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盒子里的猫2》收官:抽象的戏剧与具象的现实,折射艺术的人生

 昵称71217366 2025-05-02 发布于广东

“观众至上,艺术至上,尊严至上,创意至上!”

当黄磊站在曾经为戏剧而奋斗过的熟悉场地时,眼睛里始终闪烁着亮晶晶的光芒。激动、感慨,都在《盒子里的猫2》收官之际,化为这句能够同时打动表达者与接受者的慨叹。

以“观众至上”为主题,我们终于在《盒子里的猫2》第十期中看到了整季节目的脉络——所有的插科打诨、游戏闯关,所有的现实映照、脉搏共振,都被装在或即兴或熟虑的戏剧套子里,用一场盛大的综艺楚门带给所有热爱综艺、热爱戏剧、热爱生活的观众们积极的情绪价值和深刻的生活哲学。

这也恰恰是《盒子里的猫2》一直以来所希望达成的传播目标。用戏剧性的表达手法,传递积极的情绪价值,在抽象的表达中提供具象的现实关怀,去为生活提供欢乐和宽心的解药,节目在收官之际用一整期节目回扣了全季主题——观众至上才是所有传播者和表达者的初心。

抽象整活:全员“乐子人”的即兴喜剧表达

综艺的本质是什么?提供快乐的情绪价值,是综艺节目自诞生之日起就具备的传播使命。对于游戏闯关类真人秀节目来说,用底层模式的设计激发节目嘉宾具有综艺感的临场反应是惯用的制作手法,但《盒子里的猫2》的画风却逐渐走向抽象……

或许,节目的抽象,早在模式设置的骨子里就已注定。走出摄影棚,《盒子里的猫2》带领嘉宾在更广阔的空间进行游戏闯关,这也为规则设定的脑洞大开提供了条件基础。讨喜村里,挂脸不被允许,否则被举报后会扣分,欢乐的情绪表达在嘉宾内部制造出更强烈的矛盾感;快慢村里,一个不许说“快”,一个不许说“慢”,反惯习的村规也让口误成为爆梗的源泉。

走进盒子世界,节目搭建了一个与现实生活有所区别的世界观。在新的约定公理下,与日常生活习惯相悖的反差感诞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举动反应,而这正是“抽象网感”的基本特征。节目通过模式和逻辑的创新,带来了文本层面制造爆梗的可能性。

在本已颇有抽象风格的模式设计之下,《盒子里的猫2》全熟人局的卡司配置则推动嘉宾之间以原生关系催生出一系列抽象表现。烧饼刚要落座就被孟鹤堂撤掉椅子,师兄弟间的恶作剧引发真实“掉凳”;赵又廷孟鹤堂在创意超人的指导中同床而躺,即使床颠簸得像斗牛也要保持微笑坚持;王小利、唐鉴军和林更新在村民的忽悠中一边抓猪一边拍摄“燃冬版”创意照片……

相互熟悉的原生关系促生了一批综艺损友,仿佛完成任务并不是最终目标,整蛊别人才是。就像林更新投诉师傅文松挂脸却被集体扣分,意料之外的“脑抽”最终坑了自己,收获了其他嘉宾的无情嘲笑。抽象的风挂到《盒猫2》,嘉宾们过于善用规则的表现,制造出一系列有趣的节目效果,最终提供了令人捧腹的情绪价值。

模式逻辑和嘉宾表现提供素材,节目剪辑则将抽象的笑点放的更大。水池憋气挑战里,王小利的头经过装满水的透明桶放大扭曲,呈现出惊悚的效果,花字和表情包的CG包装将这种特征进一步放大,在夸张的视觉效果中带来趣味性更强的内容呈现。黄子弘凡与世无争地憋气,节目后期剪辑的时钟动画让时间仿佛过了一个世纪,抽象的手法又给观众呈现出超越嘉宾反应的笑点。

在搞抽象已经成为互联网喜剧潮流的文化背景中,《盒子里的猫2》将抽象的即兴喜剧贯彻到底,充分体现出其对青年文化情绪的精准把控。通过如此形式,节目在传播效果上回归综艺节目的本真,以真人秀的形式带给所有观众积极正向的情绪价值。

具象关照:“戏剧盲盒”感知的现实情绪脉动

戏剧的全面融合是《盒子里的猫》IP的显著特点,第二季节目延续第一季的优势,在更大的空间引入更多NPC,以放大戏剧表达的方式去映照更现实的生活。

宏观架构上,每期节目的主题成为现实生活的直观映射。“我和我的代言人”“王的心事”“舒适个圈”“没有时间的城市”“那就好好告个别吧”“这都是我善意的提醒”“好猫与偏见”“观众至上”……在整季节目的主题词中,我们看到节目对大众话题的关注。从鸡娃到职场,从AI与情绪到得与失、快与慢,从如何好好告别到创作和大众的关系,节目用具有罗兰·巴特意义上的神话与隐喻,为观众的日常生活提供夸张的关照与表达,带领大众在游戏中思考现实,从而闯过生活的一个个难关。

微观表现上,节目设置的“戏剧盲盒”也分别是对生活细节的缩影。行至第二季,节目设置了更多NPC,引导节目情节走向。为此,节目单期设置30-40个潜在互动点和5万字“挖坑宝典”,为NPC设置了各种支线剧情,引导嘉宾在打开即兴戏剧盲盒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的趣味反应的临场发挥梗,并用戏剧隐喻的方案对生活的细节进行洞察。

讨喜村里,在村口卖瓜的“王婆”,不正像小区楼下乘凉的“大妈情报站”?讨喜小比赛里,大家变着花样折磨讨喜村长黄磊,试图引起他的注意,不正像职场中的讨好领导的“卷王”?椅子侠给宣传中心李姐写拼音情书,却被无情拒绝,不正像生活里爱而不得的情场失意?戏剧夸张但艺术真实,《盒子里的猫2》用颇有代表性的细节表演缩影着现实生活中的困境和幸福,试图带给观众更深刻的思考。

篇章结构上,独幕话剧一直是《盒子里的猫》每期节目令人期待的收尾。以艺术性更强的表达形式,对当期主题进行回应和升华,当前还略显小众的艺术性恰恰是节目的亮点所在。在鸡娃主题里,吴彼对孩子爆发的咆哮和怒吼令人震撼,这恰恰也是他作为海淀家长的日常生活体会。

将戏剧引入综艺领域,节目借用其他艺术形式的优长带来了综艺市场上新鲜观感,使其具备了其他节目不具备的独特质感。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戏剧表达,通过综艺的形式为生活提供着具象的指导,《盒子里的猫2》以融入戏剧的形式点了生活的题,把握着生活的现实脉动。

综艺楚门:在戏剧的框架里装满自洽的救赎

纵览整季节目的主题,就会发现《盒子里的猫2》用10期节目组成了人一生的不同成长阶段。从年少时的鸡娃到上学时的分别,从职场上的烦恼到生活里的辛酸,节目用艺术化的表达缩影着人生的波澜。

基于表达人生的宏观设定,节目深度采用戏剧的表达,映射和关照生而为人的喜怒哀乐。从NPC以即兴喜剧形式表达的现实生活,到每期节目结束时独幕剧的价值升华,充盈整季节目的戏剧元素在艺术修辞的加持中表达着节目关于生活的哲思。

人生如戏。将戏剧融入综艺节目的模式里,节目通过营造一个有“盒猫”特色的宏大世界,去表达生活的真谛。用抽象的方式去提点和解答具象的现实问题,节目第十期的终篇成为一种更高层次的总结升华——用类似“楚门”的表达告诉所有观众,自我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主角。

在讨喜村里,微笑要时刻挂在嘴边,但只有发自内心的笑才不辛苦,讨喜自己才是每一个身在戏中的我们应该表演的角色。生活的苦时刻发生,但如何化解苦闷恰恰是节目传达如何讨喜自己的方法论。正如“我是不高兴”环节的游戏设定,越倒霉的人越容易得到讨喜券,反直觉的规则其实表达着自洽与救赎的生活解药。

将趣味与主题融合,将小众的戏剧艺术形式融入大众的综艺节目中,《盒子里的猫2》以大破大立的方式提供着深度价值。重构户外游戏闯关类节目的样态,让无数旁枝末节在设定的巨大盒子世界中自然发生,让难以预估的失控感呈现出爆笑的动人魅力,《盒子里的猫2》以步步有设定的“不变”引发出步步想不到的“变化”,这也恰恰是节目的创作匠心体现。

形式上的跨界融合和内容上的价值回归,让《盒子里的猫2》成为一季度的爆款佳作,也成为优酷精品综艺的代表。将优质IP不断翻新,让艺术的灵感不断生根发芽,优酷在综艺领域始终坚持长期主义,用更丰富的资源为艺术家提供更广阔的创作天地,也因此引领着潮流文化的新风尚。

回到收官期的主题,“观众至上”,这是《盒子里的猫》的初心,也是优酷综艺的使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