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8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新标GB/T 18487.5-2024解读及直流充电CC1、CC2信号检测与快充诊断技巧

 公司总裁 2025-04-30

图片
许世界只属于你

,也有你的世界

欢迎来到【电动智汇】

传播知识,心怀诗意和远方

不必借光而,你皆是星辰

你在自己所爱的世界里,自信坦荡,光芒丈!

图片
GB/T 18487.5-2024制定背景



1.落实国家文件要求

国务院办公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加强大功率充电等新型充电技术研发,提高充电便利性和产品可靠性。

2.满足行业发展需求

近年来,消费者对车辆快速充电的需求日益强烈,以“大功率直流充电”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业态、新需求不断涌现,加快完善相关标准成为行业普遍共识。



GB/T 18487.5适用范围



1.适用范围

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直流充电系统的通用要求、控制导引电路、充电控制过程、充电连接控制时序,以及绝缘监测装置、附加防护措施、停电保护等充电系统的其他要求。

标准适用于直流充电接口符合GB/T 20234.3的电动汽车和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组成的直流充电系统,适用于数字通信协议符合GB/T 27930.2的直流充电系统,适用于采用隔离式系统的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其供电网侧额定电压不超过AC 1000V或DC1500V,车辆侧最大工作电压不超过DC 1500V。

2.标准体系

2015+直流充电标准体系由充电接口(GB/T 20234.3)、充电系统(GB/T 18487.5)和通信协议(GB/T 27930.2)三项标准组成。

图片


控制导引电路



GB/T18487.1(2023)-直流控制导引电路

图片

GB/T18487.5(2024)-直流控制导引电路

图片

GB/T18487.1 PK GB/T18487.5(简化原理图)

1.控制导引电路关键状态参数沿用2015年版直流充电系统

2.标准通过新增开关、调整阻值、优化电路等全新升级控制导引电路

图片

主要技术变化

1.更改了电路拓补结构及参数,可实现新、旧电路版本的识别与兼容,确保平稳升级;
2.增加了S1和S2开关硬线电平信号,在大功率充电时可传播紧急停机命令,提升响应速率;
3.增加了S3开关,充电时可识别充电处PE断路及串人体电阻故障,提升系统安全性;
4.增加了检测点3信号节点,可实现车辆对电路状态的识别,支持更多充电功能。


判断物理连接依据

根据国标GB/T 18487.1和实际充电流程,判断直流充电桩物理连接完成的依据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核心要素:

一、检测点电压变化

CC1检测点电压为4V

当充电枪完全插入车辆插座并松开机械锁后,充电桩控制器通过检测点1(CC1)的电压变化判断物理连接状态:

  • 未插入时电压为6V(枪头在挂枪座)

  • 插入过程中电压短暂变为12V(按住枪头未完全插入)

  • 完全连接时电压降至4V,标志着物理连接完成。

CC2检测点电压为6V

车辆端通过检测点2(CC2)的电压确认连接状态:

  • 插入后,CC2回路通过车辆侧的R3电阻(1kΩ)与PE构成回路,电压稳定为6V。

二、电子锁锁定状态

机械锁与电子锁双重确认

充电枪头插入插座后,机械锁的S开关闭合,同时充电桩需接收到电子锁反馈信号,确认枪头与枪座锁止。

  • 国标要求电子锁需在施加200N外力时仍保持锁定,防止意外断开;

  • 若未收到电子锁反馈信号,即使CC1电压达标,仍视为连接未完成。

三、辅助确认机制

车辆状态切换

完成物理连接后,车辆应进入不可行驶状态(如电子驻车锁生效),并通过CAN通信向充电桩发送状态确认信号。

为了详细对标分析检测点的电压变化,基于开关状态切换构建CC1/CC2等效电路模型,从而更便于理解新旧标准在检测点的电压变化细节。

图片

a. 充电前,枪头插在挂枪座上

S开关闭合,未插入充电插座中的CC1,经R2、S开关与PE(地)构成回路,此时非车载充电机控制器检测点1的电压为6V。

b. 按住枪头从挂枪座上取下枪头

S开关断开、未插入充电插座(按住枪头),此时非车载充电机控制器检测点1的电压为12V。

c. 按住枪头,并将枪头插进枪座

S开关断开、插入充电插座,此时CC1回路经过车辆侧的R4电阻(1kΩ)经PE构成回路,非车载充电机控制器检测点1的电压为6V。车辆检测点2的CC2回路串R3电阻(1kΩ)经PE构成回路,车辆控制器检测点2的电压为6V。

d. 松开手,也即插入充电插座

S开关闭合、充电枪完全连接,电子锁动作(插入松手),非车载充电机控制装置通过测量检测点1的电压值判断车辆插头与车辆插座是否已完全连接,当检测点1的电压值为4V,则判断车辆接口完全连接。此时车辆控制器检测点2的电压为6V,判断已经连接。此时双方均已确认接口完全连接,电子锁锁定,车辆应国标要求应处于不可行驶状态。

详细的物理连接细节展述可查看往期内容。

也许世界只属于你,公众号:电动智汇16国标直流充电桩充电流程

同理,对于GB/T18487.5的物理连接流程可见下图:

图片

检测点电压变化

进入充电前,CC1检测点电压为4V,CC2检测点电压为6V,进入充电后会断开S3开关,CC2检测点电压由6V变为0V,排除电源U2对U1回路的干扰




GB/T18487.5停机要求



图片
图片

新、旧电路版本的识别与兼容

一、老桩新车

图片

□充电桩端控制导引电路保持2015版本,新控制导引的车辆S2为常闭开关,完全连接后桩端的检测点1能够正常采集到4V的电压当车辆收到桩端发送CHM报文时,确认充电桩为2015版直接进入2015版充电流程,并按照2015版通信协议进行充电,当车辆直接收到桩端发送CRM报文时可直接进入2011版充电流程。

□在新控制导引的车辆端,检测到检测点2电压为6V确认车辆插头连接,可进入正常充电流程。同时,新控制导引的车辆常闭开关S2 失效或有急停需求断开时,检测点1和检测点3的电压值变为5.714V(5.258V~ 6.489V)

二、新桩老车

图片

□老车保持2015版本的控制导引电路不改变。新控制导引的桩端S1为常闭开关,当检测点1的电压为4v时确认车辆插头完全连接(与2015版保持一致),老车检测到检测点2电压为 6V确认车辆插头连接。

□新桩老车物理连接完成后,新桩发送新版本的协商报文请求,在未得到老车的响应后,新桩等待超时进入2015版或2011版充电流程和协议进行充电。按照新控制导引电路设计的充电桩,与2011版和2015版控制导引电路的车辆,能够按照2011版和2015版的导引电路设计进行正常充电。


















直流充电检验流程



图片
图片



直流充电CC1、CC2信号检测与快充诊断技巧



注意:离线测电阻,在线测电压!!

①未给充电桩通电时,未按下S开关(S开关闭合),测量CC1与PE之间的阻值为1000±30Ω

图片


桩端插座及枪CC1与PE之间的阻值正常为1000±30Ω,这是由于充电枪内部设计了一个1000Ω的电阻(GB/18487.1为R2,GB/T18487.5为R4),用于在充电过程中进行信号检测和分压。

②未给充电桩通电时,按下S开关(S开关打开),测量CC1与PE之间的阻值为∞Ω

图片

③未给充电桩通电时,无论按下S开关与否,测量枪CC2与PE之间的阻值均为1000Ω。

图片

④打开key-on,测量车端CC2与PE之间的电压,一般为12V或5V。

图片

⑤车端在CC1与PE之间并一个1000kΩ,用万用表电压档测量A+与PE之间的电压(模拟充电桩插头与车辆连接中断)。

当按下S开关电压为0V,松开S开关电压为12V。K3/K4继电器吸合的前提条件:检测点1的电压为4V。

图片
⑥打开Key-on,测量S+,S-与PE之间的电压,均为2.63V,为隐性电平,说明此时数据未传递。
图片

关闭key-on,测量S+,S-与PE之间的阻值为120Ω。




快充车端唤醒分类



①以元EV360为例,当外部直流充电桩,非车载充电机控制器检测到4V的电压后,控制K3,K4吸合。通过充电口→低压接插件输出一个唤醒信号。

图片
图片

实际上,低压辅助电源(A+和A-)是唤醒信号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充电桩检测到充电连接完成后,会闭合K3和K4继电器,通过A+和A-输出12V低压电源,直接唤醒BMS和VCU。

温度传感器通常用于监测充电接口温度,可能集成在充电枪或电池管理系统中。

进入直流充电前,要进行烧结检测。若闭合直流补充:充电接触器,发光二极管点亮,说明直流充电正极接触器烧结。

图片
比亚迪三合一总成:
图片

②比亚迪e5唤醒原理图

图片

非车载充电机控制器检测到4V的电压后,线圈通电,开关K3吸合。

故障现象:
一辆e5偶发性出现无法使用直流充电桩充电,可以使用交流充电桩充电。

诊断过程:
1)车辆插上直流充电枪,仪表黑屏,无任何信息说明电池管理器没有检测到充电枪的信号,检查直流充电口至电池管理器之间的通讯线路正常;

原因分析:充电柜电缆上充电枪故障充电口CC1电阻充电柜内部低压电源模块故障BMS无唤醒电源信号电池管理器故障。
2)插上充电枪后,测量电池管理器双路电源为0V;如果电池管理器双路电源异常,电池管理器无法无法完成直流充电控制。
3)根据电路图,检查、测量双路电源,检查发现直流充电继电器针脚退针,检修针脚故障排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