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讲到贾南风用“驱虎吞狼”之计,坐看司马亮、司马玮两藩王相斗,后司马亮、司马玮皆死于非命,朝中暂时无威胁贾南风专权之人。因平乱有功,贾南风加张华为中书监、侍中,开府仪同三司,佩金印紫绶,总摄朝政。之前讲过,贾南风大权在握后,无所顾忌,下诏将韩慰祖改为司马慰祖,欺瞒天下。又诱使司马遹抄写谋反之词,继而遭杀害。 期间张华设计多方保护太子,反书一事,张华极力为太子辩护,并请裴頠鉴定笔迹,怎奈贾南风指鹿为马,强行将太子废黜,张华也因此请告老还乡,贾南风不准。 司马亮、司马玮死后,诸藩王中唯赵王司马伦(司马懿第九子)势力最盛。司马伦有一宠臣孙秀(即逼死绿珠的孙秀),孙秀为人狡黠伶俐、又学识渊博,深得司马伦信任。太子被废后,常从督许超、殿中郎将士漪十分气不过,便找到孙秀,让其劝司马伦起兵,铲除妖后、匡扶晋室。 司马伦性情残暴,又极善阿谀奉承,深得贾南风信任。二王被杀后,贾南风加其为车骑将军,只因张华极力反对,才未加封其为录尚书事。孙秀知司马伦贪恋权势,便劝说道:“太子被废,朝野共愤!许超、士漪愿为内应,何不利用此时机,剿除贾后,学当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今圣上资质,能扶则扶,不能扶就取而代之。”司马伦也有举兵之意,便让孙秀拟定计划。 孙秀真乃小人中的极品,看清形势后又改劝道:“若铲除贾后,天下还是废太子的天下。司马遹颇有贤名,深得人心。此时出兵,不就是白白为他人作嫁衣裳了?以臣观贾后之毒,必不容太子留于世上,不如等杀太子后再起兵。”司马伦连连叫好。孙秀又暗示贾谧等人,太子聪颖,从之者甚多,应该早杜绝众人之望。贾谧因而劝贾南风避免夜长梦多,如此,许超、士漪之计反而加速了司马遹之死。 元康元年(公元300年)四月初三夜,司马伦约齐王司马冏率万余人直奔洛阳东门。司马伦又伪作司马衷诏书:诛杀皇后贾南风及贾谧、孟观等人,违者灭族。 此时的贾南风每日纵身享乐,对司马伦毫无察觉。也难怪,当前张华总揽朝政,其余重臣如王衍、裴頠、陈准等皆文官出身,不足为虑,而禁军又牢牢掌控在贾谧手中。虽说司马伦任车骑将军,名义上的军队总指挥,可实际可控的兵力也就王府上的万余人而已,况且司马伦年事已高,又对贾后百依百顺,因此,贾后全不提防。 大军抵东门,以伪诏出示,守卫路始直接打开城门,放司马伦、司马冏入城。司马伦所到之处,只将伪诏一读,无人抵抗,很快到宫门。贾南风太不得人心,禁军见外兵诛杀贾南风,当即将宫中敞开,甚至禁军也掉头跟随司马伦大军进逼太极殿。宫中顿时大乱。 贾南风见宫中作乱,尚不知何人所为,身边的侍卫早被冲的七零八散,真是唤天天不应,唤地地不灵。后司马冏带兵直入中宫,才发现竟是藩王作乱。司马冏当即将贾南风五花大绑,拖出中宫,路过东堂之时,见司马衷坐于司马伦之侧,哭喊道:“陛下,你看清了,我是你老婆,我被废了,快来救我!”司马衷被吓破胆,一句话不敢说。贾南风又骂司马伦:“拴狗当拴脖子,我却拴尾巴,被老狗反咬一口!” 司马伦先将贾南风囚于建始殿,又命路始等抓捕贾氏家族、同党等如贾午、贾谧、韩蔚、赵璨、程据、董猛以及朝中重臣张华、裴頠等人均被收捕。为名正言顺,孙秀逼司马衷写下诏书:废黜贾后,诛杀贾后同党贾午、贾谧、赵璨、董猛等人,而张华、裴頠等人,纵容贾后祸乱朝廷、谋杀太子,按律一并问斩!于是,全部于殿前斩首。 而贾南风终于被收押于金墉城,不出数日也被毒死。一代传奇妖后,就此终结。 朝廷清洗完毕后,司马伦自封持节、大都督、督中外诸军事、相国、侍中,改元为永康。而司马冏仅仅封为游击将军,心意难平,面色不悦!此种情形孙秀看在眼里,便建议司马伦加封司马冏为假节、平东将军,使其出镇许昌,调离京城,免除祸患。也为以后司马伦的覆亡埋下了伏笔。 下一章讲继续写八王之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