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的硚口往上五里,汉水河堤上曾有一段非常有名的街市——宗关。它长七八百米,上自既济水电公司宗关水厂、胜新面粉厂,下至福新面粉厂、申福新电厂。 1930年代,我的父母在宗关成家立业,养育了我们兄弟姊妹四人,说来已是百年。1954年大洪水威胁市区,政府紧急动员拆除河堤两边房屋,宗关街市从此消失。1954年和1978年,宗关两头分别建成汉水铁桥、江汉二桥(知音桥),沿河大道一穿而过。如今,这里高楼大厦林立,滨水小区幽静,但往日的历史烟火气息不可忘怀。 1947年《汉口武昌汉阳城市图》局部。关耳剪辑 商铺扎堆成街市 追朔宗关的历史,与500年多前的汉水改道直接相关。由于这里是汉水连通长江的必经之地,清代专设海关对过往船只收税。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的《汉阳县志》中,一张“汉镇全图”标有“宗关”地名,同时绘有关署的房屋和旗子,表明宗关距今至少有200多年了。解放后,人民政府建立了宗关办事处,可见宗关的历史影响。 宗关的形成与繁荣,起于20世纪初英国教会迁来博学书院(今武汉四中)和太平洋天主堂,随后一批企业家、商人陆续在周边办工厂、开商店。 当年,宗关有英美烟厂、既济水厂、申新纱厂、泰安纱厂,还有胜新、福新两个面粉厂和德厚砖厂。最早是1908年的英美烟厂,其次是1909年的既济水厂,它们留下了烟厂巷、水厂一路、水厂二路等地名。1918年和1919年,荣氏家族的“福五申四”来这里安家,解放后成为武汉第一面粉厂和第三棉纺织厂,在轻工业系统赫赫有名。1932年的军用汽车修理厂,即后来的武汉汽车配件厂,还造出了新中国第一辆军用吉普车。英美烟厂1950年代合并到南洋烟厂后,原址上建起了武汉抗菌素厂。 宗关不远是张公堤,堤上走马行车交通方便,天门、汉川上游一带的粮食、棉花等上岸交易集散,沿堤催生了六个码头,货物装卸日夜不歇。 正因为码头、航运、工厂和居民的消费需要,宗关既有方便交易的行栈,更有服务生活的商铺,聚为小集镇。据民国时期地方志记载:有米店三家、猪肉店七家、牛肉店一家、鱼行三家,有杂货店十家、煤炭铺六家,有中药店五家、西药店一家,还有当铺一家、茶楼六七家。其中崔洪兴鱼行,是我父亲在泰安纱厂迁重庆失业后打工的地方。 买地筑屋郭家巷 我1942年出生,从小记得沿堤有郭家巷、肖家巷、宗关小巷、警署街等居民居住区。1945年抗战胜利后,我家在郭家巷买了一块地,盖起一栋房。解放前,这里少不了保甲长称霸一方、三教九流横行无忌、鸡杂鸭杂(各类稽查)敲诈勒索。解放初,我亲眼见到保长等恶人被人民政府枪毙的情景。 人民开始当家作主,在茶楼选举居民组长。我父亲为人本分老实,作为三名候选人之一,每人身后放着一个碗,居民按规定用蚕豆丢到碗里“投票”,结果他被选上了,义务为居民服务。 警署街有一个救火队,救火龙(消防车)停在外边。解放后,政府在救火队的位置设立宗关街办事处。解放大道开通后,办事处搬到解放大道旁,与开办在太平洋天主堂的武汉第十医院相邻。一旁胜新面粉厂的宿舍前,建起了宗关街派出所。警署街还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寺庙,解放初期时常在寺庙给穷人发救济,我曾端碗随街坊邻居排队领米饭。 郭家巷紧靠宗关河堤。巷口左边是吴记杂货店,店主的儿子吴正湘是我小学同学。他妈为正房太太住楼下,还有一个小妈和所生女儿住楼上,街坊笑谓“后来居上”。 济群堂的老板名俞济群,他儿子俞启瑞也是我小学同学,我俩几乎每天都在一起玩。特别是夏天,一起到张公堤外捉蛐蛐,又到处找桑叶喂蛐蛐。俞济群是硚口地区有名的中医,一生名与其人以医济群,济群堂专设一间供他拿脉开药,不仅宗关周边,连外地包括河对岸汉阳乡下的老百姓都来求医治病。 俞济群夫妇有8个子女,由于家教严格,个个成材。他们的大女儿卫校毕业后,分配到武汉市卫生防疫站工作,我的老伴就是经她介绍而相识的。至今,我们仍然时常念及她对我们的关心。 宗关民风淳朴,邻里之间少有扯皮争吵。每年端午节河里有划龙船比赛,过年街上有划彩莲船、玩龙灯,更少不了玩武卖艺的。解放后,申新纱厂外的场地上,还经常放露天电影,我们小伢最欢喜看。不久建了硚口工人文化宫,电影院、棋牌室、篮球场都不缺,彻底解决了这一带无群众娱乐场所的问题。 1970年《武汉市市区图》局部。关耳剪辑 水火无情留念想 宗关实际上就是一段河堤,堤两边盖有各种板壁房,多为两层,上层面堤开店,下层挨堤住家。每逢汛期,河水经常漫到下层屋内。1954年,特大洪水来势汹汹,眼看要漫过宗关危及人民生命财产,防洪大军加筑一道小堤挡水。但情势越来越严峻,政府紧急动员,很快拆除堤上房屋,全部迁移到解放大道新合村安家。堤上的商家铺子都走了,堤下的郭家巷、肖家巷、宗关小巷等也越来越萧条。 谁知祸不单行,1955年10月15日那天,靠近宗关小巷的武汉汽车配件厂车间的炉火星飘出墙外,引燃墙边居民的房顶草棚,很快波及一批板壁房。一场大火,几乎将肖家巷、宗关小巷烧光。好在我家是楼房,消防队又及时赶到,利用对门朱家的一层砖瓦房,集中力量射出水柱挡住火势,才阻止了大火漫延。我当时正在武汉四中操场跟同学踢球,有人告知:宗关发大火了,还不快点回家?吓得我背起书包往家跑,看见家人抢了些衣被放到河堤上,母亲的额头还被房顶掉下来的碎瓦片擦伤。 我长大成人参加工作,由于父亲三次中风后病逝,我把母亲接到我住的江岸四唯小路邮局宿舍居住,慢慢断了与宗关的联系。半个世纪过去,我已是八旬老人了,可心中不时回荡小小的念想:我家曾在宗关住…… 
20世纪20年代汉口福新第五面粉厂 
20世纪20年代汉口既济水电公司宗关 
汉口申新第四纺织厂 20世纪30年代汉口的挑水工
20世纪30年代汉口的挑水工 
1947年六渡桥 转载请注明出处,勿侵犯知识产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