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瘰疬(淋巴结核)的祖传方

 再现红尘111 2025-04-29
瘰疬(淋巴结核)的祖传方

瘰疬二字始见于《灵枢·寒热篇》。原文:“寒热瘰疬在于颈腋者,皆何气使生?”“此皆鼠瘘寒热之毒气也,留于脉而不去者也”。黄帝与岐伯之间的问答句首次提出寒、热毒气滞留于脉致瘰疬、鼠瘘。《灵枢·痈疽篇》:“其痈坚而不溃者,为马刀挟瘿”。《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陷脉为瘘,留连肉腠”。均言为此病。从形状、性质进一步说明此病由不易破溃到破溃成瘘的病程演变。可见《黄帝内经》对瘰疬、马刀并瘘有进一步认识。

瘰疬二字,繁体字为“癳癧”。从其构字法中可以解释为二者均为病名,“纍”上面是畾(音雷)意即藤制的筐,编织网格不断,下面是用绳子系住而缠绕;“歷”是厂部内半包围上面双禾,下面是足一,仍然是一对一对连续生长的禾苗。厂部要比箩筐大得多。所以,瘰疬为形声字。言该病特点是累累成串,连续不断,大小不一,小瘰大疬,二者有别。

近代《辞源正续编》解释瘰疬:患者皮内生核块为即淋巴腺肿胀之故,发炎时则化脓,多在颈项间其历久延下成串者,俗称疬串。亦有在腋间者。不难看出,用瘰疬来比如淋巴结结核更加贴切。

以上内容摘自:《瘰疬与淋巴结结核名称溯源及释义》作者:赵有利,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脉管病科,《世界中医药》2018年第8期第2059-2062页

瘰疬相当于西医讲的淋巴结核、慢性淋巴结炎。笔者用家中祖传验方治疗,每获良效。现介绍如下:

毛姜一味(生品不用炮制)300克左右为末,过筛装入密封小瓶备用。鲜鸡蛋一个,用筷子捣一小孔,将蛋清倒出一部分,把备用的毛姜粉末慢慢装入约2克,再用和好的面皮把鸡蛋包住,放炉火上烤焦(约需烤半个小时,最好放柴草火上烤),每天早晚各吃一个,病轻者一月后痊愈,重则月后痊愈。此法经济简便,容易掌握,无毒副作用。

注意事项:

①吃药要有耐心,坚持不断。

②吃药期间禁吃生冷辣食物。

③保持心情舒畅。

附:毛姜即骨碎补。水龙骨科植物槲蕨的根状茎。性温味苦。功能为活血强筋骨,一般中药店有售。

提示:文中处方,请在专业中医指导下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