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把大刀,毁掉了药店命运!

 药店智汇大学 2025-05-01 发布于安徽

很多药店老板还沉浸在:拼命打折、天天让利、礼品不断,这样的一个怪圈里.....

你有没有想过一个最根本的问题:

一个身体没毛病的人,会因为你药便宜,就跑来囤药吗?

不会。

他会因为你降价100元,就相信这药能治好病吗?

也不会。

这就是问题的本质——药品,从来不是靠促销卖出去的,它靠的是信任和价值感知。

而我们这些年,正在用一场场促销,把药店赖以生存的“信任资产”彻底消耗殆尽。


第一刀:信任的坍塌,是最致命的“自杀”

药店是一种“信任型业态”。顾客进门,潜意识里默认“这里是专业、安全、值得信赖的地方”。可惜的是,我们太多药店,却把这份信任当成了理所当然。

天天贴满“全场5折”、“买一送一”,进门第一句话是“搞活动”,不是问诊,也不是需求,而是套路。短期成交了,长期信任没了。

顾客开始怀疑:“你到底是为我健康,还是只想清掉库存?”直到有一天,他们彻底不再进门,你才发现,信任是一次性资源,用一次,少一次。
第二刀:从未以用户为中心,只在意产品和毛利

中国药店最大的经营误区,从来都不是“促销手段不够好”,而是根本的思维逻辑错了。

我们关注的是:这个品种毛利高不高?今年有没有冲上销售目标?这个货能不能清完?

但我们很少问自己:
  • 顾客有没有被好好照顾过?他有没有感受到被理解、被关心?
  • 他这次回家,是不是带着“对健康的确定感”离开的?

别总抱怨用户越来越冷漠、越来越比价,那不是市场变了,是你让他失望了。


第三刀:员工价值观崩塌,团队开始“自我消耗”

今天很多店员,已经被“任务导向”压得喘不过气来。

  • 你让他冲业绩,他只能靠推高毛产品; 

  • 你逼他做业绩,他开始机械地卖,而不是服务;

  • 你考核促销成功率,他开始对顾客动摇底线。

一线员工变成了夹在公司压力与良心之间的“受害者”:既不愿坑人,又怕完不成任务。

你以为他偷懒,其实他是“道德崩溃后的冷漠”;你以为他能力差,其实他是“失去意义后的无力”。

这不是员工有问题,是经营理念出了问题!

药店未来的胜负手,不是活动,是信仰

促销不是洪水猛兽,但它不能成为主旋律。

真正穿越周期的药店,一定有一条主线:用专业赢得信任,用服务稳住关系,用陪伴实现复购。

再往上一个维度:从“卖药”走向“守护健康”,从“价格竞争”走向“价值经营”。

你不是在做一笔买卖,而是在承担一个社区的健康责任——这个定位,才是顾客愿意长期信任你的底层逻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