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乱世,内忧外患如黑云压城。一人起于湘乡耕读之家,以拙诚立身,以坚忍成事;统帅湘军,力挽狂澜;修身齐家,垂范后世。他便是涤生先生,世称“文正公”。他以克己复礼为修身之本,以勤勉务实为处世之要。其人生智慧,可凝于四句箴言——不贪三欲,不纵三情,不废三功,不违三戒。此四者,皆为立身之基、成事之梯。 ![]() 一、不贪三欲:欲壑难填,节制则安 (一)不贪名欲:虚名累人,务实致远 左宗棠自负才高,常与曾国藩争功,然曾公不与之较,但求实绩。曾国藩云:“名心切者必作伪,利心重者必趋邪。” ![]() 处世之道:虚名如浮云过眼,务实如树扎根。当效老农深耕,不问收获;莫似戏子登台,徒博喝彩。 (二)不贪利欲:财聚人散,财散人聚 胡林翼赠金助湘军,曾国藩却分饷士卒,自奉俭约。曾公诫:“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持家之要:钱财如流水,聚则腐,散则活。当效江河润物,不私一瓢;莫似守财之奴,终为财奴。 ![]() (三)不贪权欲:权位无常,德行为本 李鸿章位极人臣,曾国藩却常诫其“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 为官之智:权势如春冰,恃之必危。当效竹节虚心,方能长久;莫似昙花一现,转瞬凋零。 ![]() 二、不纵三情:情若失控,必致祸端 (一)不纵怒情:忿火攻心,理智全失 曾国荃性烈,屡因小事动怒,曾国藩致书劝诫:“凡遇事须安详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 ![]() 制怒之方:怒气如野马,纵则伤人,驭则致远。当效止水澄波,风波自息;莫似雷霆骤发,毁物伤身。 (二)不纵逸情:安逸丧志,勤勉成事 湘军初成,将士骄惰,曾国藩严令:“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克惰之要:逸乐如鸩酒,饮之暂快,久必伤身。当效晨鸡司晨,不惰寸阴;莫似秋虫贪暖,终冻于霜。 ![]() (三)不纵私情:徇情枉法,必损公义 族亲求官,曾国藩拒之,曰:“用人之道,公则明,偏则暗。” 处事之则:私情如雾障目,循之则昏,去之则明。当效青天白日,不偏不倚;莫似昏夜行路,步步皆险。 ![]() 三、不废三功:功在不舍,终有所成 (一)不废读书之功:学问养气,变化气质 曾国藩每日必读十页史书,风雨无辍,谓:“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 进学之途:读书如磨剑,久则锋利。当效愚公移山,日进一寸;莫似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二)不废修身之功:慎独克己,方得自在 曾公夜记日记,自省过失,云:“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养心之法:修身如琢玉,愈琢愈莹。当效莲花出淤,不染不妖;莫似蓬草随风,摇摆无定。 (三)不废治事之功:脚踏实地,不务虚名 湘军作战,曾国藩必亲察地形,详核军需,曰:“天下事当于大处着眼,小处下手。” ![]() 成事之诀:治事如筑台,一砖一瓦,终成高楼。当效蚁穴溃堤,积微成著;莫似沙上建塔,顷刻倾颓。 四、不违三戒:戒之在初,免于后患 (一)不违骄戒:满招损,谦受益 湘军克复南京,曾国藩却自请裁军,避功让贤,诫子弟:“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持盈之方:骄矜如履薄冰,不慎则陷。当效谷穗低垂,实而不傲;莫似空稗昂首,虚而招摇。 ![]() (二)不违惰戒:一勤天下无难事 曾国藩生平最恨“懒散”二字,常言:“百种弊病,皆从懒生。” 克懒之要:惰性如锈蚀刀,久不用则废。当效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莫似朽木待焚,终成灰烬。 ![]() (三)不违奢戒: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曾氏家规:“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 持家之道:奢侈如漏卮,倾之易,蓄之难。当效寒士守朴,终得长久;莫似纨绔挥霍,转眼成空。 ![]() 结语 曾国藩的智慧,是湘军血战中的坚忍,是家书训诫里的苦心。四不箴言,实为处世之镜、修身之纲。世人常困于欲望、情绪、懈怠、骄奢,却不知“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今人若能守此四不,便可如老松经霜,愈久愈坚;似江河行地,终至大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