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是制香的黄金时代,无论是稀世罕有的贵重香料,还是随手可摘的花草香叶,都被制香师们用来制作熏香。 对香花、果皮这类朴素香料的使用,让更多人享受到品香之乐。传世香方谱录里记载了不少成本低廉、价格亲民,且富有意趣的香方。 心御醅盏畔千头菊,椽烛光中四和香。 - 四和香是古代经典合香,拥有多种配方。以沉香、檀香、龙脑、麝香四味香料配伍的版本,称作「富贵四和」,是宋代宫廷常用的香方。此香名中的「富贵」既指用料名贵,也指其香有高贵典雅之意境。 香橙皮、荔枝壳、榠楂核(或梨滓)、甘蔗滓配伍的版本,称作「小四和」或「山林穷四和」,是山林隐士喜用的香方。陆游晚年隐居时就喜欢焚小四和香,其《闲中颇自适戏书示客》诗云:「烹野八珍邀父老,烧穷四和伴儿童」。 陆游的小四和香,是他亲赴山林采撷「香材」所制。其《焚香赋》中记载:「娱耄耋之余日,暴丹荔之衣。庄芳兰之茁,徙秋菊之英。拾古柏之实,纳之玉兔之臼。和以桧华之蜜,掩纸帐而高枕。」 小四和香配伍灵活,配方不拘定式。陆游的小四和香使用了荔枝壳、兰叶、菊花、柏实四味香料,其中柏实与荔枝壳是香方的「灵魂」。柏实气味清幽,常单独制成柏子香。荔枝壳非常适合调制合香,陈敬《陈氏香谱》中「荔枝香」条云:「取其壳合香,最清馥。」
小四和香用料虽不名贵,却蕴藏着文人雅士的高逸意趣,其特有的草木本真之气,恰与文人远离尘嚣、返归自然本真的精神追求相契。 
云母烧香不见烟,夜深斋合闭龙涎。 - 在中国传统香文化中,「龙涎」之名,除了是抹香鲸分泌的香料,亦常代指多种香料调制的龙涎香饼。周密《天香·龙涎香》:「金饼着衣余润,银叶透簾微袅。」所言之金饼,就是由多种香料调制,贴有金箔的龙涎香饼。
冠以「龙涎」之名的合香中,当以古龙涎最为著名。其香韵带有清灵的花香,蔡绦说:「每以一豆火爇之,辄作异花气,芬郁满座,终日略不歇。」杨万里《烧香》诗言:「诗人自炷古龙涎,但令有香不见烟。素馨忽开抹利拆,低处龙麝和沉檀」。
焚爇古龙涎香饼,需用取香不取烟的隔火煎香之法。最先映入鼻端的是素馨与茉莉花香,花香浮动之下,则是沉香、檀香、龙脑与麝香交融的复合香氛。
古龙涎属于龙涎香系列中的「富贵香」,其配方中不仅有「沉檀脑麝」,还加入了素馨或茉莉的花露精油,让杨万里香炉中「素馨忽开抹利拆,低处龙麝和沉檀。」 四和香和有低配版的小四和,龙涎香亦有低配版的小龙涎。周嘉胄所著《香乘》记载有制法简单,配方朴素的小龙涎,其方云:锦纹大黄一两、檀香五钱、乳香五钱、丁香五钱、玄参五钱、甘松五钱。右以寒水石二钱同为细末,梨汁和作饼子,爇之。 小龙涎香以清苦的大黄为气味主调,檀香、乳香、丁香作为修饰,形成清雅的复合香韵。整体香气具有清甜、辛香与草本气息。梨汁作为香粉揉合剂,让香品温润不燥,清香怡人。 锯沉百叠糁琼英,一日三薰更九蒸。 - 花蒸香是宋代流行的合香工艺,通过热力的熏蒸将花香沁入沉香。杨万里《和仲良分送柚花沉》诗中「锯沉百叠糁琼英,一日三薰更九蒸」之句,正是对花蒸香繁复工序的生动描述。
其制作方法是:将沉香劈作薄片,与柚花交替铺于甑内,隔水缓蒸;再以所得花露浸泡沉香,次日更换鲜花继续蒸沉香,反复蒸浸三次后,杨万里诗中的柚花沉就制成了。 经柚花熏蒸过的沉香,气味柔润,花香沁人。入炉焚爇,不一会儿便能烘出一室花香,让人有置身柑橘柚林的奇妙感受。
花熏香也有亲民的制法,即以降真香、檀香替代沉香,「降檀气味多浓欎,蒸以素馨清且淑」,更省钱的法子则是用竹片替代沉香,在《医方类聚》中有「百花香」就采用此法: 用篱头烂竹片穰劈作片子,遇四时花开时,摘花头与竹片层层相间,装在薄白瓷器内至满,油单纸封,蒸笼上蒸一时许,经宿,去旧花,再摘新花,依上蒸三次。自春首至岁终,但有香花依上蒸,焚之,极风韵可爱。
百花香自初春始制,凡有香花盛放,皆采撷与竹片同蒸,一年下来竹片被花香彻底熏透。焚香时,四季花香于炉中绽放,彷佛踏入清晨的花园,如沐芳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