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入关后,为何不让百姓说满语,而是继续讲汉语?

 竹山一枝秀pfxh 2025-05-02

清朝为满族所创,满清统治了中国近300年,那么,你是否疑惑过,为何这么漫长的时间里,满族语言满语没有普及而下呢?

清朝时的满语难道被弃用了吗?也不是,清朝时,满语为“国语”,满文称“国书”。事实上,清朝统治阶层也曾尝试推广,然而效果相当差,随着满汉的融合,后来也就顺其自然了。

那么,为何满语推广不开呢?

图片

首先,满语有一大“硬伤”,即满语长期没有独立文字,缺乏底蕴。如今我们看到的满文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才创制出的文字。满语源于女真语,但最初,女真人用的是源于契丹文的女真文,而契丹文则源于汉文。

金朝覆灭,女真文渐渐衰败,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但当时的女真人主要用的是蒙古文,而满语则是口头相传,当时要读满语,还得先翻译为蒙古语。在这样的情况下,努尔哈赤才叫人依据蒙古文创制满文。

这里注意到,女真文是源于契丹文,而满文则源于蒙古文。也就是说,虽然满语源于女真语,但满文和女真文并没有太大联系。这意味着,满文事实成为了一种崭新的文字。“新”即意味着缺乏底蕴与根基。

不要说汉人了,就是满人,很多虽会满语,但也不会满文。

事实上,由于满文创立时间短,因而在清朝时期,事实上满文还一直处于不断改良完善的一种情况下,这并不是一种完全成型的完善的文字。例如皇太极时就在满文的音节书写等方面作出了许多更改。当然,作为新创文字,满文在满族内部的推广也说不上慢,由于统治者的支持,清朝很多诏书、公文都以满文书写。

而在民间,要在汉人中推广满文,难度实在太大。满语属阿尔泰语系,与汉语相去甚远。而至于要人们学习外语的难度,想想而今,连号称“最简单的外语”英语,很多学生苦读十余年都学不会,以当时的教育普及程度,要学满语满文难度可想而知。

况且,清朝统治阶层入关后汉化程度不断加深,对汉文化认可度不断提升,逐步接受了汉文,也没有强制推广满文的念头。甚至,随着年代的推进,而今满族人会满语的也已经很少了,精通于满语文的人更是l寥寥无几,乃至于许多史学家都开始担心大量珍贵的满文史料有可能成为无人能破译的文字。

满文如今已经被作为一种“濒危”文字进行保护了。

虽说满语没有全国推广,但汉语也不可避免受到满语影响。如今汉语普通话、北京话、东北话中都留下了不少满语词汇。

如今东北很多地名就来自于满语:哈尔滨意为“晒网场”或“天鹅”、佳木斯意为“驿站村”、齐齐哈尔意为“齐沁河边的哨卡”、吉林意为“临江的地方”、牡丹江意为弯曲的江。此外乌苏里江、兴安岭、伊春、绥芬河、瑷珲等地名也都出自满语。

在清宫剧中不断反复出现过一些满语人称:比如称爸爸为阿玛、称妈妈为额娘、称奶奶为玛嬷。此外还有阿哥、格格、额驸等清宫剧中的称谓也都出自满语。

又比如萨其马这种小吃的名称也来自满语。在东北方言中满语词汇就更多了。比如像埋汰、磕碜、咋呼、嘚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