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诗词无疑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们以简洁而深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传达着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人生哲理。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10首绝美小诗,领略它们跨越时空的魅力,从中探寻人生的真谛。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首诗描绘了园中葵菜在阳光照耀下蓬勃生长的景象,寓意着青春年少时的美好与活力。然而,诗人笔锋一转,表达了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担忧。“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秋天的到来,使得万物凋零,曾经生机勃勃的葵菜也变得枯黄衰败。就像人生一样,青春短暂,若不珍惜时光,努力奋斗,等到年老体衰时,只能徒自悲伤。“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以百川归海一去不返的自然现象,进一步强调了时光的不可逆。整首诗语言质朴,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读来令人警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的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生活境界。诗人虽居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能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这是因为他内心远离尘世的喧嚣,所以即使身处闹市,也能感受到宁静与自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千古名句更是将诗人的闲适与淡然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东篱下采摘菊花,不经意间抬头,便看到了南山的美景。那份悠然,那份惬意,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傍晚时分,山间的景色越发美丽,飞鸟结伴而归,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自然。诗的最后,诗人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种生活中的真意,难以用言语表达,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其中的美妙。这首诗读来如一股清泉,滋润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找到一片宁静的港湾。 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在这首送别诗中,王勃一扫以往送别诗的伤感与哀愁,以豁达的胸襟、高远的意境,表达了对友人的真挚情谊。“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诗人在长安遥望蜀州,那风烟弥漫的景象,象征着两人即将分别,路途遥远。然而,“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彼此都是为了仕途而奔波的人,这种相同的经历让他们的心更加贴近。“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诗更是成为了千古名句,它突破了空间的限制,表达了真正的友情不受距离的影响。即使相隔天涯,只要彼此相知,也仿佛近在咫尺。最后,诗人劝慰友人“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不要在分别的路口,像小儿女一样悲伤落泪。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真挚,充满了对友情的坚定信念,读来令人振奋,也让我们对友情有了更深的理解。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的这首《望岳》,通过对泰山雄伟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以及自己的雄心壮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开篇以设问的形式,引出对泰山的赞美。在齐鲁大地,那连绵不断的青色山峦,便是泰山的壮丽身姿。“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大自然赋予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山南山北,一明一暗,仿佛被分割成了两个世界,突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诗人看到山中云雾缭绕,心胸也为之激荡,极目远眺,飞鸟归巢的景象尽收眼底。最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诗更是表达了诗人的远大抱负,他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周围的群山,那时一切都将变得渺小。这种积极向上、勇于攀登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追求卓越,勇往直前。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这首诗是他在扬州与白居易相遇时所作,表达了他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诗人回顾了自己被贬到偏远地区的二十三年时光,充满了辛酸与感慨。“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用典故表达了对故友的怀念以及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然而,“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却展现出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积极向上的精神。他以沉舟、病树自比,却看到了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蓬勃景象,寓意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充满希望。最后,诗人在友人的鼓励下,振作精神,“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表现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重新投入生活的决心。这首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读来让人在困境中也能感受到力量。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的这首诗,看似是对庐山景色的描写,实则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会呈现出不同的景象,岭和峰的形态各异,远近高低的景色也各不相同。这告诉我们,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会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所以不能看清庐山的真实面貌,是因为自己身处庐山之中。这就如同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因为自身的局限和所处的环境,而无法全面、客观地认识事物。只有跳出局限,从更高的角度、更全面的视角去观察和思考,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深刻的道理,让人在欣赏庐山美景的同时,也能获得对人生的启示。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的这首《夏日绝句》,短短二十个字,却气势磅礴,掷地有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诗人提出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这种高尚的气节和强烈的爱国情怀,令人敬佩。“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诗人借项羽的典故,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不思进取的批判。项羽在兵败后,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不肯渡江逃生,选择了自刎而死。他的这种英雄气概和宁死不屈的精神,与南宋统治者的懦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首诗虽然写于夏日,但却如同一把利剑,刺痛了人们的心灵,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悲愤与无奈,也让我们对人生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的这首《过零丁洋》,是他在面临生死抉择时的慷慨悲歌,展现了他高尚的民族气节和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诗人回顾了自己的身世,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却在战乱中度过了四年艰难的岁月。“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以形象的比喻,描绘了国家的破碎和个人命运的飘摇,如同风中的柳絮和雨中的浮萍,无所依托。“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诗人回忆了在惶恐滩战败时的惶恐心情,以及如今在零丁洋中的孤独处境。然而,在这生死关头,诗人并没有屈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以磅礴的气势,表达了自己视死如归的崇高气节和对国家的忠诚。这句诗成为了千古名句,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的这首《石灰吟》,以石灰自喻,表达了自己坚守高洁品质、不怕牺牲的精神。“千锤万凿出深山”,石灰从深山里被开采出来,经历了无数次的锤打和开凿,象征着人生要经历许多的磨难和考验。“烈火焚烧若等闲”,面对烈火的焚烧,石灰却把它当作平常的事,表现出一种从容淡定、无所畏惧的态度。“粉骨碎身浑不怕”,即使粉身碎骨,石灰也毫不害怕,这种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令人动容。“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石灰的追求,也是诗人的人生追求。他要像石灰一样,在世间留下清白的名声,保持自己的高尚品格。整首诗语言简洁,却充满了力量,读来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浩然正气。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的这首诗,写于他辞官离京之时,既有离别的愁绪,又有对未来的期望。“浩荡离愁白日斜”,诗人在夕阳西下的时刻,怀着无尽的离愁离开京城,那离愁如同浩浩荡荡的江水,难以排遣。“吟鞭东指即天涯”,他挥动马鞭,向东而去,从此将漂泊天涯。然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却笔锋一转,展现出诗人豁达的胸怀和高尚的情操。落花虽然从枝头飘落,但它并不是无情的,它会化作春泥,滋养来年的花朵。诗人以落花自比,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命运,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感动。这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读来让人对人生的价值有了新的思考。 这10首小诗,每一首都蕴含着古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它们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自己的人生;又如同一位智慧的长者,给予我们启示和力量。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让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这些古诗词的韵味,从中汲取营养,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