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总能遇到一两个这样的人,他每天精力充沛、热情洋溢,溢出来能量能够滋养身边的人。还有很多人看起来疲惫不堪、无精打采。为什么有人能够持续保持能量充沛,有的人持续精神不振? 系统思维启示我,长期持续存在的东西必定是建立了某种回路,长期保持能量充沛的人一定是建立了某种或者某几种能量增强回路。于是我尝试把个体能量循环回路图画出来。 1.总能量池 总能量就像一个池子,有能量流入补充,有能量流出消耗,流出的能量用来进行各种日常活动。 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我擅长打造高能量循环系统。所谓高能量的人是指,这个人的总能量池比较大,而且有源源不断的能量补充可以支持他精力充沛地进行各项活动。 ![]() 能量有不同的类型,按照我现在的理解,主要有四种能量循环回路,包括关系能量、思维能量、身体能量和精神能量。 2.关系能量的循环回路 人的日常活动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时间用在社交活动上,跟家人、朋友、同事打交道。个体的存在感体现在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脱离社会关系人无法存在。人在虚弱跌倒时会尤其深刻的体会到关系连接的价值。《伊凡伊里奇》法官生病临死前才发现自己一生不对头,他对别人漠不关心,也没人关心他,体面地位和权力在死亡面前没有任何意义。心理学家说人的幸福与烦恼皆源于社会关系。 1)与他人建立真实的连接才能补充关系能量,真实的连接包含三种层次的回应:“看见”、“理解”、“认可”,就连接程度而言”看见”<”理解“<”认可”。大多数时候只需要”看见“和”理解“就足以建立深层连接关系,甚至不需要“认可”。积极的倾听是罕见的能力。 2) ”看见“和”理解“的前提是真实的自我表达,虚假的表达和自我掩饰会妨碍真实的连接。勇敢地表达真实想法、感受和需求,不惧怕冲突,不内耗,这样建立起来的真实关系才能滋养人。相反,戴上社交面具虚假掩饰会带来虚假的表面连接,维持这种关系会损耗能量。 3.思维能量的循环回路 我思故我在,人的思维活动无时无刻在进行,思维活动大致有理性和感性之分。 1)人有求知的天性,这是“理性的思维活动“。”朝闻道夕死可矣“,真正懂得一个道理能带来极大的乐趣和能量。从某种程度来说,人唯一能改变的只有自己的认知。 2) 感性的思维活动同样不可或缺。人会被美的东西打动,一首激动人心的歌曲,一幅杰出的画作,一尊精美的雕塑,甚至是阳光照过树叶的瞬间,人在被打动的同时能感受到能量涌入。 3)理性和感性思维的提升是没有止境的,唯一的阻碍是单调的重复导致思维僵化,长时间不接触新讯息会导致思维会逐渐退化。提升认知和感受审美都能够补充思维能量,但对于理性思维严重偏科的人来说,要特别注意弥补感性思维触角发育的不足,培养对美和幸福的感知力。 4.精神能量的循环回路 这里说的精神能量是指人从事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并取得进展时会感受到的生命能量。当被强迫做不想做的事情事时人心理会产生内耗,自由意志被限制越严重,精神能量消耗越多。有三种类型精神活动包括信仰、事业、爱好。 1)最难得的精神活动是信仰活动,不管是宗教信仰还是革命信仰,信仰者在从事信仰活动的过程中会获得精神能量的补充。正是强大的精神能量才能支撑信仰者放弃可能的优渥的生活,进行艰苦卓绝活动,甚至是牺牲性命。 2)不是每个人都有虔诚的信仰,其次难得的是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业。与把仅仅工作当成上班的人相比,把工作当成事业的人会主动热情的规划工作,克服一个又一个挑战,寻求职业能力的发展。职业和能力的发展会给事业者带来源源不断的正反馈。 3)不见得每个人都能找到为之奋斗的事业,普通人可以通过兴趣爱好来获得精神能量。从事兴趣爱好时人往往全神贯注,比较容易进入心流状态,精神能量得到补充。 5.身体能量的循环回路 或迟或早你会注意到身体机能的下滑:容易感到疲倦,精力不济,腰背开始酸痛,体重超标,体检报告上的异常指标逐渐增多,等等症状都在提醒你身体已然不再年轻。年轻时生长激素旺盛,一觉醒来就能满血复活,现如今熬夜一次久久恢复不过来。 当身体变成制约发展的瓶颈之后就会意识到,身体才是一切活动的基础。补充身体能量最忌讳的是透支身体,最关键是做好三件事情:休息、锻炼、饮食。 1)关于休息:白天长时间连续不断的用脑很耗精力,选择合适的中断点休息,起身走走,去散步能显著帮助精力恢复;睡眠是有周期的,晚上按时睡觉最能帮助身体能量恢复,睡前不要激活多巴胺增强回路,尤其不要刷短视频,尽量清空脑子,如果有很多想法盘旋就把它写下来。 2)关于锻炼:花时间养成锻炼习惯是最划算的投资。培养习惯的关键在于创造正反馈回路,正反馈包括但不限于感知身体部位的正确发力后的泵感、觉察肌肉或形体的改善、伙伴的陪伴和鼓励。 3)关于饮食:you are what you eat。用意志控制嘴巴,而不是相反。有意识地控制蔬菜、蛋白质、碳水的摄入比例。 4)尽量避免透支身体,过度用脑、过度运动、过度饮食都会损害身体能量。 6.总结四类主要能量的循环回路 关系能量的增强回路:社交活动—真实表达—建立真实连接—补充关系能量—重复社交活动。 关系能量的调节回路:社交活动—虚假掩饰—损害真实连接—损耗关系能量—抵触社交活动。 思维能量的增强回路:思维活动—提升认知审美—提升思维能量—重复思维活动。 思维能量的调节回路:思维活动—重复僵化的思维—损害思维能量—抵触思维活动。 精神能量的增强回路:精神活动—从事感兴趣的信仰/事业/爱好—补充精神能量—重复精神活动。 精神能量的调节回路:精神活动—被迫做不感兴趣的事情产生内耗—损耗精神能量—抵触精神活动。 身体能量的增强回路:身体活动—规律的休息/锻炼/饮食—补充身体能量—重复身体活动。 身体能量的调节回路:身体活动—透支身体—损耗身体能量—抵触身体活动。 7.可支配时间与良好习惯 每天的可支配时间总量是有限的。所有的社交活动、思维活动、身体活动、精神活动都需要花时间,花在这项活动的时间多一点,花在其他活动的时间就会少一点,此长彼消。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沟通习惯、饮食作息习惯等可以提升生产效率,从而间接提高了可支配时间,推动生产活动和能量循环。 把全部时间用来发展一种能量(比如思维能量)是不均衡的,尤其是身体能量和关系能量的匮乏会让这个过程不可持续。只顾工作、学术搞坏身体和家庭关系的例子有很多。如何阶段性有策略地聚焦某类能量并且兼顾发展各项能量才是构建可持续能量循环的关键。 7.目标管控的调节回路 推动能量增强回路需要持续往系统注入强大的推力,这个推力来自个人目标。 目标越大,现状与目标的差距越大,进而导致改进动作。就打造能量循环而言,最常见的改进动作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和能力,进而提升生产效率,继而改善现状,缩小与目标的差距。这是目标管控推动的调节回路。 请注意,是差距而非目标本身直接导致改进动作。明确差距对目标管理至关重要,所有的洞察、进展监控都是为了准确的识别差距并且明示出来。 8.压力-放纵效应的增强回路 但是目标越大,差距越大,因此产生的压力也会越大。为了逃避压力造成的不适感,人会寻找放纵活动获取即时愉悦的反馈,这就是“压力-放纵“倾向。放纵行为会侵占可支配时间,同时降低生产时间和生产效率。长期的放纵行为甚至会从根本上损害身体和大脑,比如酗酒,进而降低生产效率,导致现状恶化,现状与目标差距变大,由此引发的压力变大,形成一个恶性的增强回路。 典型场景是,白天工作压力大,晚上越想刷手机放松。持续的感官刺激导致多巴胺的分泌,渴望得到更多刺激,这个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增强回路。因此很容易刷手机一直刷到半夜,影响休息。第二天状态不好,工作压力更大,晚上想放松一下,继续刷手机,然后恶性循环。 摆脱这个恶性循环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制定合理的目标,设定“阶段性目标”或使用SMART原则把大目标拆成一个个容易实现的小目标来化解压力。另一种方法是用主动型娱乐活动替换被动型娱乐活动,比如从事自己的爱好活动来替换刷手机。主动型娱乐活动消耗精力,但是能够补充能量,被动型娱乐活动容易演变成放纵活动,持续消耗能量。 9.还有什么连接关系? 左边的能量循环回路和右边的目标循环回路之间还有什么联系? 从“放纵行为”到”总能量“有一条虚线连接,长期放纵行为会损害总能量池:放纵行为往往透支身体,直接损害身体能量;酒精、黄赌毒品会直接损害大脑,让思维僵化,损害思维能量;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行为无助于磨砺精神;长期放纵行为侵占社交时间,阻碍真实连接,损害关系能量。 从“总能量”到“现状”存在一条虚线连接,一个人的总能量状态加上生产效率决定了他的人生现状。改变人生现状的关键是提升能量状态和生产效率。 以上是截至目前为止我理解的能量循环图,涂涂改改了好几版,仍感觉有很多不恰当的地方,希望能得到指正。我远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还在努力挣扎中,画出系统回路图让我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去努力。
|
|
来自: 碧海蓝天kx32di > 《新技术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