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粟裕回忆录 68

 暮云深 2025-04-30

政治动员工作做得很充分,召开了各种形式的动员会,颁布了战时奖惩条例,组织了突击队、突击组,互相提出战斗竞赛。

在组织指挥上,师前方司令部与一分区司令部暂时合并,组成野战司令部。我和副师长叶飞也做了分工,叶飞负责战场指挥,我掌握全局。

战役于1944年3月5日晨1时50分发起,首先进攻车桥据点。我军利用夜暗从敌外围据点之间直插车桥,以隐蔽迅猛动作,从四面八方越过外壕,架起云梯,爬上围墙,很快攻占了围墙上的所有碉堡并迅速攻入镇内,分割包围各敌伪驻地。

我军的突然攻击,使敌完全被动。经激烈战斗,于当日中午全部歼灭了镇内的一个伪军大队。接着对日军驻守的土圩及碉堡开展攻击,经一天一夜的战斗,日军一个小队大部被歼,残敌固守挣扎,我展开了政治攻势。

5日下午,淮阴、淮安、涟水等地日军(华北派遣军第六十五师团第七十二旅团山泽大队),纠合伪军共七百余,分批在淮安集结,乘汽车向车桥增援。当第一批援敌进入我韩庄、芦家滩伏击阵地时,我军突然猛烈开火,迫敌进入我预设的地雷阵地,炸死了一批敌人,接着第二、第三批援敌亦进入韩庄与第一批残敌会合。

当晚,敌向我阻击阵地进犯。我军从敌侧背奋勇出击,与敌白刃格斗。 敌伤亡惨重,向韩庄东北突围,在芦苇荡边被我切成三段,大部就歼。7日,车桥残敌狼狈逃窜,战役胜利结束。

我军共歼山泽大佐以下日军460余人,其中生俘山本一三中尉以下24人,歼伪军500余人,攻克车桥据点,摧毀碉堡50余座,并缴获九二式步兵炮一门及大批武器弹药,我军乘胜扩大战果,至13日,共收复曹甸、泾口、塔儿头等敌伪据点12处,使淮安、宝应以东纵横50余公里的地区全部解放。

车桥战役发起前,我运用声东击西的手法,在东台三仓地区举行了牵制作战。当时敌军对我计划一无所知,仍在致力于“清乡”和“扫荡”。3月3日,我获悉日军百余人、伪军千余人增至安丰,有向东“扫荡”模样; 南面海安之敌一部进至李堡,有向我台南地区“扫荡”之可能。我们遂将 师直机关分为前后梯队,由管文蔚同志率后梯队北移,跳出“扫荡”圈; 我率前梯队向南经三仓、三十总到薛家套,故意迎击“扫荡”之敌与其纠 缠。

3月4日,李堡、安丰、潘家辙各路之敌,以一仓河、吴桥为目标分进合击。我们于夜间从敌人空隙中由薛家套安全转移到五总。敌合击扑空后继续分路追寻。我又安全转移到兰路址。3月5日凌晨,车桥战役打响后,敌即仓皇后撤,并放弃了潘家 蔽据点。南线的作战行动麻痹了敌人,加强了车桥战役发起的突然性。

车桥战役得到我兄弟部队第三师的积极支持。在战役前,我们即同三师沟通了情报联系。战役进行中,第三师一部攻克涟水、车桥间的朱圩子据点,歼灭伪军300余人,对车桥战役的胜利起到积极的配合作用。

车桥战役的捷报传到延安,新华社向全国播发了新四军收复车桥的消息,赞扬这是“以雄厚兵力”打的一个“大歼灭战”。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了祝贺这一胜利的社论。在延安的陈毅军长也发来了嘉奖电。车桥战役后敌人未敢进行大的报复行动。一个月后,苏中区党委、苏中行政公署、苏中军区移驻车桥附近宝应县的固晋一带,党校移到了固晋附近的林溪镇。我们集中4个主力团在淮宝地区整训,为后来我军向苏浙战略机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车桥战役以游击战与运动战相结合的战役形态,以机动突击、单刀直入、分别包围、各个击破、秘密接近、迅速猛扑等战术手段,偷袭与强攻、进攻与阻击、分途开进与协同攻击、步兵单独作战和步炮联合作战、主战场与牵制战场、主力与人民武装等多种作战方式以及周密细致、机智果敢的组织指挥而展现光彩。我军指挥员英勇顽强,不怕牺牲,185位同志光荣负伤,53位同志光荣献身。日本反战同盟苏中支部松野觉同志参加火线喊话,英勇牺牲。

车桥战役以后,我对全区斗争方针又做了一次考虑。当时日伪对四分区的“清乡”已转为以政治伪化为主,同时准备对第一、第三分区进行 “扩展清乡”、对第二分区进行“强化屯垦”。面对这一情况,我认为敌人已无多大兵力增调苏中,我们对敌人的“扩展清乡”、“强化屯垦”应采取打破的方针。至于第四分区的反“清乡”,则仍提坚持反“清乡”,不提粉碎“清乡”,因为过早地提“粉碎”容易引起轻敌和急躁,导致敌人的报复,使群众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同时,这时我们的领导重心,已经转向准备反攻,第四分区形势如再度紧张,对全局会有干扰。

6月中旬,苏中区党委根据形势的发展,指出反据点斗争是一切工作的中心环节,要用一切办法来达到反据点斗争的胜利,使敌人被逼放弃小据点,集中到大据点,并使大据点一个个处于孤立局面。

于是苏中全区展开了对日伪的攻势作战。早在5月,苏中主力特务四团已攻克南通、如皋两县交界的童家甸据点,东南警卫团攻克竖河镇据点;各县警卫团、区队、民兵攻克日伪据点28处,歼灭日伪近千人。

6月23日,第三旅第七团在如皋中部耙齿凌附近与日伪军500余人打了一个遭遇战,经三个多小时激战,击毙日军中队长加藤大尉以下日伪军200余人,活捉日军小队长以下14名,伪军200余人。

6月27日,我主力第七团与特务四团,在3000余民兵配合下,攻克“清乡”区封锁线上的日伪军重要据点南坎镇,把“清乡”区打开一个大缺口。此仗日军12人、伪军一个连被全歼,驻掘港日军中队长丹木率部增援,被我阻击,丹木以下10余人毙命。

7月中旬,活跃在吕四、环港一带的海防团以奇袭手段,缴获日军运输艇两艘,活捉日军9名。7月中旬,第三分区主力一部与如西独立团攻占石庄,俘伪军150多人。区队、民兵收复新市、新生港、吕家窑、田家铺、张黄港、新坝等日伪据点,攻克长江中的永安沙。第二分区于7月中攻克兴化南的戴家窑,俘伪军营长以下180多名,强攻西团伪“屯垦”警备第一纵队第五大队,击毙伪军30余人,俘246人,平毁了13座碉堡,接着又收复谢家庄、洪家垛、河口、墩头、湖北庄、万来庄、朱家舍等日伪据点。

我第四分区军民在“清乡”区内发起了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六七月间,南通、海门、如皋地地方武装、民兵和群众5万余人,发动了为时20多天的大破击战,破坏公路700余公里,炸毁桥梁50余座,攻占八总店、鲍家坝、三余、北新桥等一批日伪据点。9月再次组织大规模攻势,历时45天。夏秋两季攻势,前后攻克、逼退日伪据点60余处。到了1944年10月,不仅恢复了“清乡”以来被日伪占领的地区,而且使根据 地有所扩大。

至此,第四分区军民经过一年零七个月的艰苦斗争,终于取得了反“清乡”斗争的决定性胜利。而日伪的“扩展清乡”、“强化屯垦”宣告破产。1944年初设立的伪“苏北屯垦总署”,也于11月1日被迫宣布取消。实践证明,我们对形势的估计是正确的,因而能不失时机地对敌人展开攻势作战,而车桥战役则成为苏中抗日根据地对日伪进行局部反攻的起点。

1944年秋,党中央为了发展东南各省的抗日斗争和准备战略反攻,并为在抗日战争结束后迎击国民党的反共内战预做准备,重申了发展东南的战略方针,我奉命担负向苏浙皖边区发展的任务。多年为之奋斗,没有忘怀的这一夙愿终于实现了。1944年12月中旬,我率苏中主力三个团由车桥地区出发,渡江南下,暂时告别了苏中父老。

战争教育了人民,人民赢得了战争。苏中抗日根据地是在同敌人艰苦顽强的斗争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苏中人民是经过战争烈火考验的,因而是最坚强的。回忆这一段历史,我觉得这是一条最宝贵的经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