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老板和高管每天忙于业务、应酬和团队管理,却忽略了一个最基础的经营问题:“公司到底要赚多少钱才能活下去?” 看似繁荣的业务背后,可能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定价错误、盲目扩张、资源浪费,甚至突然的资金链断裂,往往都源于对盈亏平衡点的模糊认知。 为什么老板高管必须掌握盈亏平衡点?盈亏平衡点(BEP),也称保本点,就是企业利润为零时的销量或收入。它像一把尺子,衡量着企业的生存底线,老板和高管必须看清三个真相: 1、知道需要多少销量或收入才能回本
这意味着老板每天至少要卖出208杯才能不亏钱。低于这个数就是在亏钱,因此所有决策必须围绕这个数字展开。 2、不再凭感觉决策,业务决策会看数据 定价、砍业务、扩产能等重大决策,必须基于保本点进行测算。 产品降价10%,需要增加多少销量才能保本?盲目降价可能让企业陷入深渊。 开展新业务时,例如某新产品要投资100万,保本点显示需年销10万件才能回本,但市场容量仅5万件,则应立即叫停。 3、提前看到现金流危机 当实际销量逼近保本点时,企业必须立刻缩减成本或调整策略,如缩减库存、砍掉非核心业务,避免现金流断裂。 不懂盈亏平衡点,企业踩了哪些坑?1、定价错误,亏钱赚吆喝 许多企业误以为“销量增长=利润增长”,为了抢占市场盲目降价,但实际售价低于保本线,卖得越多,亏得越狠。
2、资源错配,把钱扔进无底洞 未计算新业务的盈亏平衡点,投入大量资金研发新产品、开拓新渠道,但始终看不到回报,资源被低效项目长期消耗。
3、盲目扩张,表面繁荣内里失血 扩张后固定成本暴增,但实际销量未突破新的盈亏平衡点。结果门店越开越多,团队越来越庞大,但利润反而下滑。
企业经营中,如何用好盈亏平衡点?盈亏平衡销量=固定成本÷(产品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即卖多少件产品,才能赚回固定成本。 首先拆解成本结构,区分固定/变动成本。
注意,盈亏平衡点不是固定不变的,当产品成本上涨、定价改变、规模扩张,任何经营调整都会改变这个数字。
因此,企业要定期回顾实际销量与盈亏平衡点的差距,动态调整策略。 经典四大应用场景:
企业经营,不能蒙眼狂奔盈亏平衡点不是财务部门的专属工具,而是企业的生存指南。 老板高管必须算清的三笔账
它提醒我们:
企业经营的本质是用有限资源换取最大生存空间。 盈亏平衡点,就是帮老板和高管在复杂环境中找到那条清晰的生存线——不踩红线,不赌运气,用理性决策对抗不确定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