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家和分子人类学家们一致认定,绝大部分中国人说的语言都属于汉藏语系,而汉藏语系同源。 这个结论当然是没错的。 但是,学姐砖家们又认为汉藏语系是在7200年前在华北形成,又在大约5900年前分化成汉语和藏缅语两大系,这就是纯属扯淡的臆想。 抱雪斋给这些砖家们上上课。 汉藏语系的起源,当然是在浙江。 距今1.1万年以前,浙江是虞朝末年虞舜的都城所在,也是夏朝早期禹王的都城所在。这里有中国最早的文字写成的《尧典》,也是华夏民族是最早的语言使用区。 汉藏语系的分化,是从浙江开始,是从10800年前汉族与苗瑶人群的分离开始的,对应的是历史上的“禹伐三苗”的记载,有相关基因检测的论文为证。参见本号另一篇文章,链接如下: 基因考古颠覆认知!汉族与苗瑶10800年前浙江"分家",复旦研究竟暗合失传虞夏万年史 ![]() ![]() 1.1万年以前,治水的大禹很显然是一个浙江人,他说的话,理所当然是华夏语言的早期形态。 基因检测已经证明,大禹后人姒姓的基因为O1a1(O1a-M119)。更精确地说,绍兴大禹陵的姒姓人口,基因检测出来的具体类型,是O-M119-CTS5726-F14840-MF63114。 这与《史记》里的大禹事迹完全吻合:大禹姒姓,死后葬在浙江会稽山。
经过基因检测,当前广泛分布在南方的百越民族和南岛语系民族,主要基因都与禹王相同,属于O1a1(O1a-M119),尤其是八千年前的福建亮岛人,更是与禹王姒姓后人完全相同的O-M119-CTS5726! 也就是说,1.1万年以前的禹王,和8000年前的福建亮岛人是同族,说的是同一种语言,和从福建出海遍布整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南岛语系民族说的是同一种语言! 虽然经过了上万年的演化,经过了上万里的分离,如今仅仅是南岛语就已经被分化成了1200 余种语言,但是——这些语言的底层核心词汇依然相同!先来感受一下禹王的南岛后人在大洋上占领的地盘,下图所示: ![]() 福建理工大学南岛语族研究院首席专家邓晓华,通过比对中国古代文献发现,百越人和南岛语族有不少语言的基本词汇是相似的。他进一步对闽方言和南岛语系进行研究,发现在当今的闽方言中,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南岛语系的词汇,而其中相关的闽方言包括闽南话、福州话等。由此可以推断出南岛语和福建史前时代先民的语言同源。 邓晓华指出:
抱雪斋还可以再补充一点,把脚称为“ ka"的发音,在粤语和壮语中也是一样的!(壮语中同样也把村落称为“坂”,此不赘述。) 每个人都会有脚,这个词属于语言中的核心基本词汇,发音也是最不容易发生变化的。 抱雪斋经过对比发现,有关“脚”的发音,正是以浙江为地理分界发生了变化,时间应该正是在1.1万年以前。 如下图所示,广西、广东、福建等几个位于浙江以南的省份,对于“脚”的发音,声母都是“k”: ![]() ![]() ![]() ![]() ![]() ![]() ![]() 所以,结论很明显,汉藏语系是在浙江分化的,时间是在1.1万年以前的夏朝早期。 夏朝的大禹,说的是最原始的汉藏语。也是全体中国人包括南岛人的共同语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