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亨身居东宫,过得敬小慎微,没有朋友没有团队,更不敢和手握重兵的人交往。 他当然知道,现在的任务就是讨平安禄山判乱,但是靠手上这些兵2000人的宫禁兵,也展不开手脚,他不知道何去何从,一时陷入迷茫。 最后还是他的儿子李倓说了,现在陇右河西有前线的兵因为打败仗投降了贼兵,如果投奔他们,恐怕不确定的因素太多了。而朔方离此地较近,军队完好,兵马战斗力强,前段时间也打了不少胜仗,士气也高。况且行军司马裴勉出身世家大族,对朝廷不会有二心。叛军进入长安以后,正在大肆抢劫,顾不上攻城略地,我们完全可以趁此机会前往朔方,到那以后再图大计。
来到渭水边的时候,忽然前面迎面跑来一群乱哄哄的武装人员,大家伙一看应该是敌人杀来了,二话不说打了起来。打了很久才发现,这些武装是从潼关逃过来的自己人。 李亨下令,把剩下的人马集中起来,找了个水浅的地方,带着骑兵就过去了。那些没有马的,无法跟上部队就自行逃命了。 他们也是害怕追兵,一夜之间狂奔300里,当他终于让马歇一歇的时候,回头清点人员和武装,发现士兵器械已丢了大半了,到现在身边只剩区区几百人了。
只有彭元太守李尊带来了李亨他们最需要的衣服,粮食,这是多日以来,李亨第一次碰到迎接他的地方官。 再一天,他们又来到了平凉,这里有朝廷的养马基地。没想到这里还真有几万匹的马。 裴勉是朔方地区的世家大族,这时候的裴勉刚刚被提拔为御史中丞,正好在去长安的路上,听说长安成为沦陷区,于是追随李亨到了平凉,他劝李亨到朔方发展。李亨他们本来也是打算去朔方的,只是在平凉得了战马,暂时停下来。所以立刻就答应了裴勉。 这时在朔方的杜鸿渐与魏少游、崔漪、卢简金、李涵等人也商议说:“平凉这个地方并不适合集结大军,如果我们拥立太子为领袖,集结河陇地区的兵力,联合回纥,并且征召北方的精锐骑兵,一同南下平定叛乱,那么我们就有机会收复长安和洛阳。”于是,杜鸿渐起草了一份奏章,详细阐述了朔方军的军事实力和战略计划,并让李涵带着这份奏章迅速赶往平凉。 李亨接到奏章后自然非常高兴,有了朔方军队和当地世家大族的支持,天宝十五载(756年)七月九日,李亨在杜鸿渐等人的陪同下,抵达朔方军大本营灵武。 在安禄山攻破潼关之前,大唐军已经胜利在握,但是长安沦陷李隆基跑路之后,在基层奋战的军民人心一下就溃散了,朝廷都没有了,还需要跟叛军做斗争吗?大家不知道何去何从? 李隆基步步昏招,幸好太子回来了,于是大家似乎看到了希望,又有了主心骨。当然也有很多是政治投机者,也有观望者。 杜鸿渐他们费尽心力把李亨领到了灵武,就是盼望他成为新皇帝,自己能够飞黄腾达,李亨早一天当皇帝,他们就早一天实现理想,如果哪一天李隆基忽然想换太子,那李亨就没戏了。yi李亨想的肯定也一样,李亨在太子位上过得胆战心惊,早就过够了。 经过一番推辞,仅三天后的七月十二日,李亨在灵武城的南门城楼,举行了简单的登基仪式。登基后,改年号为至德,并且将当年改为至德元载,玄宗被推尊为太上皇。当天,肃宗就派使者前往四川,向太上皇报告这一消息。 本人喜马拉雅签约作者,将在这里系统、全面的为你铺陈中国历史的宏大画卷。无论是金戈铁马的战场风云,还是朝廷之中的权谋争斗,亦或宫廷八卦秘闻,都将一一呈现。通过一个个精彩有趣的历史故事,勾画出完整一个系统的中国历史。 |
|
来自: 新用户10734tIE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