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渥,元代后期著名的人物画家。字叔厚,号贞期生,又号江海客,祖籍淮南(今安徽合肥),后居杭州。生卒年不详,约活动在至正年间(1341~1368年)。 通文史,好音律,然屡举不中。仕途失意后,遂寄情于诗画。能山水,“尽自然之性”,擅长人物,他师法李公麟(字伯时,号龙眠居士)白描,得其清丽流畅之风;擅“铁线描”,被誉为“李龙眠后一人而已”。亦尝作弥勒佛像。所画线条刚劲飘逸,人物形神刻画生动,兼画梅竹亦潇洒有致。 明清以来,他的线描技法更被奉为“人物十八描”之“铁线描”典范,有“李龙眠后一人”“绝妙当世”之誉。其绘画上的出众才华,受到江南名士顾瑛的器重,常被奉为座上客,曾为顾作《玉山雅集图》。流传于世的作品有《九歌图》《雪夜访戴图》《瑶池仙庆图》等,其中白描《九歌图》卷为其代表作。 这幅纸本水墨《临龙眠居士罗汉》长卷是元代画家张渥的作品。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尺寸为27x608厘米。 原文: 解释: [1]漫灭:磨灭看不清。 [2]值:遇到。 [3]跽(j):两膝跪着,上身挺直。 [4]哂(shen):微笑。 [5]踞:倚。 [6]策杖:扶着拐杖。 [7]呿(qi):张口。 [8]承以首:顶在头上。 [9]鬅鬙(pengseng):头发散乱的样子。 [10]舁(yú):抬。 [11]伛偻(yǔ lǚ):驼背。 [12]喙(hui):嘴。 [13]缬(xie)纹:绉纹。 [14]跣(xian):光脚。 [15]轩渠:愉快、畅适的样子。 [16]锡:锡杖。僧人所用。锡飞:跨着锡杖飞行。杯渡:乘着木杯渡河。锡飞杯渡都是古代关于高僧的传说。 [17]作止语默:活动、休止、说话、沉默。 [18]警发:警示、启发。 [19]太清楼:北宋真宗藏书画处。 吕真人:吕洞宾。相传为八 仙之一。伊若:很像。孔:孔子。老:老子。 [20]轻扬:超脱尘世的样子。 译文: 李龙眠画的罗汉渡江图,共有十八人。画的一角受潮模糊不清, 仅存罗汉十五个半,和三个童子。 画中没有渡江有五个人:一个正好在画纸的损坏处,只看到腰和脚。一个戴着斗笠手拿拐杖,衣袖飘扬,好像并不想渡江。一个直立着眺望远方,自言自语。一个左脚跪着,右脚蹲着,两手交叉抱住膝盖,两双鞋子脱放脚边,回头微笑着。一个坐在岸边,用手撑住地面,把脚伸进水里,好像在探测江水的深浅。 正渡江的有九个人:一个用手掀起衣摆,一个左手拄着拐杖,眼睛都向下看,嘴张得大大的合不拢。一个脱下衣服,两手托着,顶在头上。一个把拐杖拄在身前,回头看两手托衣的那个人。两个童子头发蓬松,一起抬着一个人渡水。他们抬着的人,眉毛长得盖住了面 颊,长相奇特得好像秋潭中的老蛟龙。一个仰着头看长眉老人。一个相貌也老了,驼着背拄着手杖,离岸不远,那神情就好像在庆幸自己快要到岸了。一个靠在童子背上,那童子眼睛睁得大大的,嘴唇抿得紧紧的,反过手来背着他,好像重得他受不了。一个相貌比驼背的更老,右脚已登岸,左脚还在水中,好像爬不上去,一个已经上岸的人,捉住他的右手,作势要拉他上来。老人嘟着嘴,嘴上的皱纹都显露出来了。又有一个已登岸的人,还赤着双脚,拿出鞋子准备穿上,却又抬头看着石壁,用一根手指挖鼻孔,很得意地笑着。 按照佛家的说法罗汉是得道者的称呼,后代流传的高僧传中,还有神僧跨法杖飞行、乘木杯渡水的记载。而这些罗汉渡江,竟然艰苦成这样子,真是令人特别奇怪。我推测作画者的用意,难道是因为佛陀的动作、休息、说话及沉默,都和一般的人相同,然而世上学佛的人,只想去追求高超怪异、变幻莫测、可喜可惊的迹象,所以画这一幅图,来告诫启发他们吗?从前人说太清楼所藏的吕洞宾画像,相貌庄重如同孔子、老子,和其他画家画成超脱尘世的样子不同,应当就是这个用意。 为图配文,来自网络 原图太大,不能上传,供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