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热门好书推荐 --小二微读

 shineboy1 2025-04-29

图片

豆瓣评分: 8.7  出版年: 2024-8  页数: 352

1969年5月13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改变了租住在沙丁鱼楼的桂英一家,还有她朋友和邻居们的生活。出生于1970年的马来西亚华人女作家贺淑芳,以长篇小说的形式,介入发生在她出生前一年的历史事件。书写事件发生当日,及其后的延宕岁月中,女主人公们的生活。从1960年代末,到2010年代,她们经历黑暗的记忆,南上北下,接受聚散浮萍的命运,坚韧求生。仿佛被迫陷于永不停歇的流浪,在胶林矿湖,和城市景貌中,逐渐衰老、出生、转变。跨越孤立的境地和破碎的生活,缓慢自愈。

贺淑芳是马来西亚作家,1970年出生于马来西亚吉打州。曾获时报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九歌年度小说奖。著有短篇小说集《时间边境》(2012)、《湖面如镜》(2014)以及长篇小说《蜕》(2023)。其中(公众号:小二微读)《湖面如镜》已经译成英语与日语,在伦敦、旧金山与东京出版。政大中文所硕士、南洋理工大学博士毕业。曾任工程师、《南洋商报》副刊专题记者、马来西亚金宝拉曼大学中文系讲师。撰写七年后付梓出版的长篇小说《蜕》期间,她曾于2020年夏天,移居台北,在台北艺术大学担任专任助理教授。在淡水居住三年后,于2023年再度返回马来西亚。

吐槽:三代女性的故事大体是按时间顺序出现的,但这个主线似乎又模糊得不像主线,因为各种旁支线人物从头到尾频频出现,同时作者通篇采用碎片化的情节撷取模式,誓要把非线性叙事的理念贯彻到底。故事讲述五一三惨案后马来西亚华人平民及其后代的生活与情感,虽取材重大历史事件且跨越几十年,但作者无意书写宏大史诗,而是以相当实验的手法,与该惨剧保持冷静的距离,时而静默时而热烈地凝视每一段劫后的余生与动荡冲击下的内心变迁,不失为解码时代、往事与历史的一种奇径,也让内陆大批量流水线化生产的宏大史诗写作反衬得如闭门造车。本书特殊技法产生的断裂、松散感仍然需要再做调整提升,长篇构思方面也仍值得商榷,但瑕不掩瑜。

图片

捆绑上天堂

图片

出版年: 2024-10  页数: 328

千禧年代的武汉,城市吵闹芜杂,爱意丰沛盛大。一个独自守着一座废弃图书馆的绝症患者,本希望自己悄无声息地离开,就像根本没来过这个世界。直到送快递的女孩沈囡囡闯入了他的生活,世界不一样了。爱一个将死之人,囡囡用的是自己的方法, 下定了决心就与别人无关,甚至与被爱的对象无关,她只求对得起爱了这一趟。从一个人活变成两个人(公众号:小二微读),这个表面上无牵无挂的男人才终于无法压抑对活着的渴望:要尽可能活得长一点,快乐一点,“因为囡囡没批准我去死”。他们不管世界浩大,只管合二为一,并以此与浩大周旋对峙,直至一心捆绑,为爱流亡。

吐槽:李修文被称为“光影作家”,因为意象的丰饶和文字的绚烂。《捆绑上天堂》是他“爱与死亡”三部曲中的第二部。虽然与他今日之文字的广博通透无法比拟,且故事以爱与死亡的悲情做为结局,今日读来略略煽情,却能觉察到他内心对于笔下故事十分相信,才能写的投入又真挚,给我一个关于写作的启示:不管写什么,都要自己相信,不然无法置身其中将魂灵托付给文字,同时又取它的信任。

图片

余华文学课》

图片

出版年: 2025-4  页数: 248

余华:“二十年多来,我像是一个营养不良的孩子那样保持了阅读的饥渴,我可以说是用喝的方式去阅读经典作品。现在我感到自己开始用品尝的方式去阅读了。我意外地发现品尝比喝更加惬意。”本书收录余华的15篇文学随笔和1篇文学对谈。从《西游记》《一千零一夜》到《变形记》《百年孤独》,余华以顶级作家的洞察力,解读60多篇中外文学史上的经典名作。那些读10000遍都读不懂的文学名著,(公众号:小二微读)余华为你1次讲清楚!余华常常通过自己的写作体验,迅速地发现作品中所蕴藏的艺术智性和审美效果。因此,他的这些读书随笔,几乎每一篇都闪耀着奇特的审美感受和艺术发现,洋溢着一个作家在职业阅读中的细腻与深邃。

吐槽:写飞翔和变形、生与死、小说里的细节那几篇都极好,每一个对写作有兴趣的人都应该看一看,里面有很多非常具体而实用的写作建议!

图片

从江户到东京

图片

豆瓣评分: 7.4  出版年: 2023-6  页数: 196

在受到明治维新冲击的江户,诸大名纷纷回到自己的领地导致人口骤减一半,百万人口的大都市瞬间走向衰退。无主的流浪武士频繁制造混乱,土地与身份也开始流动,人心惶惶,怨声载道。在江户的秩序逐渐解体的东京,人们拼命地想跟上时代的变化,为求生存苦苦挣扎。本书正是 这些在历史上未能留名的小人物们的明治维新史。作为日本近世社会史研究权威,横山百合子追溯了激荡时代的庶民生活,(公众号:小二微读)讨论了明治维新对东京居民的影响,特别关注游女、流浪武士、商贩、贱民等群体,挖掘了下层民众的日记,并富有同理心地解读了这些普通人在大时代背景下的生存智慧。

吐槽: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细节。通过大名小路一类地区的变迁,写出了明治初期从幕府到新政府的权力变迁带来的城市变动;江户人口减少带来的城市规模变化和背后的幕府畸形繁荣;玛利亚罗斯事件带来的娼妓解放以及背后的身份政治变化困难,凸显出这种身份政治变化在明十四政变这种大变故面前是如何得渺小和无足轻重。

图片

我是马拉拉

图片

豆瓣评分: 8.2  出版年: 2025-4  页数: 320

起初他们只是宣扬抵制“不合教法”的不良行为——酗酒、男子不蓄须、女人出门不蒙面。他们鼓吹女性不该受教育,关闭所有女子学校,规定女性没有男性陪同不可出门。然后他们开始抵制“西式的娱乐活动”——音像店相继关门;孩子们在家玩桌游,会被破门而入捣毁棋盘。最后他们开始杀人。炸毁学校,连同里面的学生;绑架反对派的领袖,把断头的尸体丢进墓地;杀掉警察,接管他们所在的村庄。当黑白相间的大旗在浓烟中飘扬在巴基斯坦每个城市上空,我们过去的生活一去不返。他们先是夺走我们的音乐,然后是我们的佛像,最后是我们的历史。当越来越多人保持沉默,他们把枪口对准了我,(公众号:小二微读)一个大声争取受教育权的十五岁小女孩。子弹穿过我的大脑,损伤了我的神经。可是,神给了我第二次生命。那些爱我的人,让我浴火重生,像个战士一样活下去,发出更响亮的声音。他们可以夺走我们的笔和书本,却不能让我们的头脑停止思考。因为我们普什图族是骄傲的民族,我们宁肯死去,也绝不屈服。

吐槽:从被枪击到拿诺奖,她赌上生命为女性教育而战。 这本书不仅是马拉拉的自传,更是对所有遭遇不公、被迫沉默的女孩的鼓舞。每个女孩都应该看看这本书,从中汲取力量,像马拉拉一样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打破束缚。

图片

阿加莎·克里斯蒂:书写自己故事的女人

图片

豆瓣评分: 8.8  出版年: 2024-9  页数: 424

阿加莎·克里斯蒂出生于维多利亚时代的晚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见证了大英帝国的衰落,目睹了持续近一个世纪的剧烈社会变革。在动荡的历史大潮中,她突破了社会阶层与性别偏见对她的桎梏,书写着自己的故事。她为何总假装平凡,又如何频频打破常规?她在自传中有意忽略的事件,其真相究竟为何?为何说阿加莎“由诸多矛盾构成”,她的作品又何以反映英国社会的剧烈变迁?英国历史学家露西·沃斯利钩沉历史,用社会历史的视角重新审视,不是为了将阿加莎捧上神坛,而是为了破解其中的谜团,为我们还原出真实的阿加莎·克里斯蒂。

吐槽:祛魅后的阿加莎既不神秘也不浪漫,相反她是一个相当务实的人:写作诚然是带给她快乐与自我表达的出口,但更多还是能带来金钱(能更愉快地买买买,毕竟她是米勒女孩!)。社会变革势必是让她困惑的,但她总能快速顺应变化拥抱时代,这也是为什么她既很传统也很新潮。她不喊'要成为侦探女王'的口号,甚至都不认为自己是作家,却年复一年如工匠般将写作视为一种劳动,用累累作品将'阿加莎'奠定成一项文化ip。阿加莎不言语,用行动书写自己的故事,照得公众的'亲近理解共情'空洞,虚伪,更似一种笑话。

图片

图片
图片
END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