解同一个概念,才能真正把知识学透。 当然,这里的“困难”要适度,如果太难让你完全丧失信心,反而会适得其反。 ![]() 四、我们如何打造自己的心智模型 首先要知道什么样的心智模型不适合我们,避免错觉和记忆扭曲。 11.避免错觉和记忆扭曲: 在生活中,我们在电话中只听一方通话比听双方通话更能分散注意力,而且只听到部分通话内容的人,过后能更好地回忆起无意间听到的内容。记忆很多时候会被扭曲,我们只能记住对自己情感影响最大的元素,剩余空白部分由自己填补,可能会导致错误。所以我们要避免记忆扭曲和听觉错误。记忆宫殿是一种助记手段,比如把家里躺椅上想象有人练瑜伽,提醒自己补上瑜伽课;把线索和老路上的地点联系起来记住超市等。格律也可以作为助记工具,用韵脚让形象具体化。 ![]() (记忆宫殿的解析图) 2.给学生的学习策略: (1)练习从记忆中检索新知识,读课本或研究笔记时,停下来问自己核心概念、没接触过的术语等问题,用小测验发现薄弱环节并掌握。 (2)有间隔地安排检索练习,建立自测计划,学习关联容易忘记的内容时,每隔几分钟复习一遍。 (3)学习时穿插安排不同类型的问题,避免反复练习同一题目或技能,加入其他科目、技能,考验辨别问题类型和选择正确答案的能力。 (4)校准用客观工具消除假象,了解自己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 ◦助记手段像心里的文件柜,帮助检索学过的东西和记住随机信息。 ![]() 3. 给职场人士的学习策略: 除除了检索、间隔、穿插练习外,还有生成和细化。生成就是全力应付新事物,比如扮演角色时考虑其心理、举止等。反思通过生成、视觉化和心智演练调动意识。细化能提高学习效果、增强记忆,专业人士通过大量独自练习打造心智模型应对各种情况。 4.给教师的学习策略:向学生解释学习的过程,包括学习中的困难、轻松学习易忘、智力可改变、获知答案前思索新问题、努力超越现有水平、挫折提供信息调整策略实现精通等。 其实,我们很多人都以为重复阅读能加深记忆,但这本书告诉我们,多次阅读人们对问题的理解和想法并不会有太大变化,这是不是很反常识呢? “重复阅读并不一定能加深记忆” 总结一下,今天我们从《认知天性》这本书里学到了很多关于学习的科学方法和规律。学习的本质包括知识链和记忆结、主动学习等;后刻意练习有间隔练习、穿插练习和多样化练习;掌握学习的心理规律要了解编码、巩固和检索这三个步骤;打造心智模型要避免错觉和记忆扭曲,同时不同人群有不同的学习策略。 希望大家能把这些方法应用到实际学习中,相信会对你们的学习有很大帮助。也欢迎大家在留言区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心得,我们一起交流讨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