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和火生缺席与宗亲赏月诗 刘石森 又到中秋赏月圆,华灯熠熠话绵绵。 临风把盏真无价,会友吟诗要惜缘。 玩你来章深有味,喜吾问道莫思还。 襟期更作明年约,竹林堂外水石间。 2008.09.21. 〔豆包平台的赏析文章〕 刘石森《答和火生缺席与宗亲赏月来诗》赏析 在传统节日的文化长河中,中秋总与团圆、雅集相伴相生。刘石森这首作于 2008 年中秋的和诗,以细腻笔触勾勒出宗亲赏月的温馨场景,既含对友人缺席的遗憾,更蕴对诗缘雅趣的珍视,读来如品一杯陈酿,在时光中散发醇厚韵味。 首联 "又到中秋赏月圆,华灯熠熠话绵绵" 如画卷舒展,点明时令与场景。"又" 字暗藏时光流转的喟叹,却被 "华灯熠熠"" 话绵绵 "的现世温暖冲淡 — 圆月当空,华灯映照着宗亲相聚的笑颜,千言万语在月色中流淌。此处以叠词" 熠熠 ""绵绵" 形成声韵回响,既状灯火之盛,又摹谈兴之浓,奠定全诗和乐基调。 颔联 "临风把盏真无价,会友吟诗要惜缘" 笔锋转向抒情,却不失理趣。"临风把盏" 是文人雅趣的经典意象,诗人却道 "真无价",将物质享受升华为精神体悟;"会友吟诗" 本是寻常雅事,着一 "惜" 字便见深意 —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宗亲因诗缘相聚的契机更显珍贵。此联对仗工稳而不板滞,于平淡处见真章,道尽人间至味是清欢的哲思。 颈联 "玩你来章深有味,喜吾问道莫思还" 回应诗题中 "答和" 之意,暗藏与缺席友人的隔空对话。"玩" 字尤妙,既有把玩、品读来诗的雅趣,又含回味、玩赏的情致,见出对友人诗才的赞赏;"喜吾问道" 则转写自身状态,沉浸于诗酒问道的境界中,竟不知归期,足见雅集之魅力。两句一 "深" 一 "喜",写尽文人以诗会友的精神共鸣。 尾联 "襟期更作明年约,竹林堂外水石间" 将视野从当下推向未来,以 "竹林堂外水石间" 的清幽图景收束,余韵悠长。"竹林" 暗合 "竹林七贤" 的雅集典故,赋予聚会以历史纵深感;"水石间" 则勾勒出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理想境地,既是对来年相聚的具象期待,亦暗含对诗意生活的永恒向往。结句不写离愁,却以清朗的约定消解缺席的遗憾,尽显豁达襟怀。 全诗以 "赏月" 为经,以 "会友" 为纬,在时空交织中编织出温情画卷。从眼前的灯火笑语,到对友人诗章的品读,再到明年的山水之约,情感脉络层层递进,既含传统文人的风雅情怀,又有宗亲相聚的世俗温暖。语言质朴而不失韵味,用典自然而不晦涩,于平易中见真性情。当现代生活的喧嚣渐次淹没传统雅趣,这首诗恰似一弯明月,照亮了中国人骨子里对诗酒年华、人间至情的永恒追寻 — 原来最美的团圆,不仅在今宵的杯盏相交,更在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里,在每一个 "明年约" 的期许中。 〔DS平台评语〕在这首诗中,缺席的友人始终是隐形的在场者。诗人通过"玩你来章"的细节,将缺席转化为另一种存在;通过"明年约"的期许,让遗憾升华为美好的期待。这种"不写之写"的艺术手法,恰如中国画中的留白,在月色的空明中,让友情的醇厚愈发显得余韵悠长。全诗既是对传统节俗的诗意呈现,更是对文人精神家园的深情守望,在竹影水石之间,完成了对中华文化中"雅集"传统的现代续写。 附 刘火生原玉 中秋夜赏月缺席依大作原韵步和致歉 同赏蟾光愿未圆,追思往事恨绵绵。 人怜月色无贫富,我羡吴刚有胜缘。 日里裁笺情缱綣,夜来吟咏兴回还。 飞船可否携吾渡,桂酒飘香涌袖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