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原题 有人说,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材料分析 本作文材料由两句话组成,第一句话是“有人说,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所谓“时间的沉淀”,说明不是短时间的,而是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所谓“事物的价值”应该包括两个方面,或者是事物的正面意义,或者是事物的消极影响、反面教训。 譬如布鲁诺反对地心说,宣传日心说,最后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广场。 一些先锋派艺术作品,很难在当时被认识和发掘出来。梵高、毕加索、莫奈…… 比如“文革”,我们也是在若干年之后才有了“文革”是一场“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的共识。 材料的第二句话是“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不尽如此”的意思是不完全是这样,这不是全盘否定,而仅仅是部分否定。这与非此即彼式是不一样,这更体现了一种辩证与包容。 有些事物的价值客观上是需要时间积淀的,但生活中的确还有一些事物,本身不需要时间的沉淀,它的价值很快就表现出来。 如中国高铁、嫦娥号登月车、蛟龙号、机器人、 DeepSeek…… 2、构思论证: 这个材料的关键词是“时间”“价值”“认识”。逻辑思辨的空间便是在这三个关键词之间展开。如果在写作时仅仅满足于用若干例子来证明观点的话,那文章显然是浅层次的。我们只有不断地追问,才能进入思维的高地。 对于第一句,我们可以追问,有些事物的价值为什么在当时不能被人们所认识?可能有事物本身的复杂性,可能有人们认识的局限性,还可能有社会环境的制约性……我们还可以追问,对于我们暂时还不能认识其价值的新生事物,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它?是包容,还是一棍子打死? 对于第二句,我们也可以追问,如果想在事物出现之初就能认识其价值需要哪些条件?是宽阔的视野,还是敏锐的眼光,抑或是独特的审美?中外历史上的众多先贤,如但丁、歌德……鲁迅、胡适……他们都有着极其深厚的思想沉淀,都能准确地认识异常复杂事物的价值,而无需时间的沉淀。 实际上,即使是“事物的价值”本身也值得追问,事物有无终极价值?这个价值由谁认定?特别是用在时间的维度上,将来、后来的价值认定能否改变或者等同于先前、从前的价值判断?还有“时间的沉淀”也有可追问之处,“时间”可能会改变或优化我们认识事物价值的能力、方法、途径,而且这种认识本身也有可能逐渐丰富、结构化,让我们认识或认识到事物的价值具备可能。价值的“时间性”到底怎么看待?再次,“认识”是一种主观判断,随着时间的推移,认识受到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是否会再次改变? 3、素材选择 “认识”是一个复杂的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人也只有在不断的“认识”中才能成长,才能不断走向成熟。对“事物的价值”的认识可大可小,大可至宇宙万象、历史长河,小可至生活琐事、一己得失。要有话说,有自己的话说,也能说得好。对“认识”的认识可以区分思维的品质,这是命题的重点,也是题目的价值取向。 扣住“事物的价值”“时间”,可以展开丰富联想。材料中“事物的价值”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情感体验,会有不一样的“认识”;而“认识”的过程因人、因时、因地也会不一样,所谓时过境迁。难能可贵的是时过境迁的反思。小学、初中、高中各个学段,对“价值”的理解和“认识”,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的提高和情感的丰富,一定会有不同体验的感受。“事物的价值”的发现,有的是不经意之间,有的要经过漫长的等待,有的会经历很多的曲折,有的甚至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名言素材 白居易: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事例素材 和氏璧的故事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陶渊明的诗 欧阳修看到苏轼苏辙的试卷,就感叹为大宋江山找到了两名太平宰相。 王小波的作品 食指的诗 张爱玲的作品 沈从文的作品 有的电影因国外获奖而得到人们的认可 多角度构思提纲 提纲一 谈时间与价值 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 为什么事物的价值需要经过时间的沉淀才能被认识? 从客观看——附着在事物身上的历史文化因素需要经过时间的沉淀才会变得更有价值。 从主观看——人的认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时代的、角度、思想)人很难超越时代去认清未来,很难突破眼前的拘束 摒弃短视行为,站在历史的高度,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真正认识事物的价值。 提纲二 谈时间与价值(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 为什么事物的价值需要经过时间的沉淀才能被认识? 酒经过时间的沉淀生发出醇香。时间越长,酒味越醇,酒香越浓。价值越高。 千淘万浪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钻石) 物品经过时间的沉淀成为文物。(举例过去平常的日用品经过时间的沉淀,拥有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意义,具有了特别的价值……) 文学作品经过时间的沉淀成为经典。四大名著,鲁迅的作品,沈从文的作品。 人——我们应该在默默积累,不断沉淀,在喧哗中坚守自我,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提纲三 谈时间的沉淀 时间是检验价值的唯一标准。 初始具有价值 后来失去价值 肯定时间的沉淀,在时光中发酵,在时光中闪耀。 提纲四 谈价值 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 为什么事物的价值需要经过时间的沉淀才能被认识? 首先事物的价值是多方面的。有物质的,还有精神层面的。(反面事例——重物质,轻精神,可单独立论) 有的是表层的、符合主流取向的价值——它一开始可能就会被认识到。 有的深层的,在当时认知与文明程度下,人们还无法认知,需要时间的沉淀才可认识。 事物的价值需要我们有一双慧眼。 我们应当提升自己的能力,开拓眼界,明辨价值,在时间的沉淀中修炼出一双慧眼。 提纲五 谈价值 事物价值的呈现方式不一(价值的多元性) (即时呈现)有些事物,人们当下就可以认识到其价值,无需经过时间的沉淀。(举例) (延时呈现)有些事物,由于时代和人们认知水平的限制,只有经过时间的沉淀,才可以逐渐认识到其价值。(举例) (不会呈现)由于各种机缘巧合,忽视、淹没在了历史长河。价值被信息洪流所埋没、被拜金主义、实用主义所掩盖 我们应该具有敏锐的眼光,包容的胸襟,看待、发现事物的价值…… 提纲六 珍惜价值 许多事物经过时间的沉淀才呈现出价值。 许多事物经不起时间的沉淀,一现的昙花、转瞬即逝的烟花、美丽的流星 善于发现事物的价值,珍惜事物的价值。 提纲七 谈价值 有人说: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我认为,事物的价值既与时间无关,也与人们的认识无关。 事物的价值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你认识到、认识不到,它都在那里,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论时间如何变化,不论你是否认识到其价值,它早已存在在那里。 梵高的画作 地心说、日心说、宇宙中心说 丑小鸭成为白天鹅,不是人们的认识发生了变化,而是它本身就是一只天鹅蛋,与它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是金子总会发光。 常见的对比论证结构 首先引入话题——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 阐释话题——“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白居易用充满哲理意味的诗句道出了时间沉淀的价值。 正面举例,引用名言。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事例:大器晚成的事例——“太公八十遇文王” 反面举例,(批判当下急功近利、拜金主义、实用主义,以一种狭隘的“利”来评判其价值。 强调时间的意义,肯定事物经过时间的沉淀,其价值才能被人们充分认识。 重申观点,与首段(标题)呼应。 例文 时间不曾沉淀 佚名 事物价值的高低和人们认知的深浅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时间也并不是认识事物价值最重要的因素。 关于时间沉淀显出事物真实价值这件事情,最典型的例子是画家梵高。人们经常把梵高视为怀才不遇的天才画家,生前寂寂无名,贫病交加,死后却身价暴涨,稳居世界艺术殿堂的前列。因此扼腕叹息,认为梵高生不逢时,人们在他死后才认识到他的伟大。 但稍微了解一点艺术史我们就知道,梵高有个很有头脑的弟弟。他很早就发现了梵高的天分,并且负责售卖梵高的作品。正是因为他知道哥哥的价值,所以才把梵高的画牢牢控制在手中,没有用低廉的价格任其流入市场,耐心等待着合适的出手时机。在等待期间,他为梵高提供了必要的生活经费,让梵高可以去自己喜欢的南法小镇阿尔勒创作和疗养。阿尔勒我去过,安宁祥和,日光灿烂,梵高咖啡馆隔壁的西班牙海鲜饭香气四溢,让人垂涎三尺。 梵高弟弟的判断是正确的,遗憾的是梵高没有等到那一天,在追求艺术之路上他太早陨落了,这是许多天才艺术家共同的命运,并非只有梵高如此。因此,梵高不是被世人错过,他的作品也不是缺乏时间沉淀,只能说是造化弄人。 真正恰当的例子应该是圆锥曲线,由古希腊数学家阿波洛尼乌斯在公元前200年左右发现,此后的一千八百年间它是只作为数学公式存在。直到第谷和开普勒开始研究行星运动学,圆锥曲线才突然凸显出自己在天文学上的实用价值,可以用于计算行星运行轨道。一千八百年前,圆锥曲线就已经做好准备。但是需要人类一千八百年的时间逐一把科技树点亮,要等到天文望远镜问世,也要等到第谷这样全身心投入行星研究的人累积观测数据,人类中有牛顿、开普勒这样的群星闪耀登场时,人们才会终于认识到圆锥曲线的价值所在。 作为反例,乔布斯发明的触控式手机屏幕,人们几乎是立即就接受下来,并且成为智慧手机的基本操作,从此放弃了手机上的物理键盘,时间因素在这个例子里完全不起任何作用。如果一定要找出什么理由,大概可以说是人们对于抽象概念的接受程度,要远低于直觉感受。圆锥曲线要计算,但是手机屏幕上点、按、滑动、放大缩小只需要直觉,并且可以得到立即的反馈。 所以,问题并不在于时间和时间的沉淀,而在于人们的认知,以及改变认知的难易程度。 由此可见,时间并不会有什么沉淀,时间也不会主动产生什么认知。所谓的沉淀,源自人们的努力,并且由这些努力带来认知的改变。如果没有第谷经年累月的观测,如果没有汉密尔顿和路易医生的观察和分析,人们的认知还依然处于蒙昧之中,也就自然谈不上什么认识到事物的价值。当圆锥曲线方程落满灰尘,当人们流尽鲜血然后死去时,时间并没有做任何事情。时间就是个代价,人们努力付出需要的代价,人们转变观念需要的代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