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岳苍茫,湘水泱泱。一人生于明末乱世,以孤愤著书,以贞固立身;隐居石船山四十载,著述千万言;论学明道,独树一帜。他便是明末清初大儒,后世尊称“船山先生”。他以“六经责我开生面”为治学之志,以“天下不可一日无士”为立身之责。其人生智慧,可凝于四句箴言——明四理,持四志,立四极,破四障。此四者,皆为治学之根、立命之本。 ![]() ![]() 一、明四理:理不可昧,明道则通 (一)明天人之理:理在气中,道在器中 批判程朱“理在气先”,主张“理依于气”。其言:“天下惟器而已矣,道者器之道。” 治学之要: 空谈理气如捕风捉影,明察实理似凿井得泉。当效张载“为天地立心”,莫似腐儒空谈性命。 ![]() (二)明古今之理:通变以知常,鉴往以知来 著《读通鉴论》,以史证理。其诫:“读史者,所以通古今之变。” 治史之方: 拘泥旧制如刻舟求剑,通变知常似江河奔流。当效司马迁“究天人之际”,莫似书蠹死守陈编。 (三)明华夷之理:严夷夏之防,存文化之正 拒仕清朝,著《黄书》以辨华夷。其云:“夷狄猾夏,则中国之责在士。” ![]() 立身之责: 屈膝事敌如犬羊摇尾,守节抗暴似松柏凌霜。当效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莫似冯道历仕五朝。 二、持四志:志不可夺,持守则坚 (一)持孤愤之志:以笔代剑,著书存道 隐居著书,自题“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其言:“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著述之志: 苟且偷生如蝼蚁营穴,孤愤著书似金石镌文。当效屈原赋《离骚》,莫似庸人醉生梦死。 ![]() (二)持贞固之志:穷不改节,死不易操 清廷征召,坚拒不出。其诫:“士可贫不可贱,可死不可辱。” 守节之方: 变节求荣如柳絮随风,贞固自持似砥柱中流。当效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莫似钱谦益屈膝降清。 ![]() (三)持经世之志:学以济世,文以载道 批判空谈心性,主张“实学致用”。其云:“君子之学,未尝离事以为理也。” ![]() 治学之责: 空谈误国如画饼充饥,经世济民似良医用药。当效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莫似清谈客坐而论道。 三、立四极:极不可倾,立本则固 (一)立心性之极:性日生日成,非一成不变 反对“性善性恶”定论,主张“性在气中,日生日成”。其言:“习与性成,习成而性与成。” 修身之要: 固执本性如刻木求舟,日新其德似活水长流。当效曾子“吾日三省吾身”,莫似顽石不可雕琢。 ![]() (二)立气节之极:士不可无气,国不可无节 痛斥明末士风萎靡,倡“气节振世”。其诫:“天下无不可为之时,而士无不可振之气。” 立身之本: 苟且偷安如燕雀处堂,振作气节似鹰隼击空。当效颜真卿骂贼而死,莫似李陵降敌苟活。 (三)立学问之极:学贯天人,文以载道 著《周易外传》《尚书引义》,贯通经史。其云:“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治学之道: 浅尝辄止如蜻蜓点水,专精覃思似掘井及泉。当效朱熹“格物穷理”,莫似俗儒寻章摘句。 ![]() 四、破四障:障不可蔽,破迷则明 (一)破空谈之障:虚文害实,空言误国 批判阳明后学“束书不观,游谈无根”。其言:“离事言理,是谓虚理。” 救世之戒: 空谈如镜花水月,实学似良药医国。当效顾炎武“经世致用”,莫似晚明士人清谈误国。 (二)破门户之障:不立宗派,唯理是从 虽宗程朱,亦批其弊。其诫:“学贵自得,不因人热。” ![]() 治学之方: 盲从师说如矮人观场,独立思考似明镜照物。当效王阳明“学贵得之心”,莫似腐儒抱残守缺。 (三)破颓废之障:自强不息,贞下起元 晚年仍著书不辍,自励“贞下起元”。其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立命之志: 颓废如枯木待焚,自强似春草更生。当效周公“坐以待旦”,莫似阮籍穷途而哭。 ![]() 结语 王夫之的智慧,是乱世中的文化坚守,是绝境里的精神崛起。四理四志,四极四障,实为士人之圭臬、民族之脊梁。世人常惑于得失、荣辱、进退、生死,却不知“贞生死以尽人道”。今人若能明此四理,持此四志,立此四极,破此四障,便可如南岳耸峙,风雨不摇;似湘水奔流,万古不息。 王夫之 船山精神 明末清初思想家 中国士人风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