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州桥畔半世缘

 流星雨刘鑫 2025-04-30

通州桥畔半世缘

                 刘鑫

【一】青梅竹影落石桥

兰溪蒋畈村的通州桥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十五岁的曹聚仁攥着《诗经》倚在桥栏上。忽然,清泉般脆生生的读书声漫过青石板:“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抬眼望去,十二岁的王春翠梳着双丫髻,晨露沾湿的睫毛在朝阳下泛着金边。少年手中的竹简“啪嗒”坠入溪水,从此害了相思病,整整三月闭门不出。

“你这痴儿!”曹父举着戒尺训斥:“王家人说了,若明年考上省立师范,就把四姑娘许给你。”少年苍白的脸瞬间泛起血色。1915年深秋,当迎亲队伍吹吹打打穿过通州桥时,桥洞下的红鲤跃出水面,溅起的水珠正落在新娘盖头的流苏上。

【二】沪上烟云乱心弦

1934年梅雨时节,上海霞飞路的洋楼里氤氲着咖啡香。已是《申报》主笔的曹聚仁握着女学生邓珂云的手教毛笔字,窗外电车“叮当”碾过当年誓言。千里之外的蒋畈村,王春翠抱着夭折女儿的襁褓独坐空房,烛泪在《女诫》扉页烫出焦痕。

“聚仁,要云还是要我?”她突然出现在报社门口,旗袍下摆还沾着金华到上海的夜车煤灰。见丈夫眼神闪躲,她反手将翡翠镯子褪下:“这定亲信物,该还给通州桥的流水了。”转身时听得曹聚仁喃喃:“当年在桥头发誓,我是真心的……”

【三】乱世双生镜中影

台儿庄的炮火映红天际时,曹聚仁趴在战壕里记录将士遗言,怀里还揣着王春翠缝的护身符。而蒋畈村的育才学堂里,剪了短发的王校长正教孩子们唱《满江红》,祠堂改建的校舍墙上,“教育救国”四个大字墨迹未干。

1959年中秋,香港的月光照见两鬓斑白的曹聚仁誊写《蒋畈村志》。信笺飘过海峡:“见你办学照片,竟比当年桥头晨读更美……”王春翠在回信里夹了片通州桥的枫叶:“今修缮学堂,拆下你我婚房的门楣,见你刻的'白首同心’四字,已长满青苔。”

【尾声】碑文春秋

如今通州桥头的石碑,左边拓着曹聚仁战地日记:“若得还乡,当跪桥三日”,右边刻着王春翠办学笔记:“女子立身,当如劲竹”。摆渡的老船夫总爱指着桥洞说:“瞧见没?那对红鲤还在,听说下雨天能听见背书的回声哩!”

暮色中,一群戴红领巾的孩子跑过石桥,惊起芦苇丛里白鹭,振翅声里恍若传来旧时对话:

“先生看这题字如何?”

“甚好,只是'忠孝传家’的'孝’字,墨该再浓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