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四祸:口无遮拦,贪欲过剩,骄矜自傲,执念太深

 小桥流水1i79ra 2025-04-29
人生四祸:口无遮拦,贪欲过剩,骄矜自傲,执念太深

天有风云难测,人有四祸当避;

口若悬河自毁,欲壑难填自噬;

骄矜招致天罚,执念误尽平生。

开篇

观夫江河奔涌,潮起自有潮落;草木荣枯,春生必随秋谢。人生在世,岂能尽如人意?盖因天命难违,时运弄人。然智者处世,贵在知祸而避祸,明理而修身。昔有吕蒙正作《寒窑赋 》,叹“天有不测风云”,今吾亦仿其志,论“人有四祸当避”。此四祸者,非天降之灾,乃人心自造之劫。若能避之,则福泽绵长;若纵之,则悔恨终生。

一祸:口无遮拦,祸从口出

古语云:“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舌虽无骨,能刺人心;言虽无形,可断人命。昔北宋苏子瞻,才高八斗,然因“蛰龙”一词,遭人构陷,贬谪千里 。又有唐时刘禹锡,桃花诗成,讥讽权贵,廿载流离 。此皆言多必失,语不慎而招祸也。

今人亦有此患:职场中笑人短长,市井间议人隐私,网络里泄人机密。殊不知,言如覆水,泼之难收;语如利刃,伤人无形。故《增广贤文 》诫曰:“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避祸之道:

三缄其口:开口前自问:“此言非说不可乎?”若无关紧要,不如藏锋。

以柔克刚:如曾文正公“戒多言”之训,可赞人长,勿揭人短。

谨守边界:家事莫论他人,公事莫涉私情。

二祸:贪欲过剩,反噬自身

《六祖坛经 》云:“贪如火,不遏则燎原。”贪者,如饮咸水,愈饮愈渴。昔和珅富可敌国,终成刀下亡魂;始皇筑阿房宫,耗尽民力而国灭 。此皆贪欲过盛,自掘坟墓。

今世之人,亦陷此劫:或贪财,网贷缠身;或贪权,机关算尽;或贪名,沽名钓誉。然《史记 》有言:“利令智昏。”贪欲蒙心,必失清明。

避祸之道:

知足常乐:如范蠡三散家财,知“财聚人散,财散人聚” 。

留白天地:取七分利,留三分予天,如东汉杨震“四知拒金” 。

延时自省:欲取一物,静待三日,若仍渴求,方为真需。

三祸:骄矜自傲,必遭天谴

《周易 》曰:“满招损,谦受益。”骄矜者,如秋蝉鸣高枝,不知寒冬将至。昔楚霸王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然刚愎自用,拒纳良言,终自刎乌江 ;蜀将马谡,恃才轻敌,失街亭而丧命 。此皆骄矜之祸也。

今人亦多骄态:稍有成就,便目中无人;偶得权势,便颐指气使。岂不闻《尚书 》警言:“骄淫矜侉,将由恶终。”

避祸之道:

低头观路:得意时多思“足下是否临崖”,如范蠡布衣见乞丐 。

以史为镜:读韩信、张良故事,知“功成身退”方为大道。

虚怀若谷:出门不穿华服,见人先作一揖,以谦养德。

四祸:执念太深,反误性命

庄子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执念者,如攥沙于掌,愈紧愈失。昔李斯贪恋相位,终被腰斩;范蠡弃官从商,反得善终 。此一执一放,生死殊途。

今人亦困于此:或执于情爱,郁郁寡欢;或执于成败,惶惶终日。然《淮南子 》有言:“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避祸之道:

算十年账:若以十年寿命换一执念,可值当否?

顺其自然:如流水遇石则绕,遇渊则蓄,不争不抗。

破局重生:学陶渊明“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结语

天不得时,日月无光;人不知祸,灾殃必至。四祸如影,然影随形灭;避祸如舟,然舟在掌舵。吕蒙正寒窑悟道,范蠡三迁得安,皆因明祸福、知进退。

嗟夫!人生在世,荣辱如潮,贵贱由时。然祸福无门,惟人自召。愿诸君谨记:

口慎则祸远,欲寡则身安;谦卑得天佑,放下即涅槃。

以此四句,与天下人共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