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炯在郭嵩焘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12345csdms 2025-05-02 发布于北京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蒙研究会的热忱邀请,作为嵩焘公后裔,有幸参加郭嵩焘学术研讨会,不仅再次沐浴、缅怀先祖思想、人格的光辉,同时还得到向专家、学者学习的极好机会,倍感荣幸。我代表长沙嵩焘公后裔向大会表示衷心的感谢!按大会安排,谨作一发言,以抛砖引玉,难免谬误粗浅,敬请指正!

史学界曾有人探问:中国改革开放究竟是怎样搞起来的?这一问,人们才知道,中国第一个驻外使臣,也是第一个清醒地两眼向外,师法西方政教,主张走民主、法治和科技强国道路的不是别人,正是蒙尘一个多世纪的湖南湘阴郭嵩焘。原来,人们往往将目光主要聚焦在有着赫赫事功的“同治中兴"诸公身上,而长期忽略了一位其思想和主张远迈时人的“独醒者”——郭嵩焘。

在他身上,还有诸多问题引起人们的探究:

郭嵩焘本是"洋务"倡导者,但为何又与“洋务派”产生了尖锐对立?

刘锡鸿与郭嵩焘之间的嫌隙反映出了晚清怎样的官场生态?

郭嵩焘呕心沥血的《使西纪程》为何被朝廷下令毁版?

郭嵩焘的"离经叛道",触动了"正统"、"主流"的哪根神筋……?一系列为什么,问题在哪儿?窃以为:

诚然,郭嵩焘出身有别于耕读传家的商贾家庭、"无幾微让人"之独立根性和清正廉明之作风以及他对后来“洋务派”“羁糜之术”提出了尖锐批判,都是朝野上下容不得他的诱因,但最重要的是:郭嵩焘通过中西方政治体制的对比,认为其“商贾、造船、制器”之技只是末,而“朝廷政教”才是立国之本。他高调呼吁向西方学习的主张,如一道刺目雷电,强烈地叩击了大清王朝的命门,可颟顸守旧的集权统治及既得利益集团讳疾忌医,害怕改良或改革,宁可丧失国家,民族的利益,也要死守其利益来源的百孔千疮的体制,这才是郭嵩焘不容于"世"的根本原因,郭嵩焘四处牴牾,其“独醒累“之苦闷,无怪其然。然郭嵩焘临危不挠,他说:“曩在京师,吴江相国相戒不谈洋务,而鄙人之谈如故。至于谤讥遍于士大夫,汹汹然不可向迩,鄙人之谈如故。” 郭嵩焘以宣传办洋务虽屡遭诋诽,但他坚信不疑,敢于承担风险,不畏人言。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谤毁遍天下,而吾心泰然。自谓考诸三王而不谬,俟诸百世圣人而不惑,于悠悠之毁誉何有哉?” 

郭嵩焘毕生都在为华夏苦寻富民强国之路,忧患似屈贾,执着如磐石,却谤毁于天下,其大爱大痛,个中滋味,他只能独自含悲忍泪漫长漫长地咀嚼。中华民族终将走向世界,终将强大地屹立于世界之林,这是中华民族的信念,亦是历史的必然。但这步履行进得是否太慢太慢,付出的代价也是否太大太大……?

告慰先祖在天之灵的是:湘阴郭嵩焘纪念馆业已开馆,郭嵩焘学术研究会业已成立,各位专家、学者必将带着上述问题进行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定将概如其分,还原于客观、真实的郭嵩焘的形象,必将拿出翔实、丰硕且令人信服的学术成果以飨社会。对此,我们深信不疑。 

当年远见人间变,

隔世方知嵩焘公。

但愿,郭嵩焘的悲剧不再重演;

但愿,中华民族昂首阔步走上富民强国的伟大复兴之路!

谢谢!

长沙郭嵩焘后裔代表:郭炯

2023年9月23日 

锺叔河生于1931年11月,只在学校读了六年书。历经社会变迁,人生到49岁才重获自由,成为出版社的一名编辑,策划主编的《走向世界丛书》《周作人散文全集》《曾国藩全集》等书籍,影响无数中国人。94岁依然笔耕不辍。


老人家虽已不能言表,但思维异常清晰,他笔述是这样:"嵩焘公是我很景仰的近代先贤中的第一人,中国传统士大夫盲目排外,盲目妄自尊大,以为只有古代中国是世界文明中心,欧美外国都是"夷狄"。只有嵩焘公才敢于承认近代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了。这并不是崇洋媚外,而是一种要求中国要赶快实行改革,快些现代化,是进步的观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