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风云】第 61 篇文章
鲁庄公十五年的秋天(公元前679年),宋国、齐国与邾国组成了三国联军,进攻郳国。
郳国位于今山东省枣庄市,又称小邾娄国,是一个早年从邾国分化出来的小国,也是宋国的附属国。
史书中并没有留下这次进攻的理由,根据《左传》所言,是宋桓公带的头,至于原因,或可能是郳国做了什么事得罪了宋国。
按理说,这就是两个大哥带着一个小弟跑去教训一下另一个小弟,在国际间也属于可有可无的小事。然而,郑厉公坐不住了,于十月侵宋。
郳国与郑国素无恩怨,但郑厉公与宋国却有着旧仇。当年,宋庄公将郑厉公捧上郑国国位的时候,狮子大开口,开了很多回报条件。郑厉公上位后,宋国就一直吵着要回报,借机敲他一笔,以至于弄得自己国君之位做得很不顺心。
再者,郑国要重出江湖了,郑厉公想要延续父亲郑庄公的霸主之路,便决定先拿宋国开刀。
宋桓公立马找大哥帮忙,出来主持公道。转眼到了鲁庄公十六年的春天,为了教训背盟的郑厉公,宋国、齐国与卫国组成了三国联军,攻击郑国。
原本大家以为郑厉公会摩拳擦掌,打出响亮的复位之后的第一战。谁料,郑厉公竟然第一时间就决定与联军谈和。联军也没有借此机会狠狠敲一笔郑国,而是立即同意了郑国的求和。
如此草率的一次联军行动,双方又是如此草率地草草收尾。其背后,必定有原因。
因为大家都在空气中闻到了一股南蛮味,没错,楚国要开始杀向中原了。
《左传》记载:夏,宋人、齐人、卫人伐郑。秋,荆伐郑。
这些年,楚国一直对中原虎视眈眈,前阵子刚灭了息国,俘虏了蔡哀侯。息国就在郑国附近,楚国的下一个目标便指向了郑国。
郑国毕竟是中原大国,要欺负他,在礼制尚未完全崩坏的春秋,还是需要理由的。楚文王想来想去,终于找到了一个理由。郑厉公复位,从栎地搬回了新郑,重新当上了国君,竟然没有第一时间通知楚国。凭此理由,楚文王就觉得,郑国该打。
《左传》中记载,郑伯自栎入,缓告于楚。一个“缓”字,道出了其中的细节。首先,郑厉公是通知了楚文王的,只不过通知的时间比较慢,比较晚。当时是公元前678年,郑厉公回到新郑是公元前680年。两年的时间,确实是有些晚了。但考虑到当时中原诸侯对待楚国的态度,我们可以得知,能通告一下楚国,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郑厉公想与齐桓公较劲,夺回本该属于自己的霸主之位,因此觉得与楚国保持一定良好的关系是很有必要的,否则郑国将面临东南两方向的压力。
在郑厉公看来,能给楚国发通知就已经是自己的底线了,楚国应该感恩戴德。然而,这事在楚国看来,却是侮辱,或者说,楚国找来找去就找到了这么一个理由。
楚军一路杀到了栎地,让中原各国都受了一惊。冬天,各国在幽地举行了一次春秋史以来最大的一次会盟,与会成员除了齐国与郑国,还有宋国、鲁国、陈国、卫国、许国、曹国、滑国与滕国。
表面上,这是之前三国联军与郑国的一次交谈,实际上,却是大家聚在一起,商讨一下该如何对付从南边冒出来的杀气。史书中用“同盟于幽”来表明这次会议的性质,重点突出了“同”。
无疑,这是一次成功的大会。
首先就是参会国的数量,达到了最大,其次,大家放下了过去的恩怨,毕竟再怎么说,那都是内部矛盾。如今有一个极其危险的外部威胁出现在了大家面前,大家必须要齐心协力,共御外敌。
空气中弥漫着火药味,然而一切却风平浪静,楚文王揍了郑国一顿,使得中原难得在短期内达成了一致的意见统一。就在楚文王准备挥军北上的时候,楚国被其他邻居拖住了。
公元前676年,巴国突然进攻楚国,让楚文王一时之间没弄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巴国算不上小国,历史悠久,在夏朝时就已存在,曾参与了武王伐纣,周武王便与巴国结成了姻亲。巴国面积挺大,但地处偏远,与楚国相邻。
前些年楚国进攻申国的时候,巴国也参与了,谁料,巴国转过头来就对楚用兵,攻陷了楚国的那处邑,还一直打到了楚国的都城门下。兴许,是在灭申之战中,巴国看穿了楚国的狼子野心,又或者,楚国在某些地方得罪了巴国。
公元前675年,楚文王准备出兵,却突然传来消息,那处邑反叛了。去年,巴国攻陷了那处邑,当地的长官阎敖眼看抵挡不住,便偷偷跑了出来。楚国的军法是极为严苛的,在楚文王看来,阎敖就是临阵逃脱,于是二话不说处死了他。
阎敖一死,其族人干脆与巴国联合,一起进攻楚国。
楚文王没有将其放在心上,带兵来到津地后,被以逸待劳的巴军打得大败。
楚文王很沮丧,虽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但对于当时的楚国来讲,败了的后果很严重,回去后必定会遭到大夫们的质问,甚至国君之位都可能保不住。
回到了都城,楚文王发现城门紧闭,他向前走了几步,对着城楼上大喊芝麻开门。城楼上探出了一个脑袋,是鬻拳,看来者是国君,非但没有立即开门,而是反问道:“敢问楚王是打了胜仗回来吗?”
楚文王非常诚实,说:“没有,打败了。”
鬻拳的声音更加响亮了,说:“我们楚国没有打败仗的军队,楚王您亲自出马,却还是被巴国打败了,传出去不是被人笑话吗?”
楚文王摇了摇头,不知该如何是好。城楼上的声音继续传来:“黄国一直不服我们楚国,楚王您要是击败了黄国,就可以进城了。”
堂堂一国之君,竟然连自家城门都进不了,这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罕见。楚文王自知理亏,在这紧要的关头,没有迁怒于他人,而是转身率军开向了黄国。
在进攻黄国时,楚文王亲自击鼓,士卒也激发出死战的决心,楚军三下五除二的功夫就击败了黄军。得胜后,楚文王没有占领黄国,而是撤军了。一来是已经达到了目的,二来是因为楚文王的身体快不行了。
过度的操劳与长途跋涉,让本是年迈的国君患上了病,回军途中,楚文王就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