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是文人读书、写作、藏书之处,亦是交友治学、休闲放松之所。功能之外, 书房,更是一个精神空间,是文人德行品格、理想追求的延伸。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的《陋室铭》大概言明了古人对于书房的所有追求。了解古人的书房,也是窥见其内心的一种途径。今天,发现君邀请大家一起来观看古画中的文人书房。 「古人的书房」 书房是今人的叫法,古人的书房一般用 “斋、堂、室、庵、馆、庐、轩、园、亭”等来命名。虽是“陋室”,也绝不失雅致,或于居所设一独立空间,或于山林择一幽静之处,如 王维的“辋川别业”,杜甫的“江外草堂”,白居易的“庐山草堂”等。 无论是哪种,都讲究与自然的互动,如《书斋夏日》中所述:“五月困暑湿,众谓如蒸炊。惟我坐幽篁,心志适所怡。开窗面西山,野水平清池。菱荷间蒲苇,秀色相因依。幽禽荫嘉木,水鸟时翻飞。文书任讨探,风静香如丝。” 这样具有“卧游”之趣的“陋室”,谁人不向往? 元·檀芝瑞《修篁书屋图》 藏地不详 元·王蒙《芝兰室图》 私人收藏 明·沈周《竹林茅屋图》 弗利尔艺术博物馆藏 明·文徵明《真赏斋图》 上海博物馆藏 明·唐寅《草屋蒲团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 清·弘仁《梅花书屋图》 故宫博物院藏 「书房的雅事」 不仅仅用来读书,许多文人雅事也都在这一空间内发生。“图书一室,香暖垂帘密。花满翠壶薰研席,睡觉满窗晴日。手寒不了残棋,篝香细勘唐碑。无酒无诗情绪,欲梅欲雪天时。”写的便是宋人的 书房之乐——焚香,点茶,挂画,插花等。 如果能和朋友一道,也会更多一些趣味,甚至带来惊喜。元代画家陈琳在一个秋天前往 松雪斋,拜访老师赵孟頫。在老师室中,他画下一只野鸭,以此寓兴。赵孟頫则在野鸭身后画下芙蓉与水波,作为对弟子的认可和鼓舞。这师徒之间充满乐趣的一次互动,成就了一幅流传后世的元画佳作 《溪凫图》。 唐·佚名《摹杨子华北齐校书图 》 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南宋·佚名《人物册》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佚名《十八学士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佚名《十八学士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喻兰《听琴图》 私人收藏 明·唐寅《事茗图》 故宫博物院藏 「我的书房我做主」 书房,书房而已,虽然讲求雅致,但决不严肃。它是一处私人空间,无论读书、画画,还是发呆、睡觉,自然是想做什么事随其主人而定。 终朝静坐无相过,慢火熏香到日斜。睡个小觉,发个呆,总要有时间用来无所事事。在这一点上,今人是完全继承了古人的,书房乐事也因此显得更加可爱。 南宋·刘松年(传)《唐五学士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佚名《十八学士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王蒙《闭户著书图》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明·王世昌《松荫书屋图》 弗利尔艺术博物馆藏 明·唐寅《双鉴行窝图并书记册》 故宫博物院藏 明·文嘉 钱榖 朱朗 《 药草山房图卷 》 上海博物馆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