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怀重宝者,不以夜行;任大功者,不以轻敌。——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二》 【译文】携带珍宝的人,不在晚上行走;有大功业的人,不对敌人掉以轻心。 02 己之虽有,其状若无;己之虽实,其容若虚。——唐·吴兢《贞观政要·谦让第十九》 【译文】自己虽有,但像是没有;自己虽满,但像是虚。指应当以谦虚为做人的准则。 03业大者易骄,善始者难终。——唐·吴兢《贞观政要·征伐第三十五》 【译文】功业大的人容易骄傲,开头做得很好的人往往很难坚持到底。告诫人们不能居功自傲,善始更要善终。 04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三国蜀·诸葛亮《将骄吝》 【译文】做将帅的切勿骄傲自大,如果骄傲自大,待人接物就会有不周道的地方,有失礼之处,一朝失礼就会众叛亲离。 05始知五岳外,别有他山尊。——唐·杜甫《木皮岭》 【译文】才知五岳以外,还有其它更高的山。比喻强中自有强中手,做人切不可太过自满,目中无人。 06苟不自满而中止,庶几终身而有成。——北宋·欧阳修 《答李诩第一书》 【译文】如果能不骄傲自满、半途而废,这辈子才能够有所成就。 07骄奢淫逸,所自邪也。——春秋·左丘明 《左传·隐公三年》 【译文】骄纵、奢侈、荒淫、放荡,这是走上邪路的开始。 08伐矜好专,举事之祸也。——春秋·管仲 《管子·形势解》 【译文】骄傲自满,独断专行,是行事的灾祸。 09矜物之人,无大士焉。——春秋·管仲 《管子·法法》 【译文】对人骄傲无礼的人,是没有出息的。 10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 《调张籍》 【译文】蚂蚁妄想摇动大树,可笑太不自量。常用来比喻人盲目自大,不自量力,做些力所不能的事。 11戒心之易忘,而骄心之易生。——北宋·苏辙 《栾城集·陆贽》 【译文】警惕戒备之心很容易忘却,骄傲自满之心却很容易产生。 12 强中更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明·冯梦龙 《警世通言》 【译文】在强者中间还有更强的人,不要在别人面前自满地夸口。 13谦,美德也,过谦者多怀诈;默,懿行也,过默者或藏奸。——明·徐学谟 《归有园麈谈》 【译文】谦虚本来是为人的一种美德,但是过于谦虚的人也许心怀欺诈;沉默本来也是做人的一种较好的品行,但是如果过于沉默或许内心里是藏着奸滑和恶毒。 14有兼听之明,而无奋矜之容;有兼覆之厚,而无伐德之色。——战国·荀况 《荀子·正名》 【译文】有全面了解各家学说的明智,却没有骄傲自大的表情;有无所不包的宽大肚量,却没有自夸德行的神色。 15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先秦诸子 《尚书·大禹谟》 【译文】你只要不自以为贤能,天下就无人与你争比才能;你只要不自我夸耀,天下就无人与你争抢功劳。 16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春秋·孔子及其弟子《论语·学而》 【译文】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愉快吗? 1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译文】四海之内若有交心的知己,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 18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唐·王昌龄《送柴侍御》 【译文】虽然我们相隔两地,但共沐同一青山的云雨,共享一轮明月的清辉,又何曾身处两地呢? 19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唐·王昌龄《寄欢州》 【译文】知心的朋友,尽管相隔万水千山,也不觉得远在天涯海角。 20 礼之用,和为贵。——春秋·孔子及其弟子《论语·学而》 【译文】礼的作用,在于使人的关系和谐,而这就是可贵之处。 21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西晋·傅玄 《太子少傅箴》 【译文】靠近朱砂会变红,靠近墨会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22 未信而谏,圣人不与;交浅言深,君子所戒。——北宋·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 【译文】没有取得对方的信任就直言劝告,圣人也不会赞许;交情浅薄而谈话过多,君子应引以为警戒。 23 与人相与,须有以我容人之意,不求为人所容。——明·孙奇逢 《孝友堂家训》 【译文】与人相处,必须有容忍别人的气度,不必苛求被别人所容忍。 24 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清·翁照 《与友人寻山》 【译文】交朋友就如作画一样,应该追求平淡;看山就像评论诗文一样,都不喜欢平直无奇。 25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诗经·小雅·鹿鸣》 【译文】人们对我那么友好,给我指示大路的方向。 26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唐·王昌龄《寄欢州》 【译文】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 27 路不险则无以知马之良,任不重则无以知人之德。——东汉·徐干《中论·修本》 【译文】道路不艰险就无从知晓马的优良与否,肩负的任务不重就无法知道人的德行如何,说明越是艰难困苦的环境,越能考验一个人的品性与才干。 28 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古辞《箜篌谣》 【译文】结交朋友在于相知,何必要骨肉之亲才算亲呢? 29 远不间亲,新不间旧。——春秋·管仲《管子·五辅》 【译文】相距虽远但不能疏远亲人,结交新友不疏远旧友。 30白头如新,倾盖如故。——西汉·司马迁《史记·邹阳传》 【译文】指有的人相处到老还是陌生的,有的人停车交谈便一见如故。 31君子交绝,不出恶声。——西汉·司马迁 《史记·乐毅列传》 【译文】君子和人断绝交往时,没有恶言恶语。 32 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西汉·戴圣 《礼记·坊记》 【译文】君子尊重别人而把自己看的很轻,凡事先考虑别人,最后考虑自己。 33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战国·荀况 《荀子·劝学》 【译文】君子居住一定选择良好环境,交游必须接近贤士。 34君子居必择邻,游必就士,择居所以求士,求士所以辟患也。——《晏子春秋·内篇杂上》 【译文】君子安家,必须选择好邻居;外出游历,必须选择贤士。择邻是为了结交贤士,结交了贤士就能够避免祸患。 35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春秋·管仲 《管子·权修》 【译文】观察他所交往的是些什么人,就能看出他的品德好坏。 36多言不可与远谋,多动不可与久处。——隋·王通 《中说·魏相篇》 【译文】对于喜欢说道的人,不可以与他商量重大的事情;对于轻举妄动的人,不可以与他长期相处。 37结交莫羞贫,羞贫友不成。——汉 《古诗》 【译文】结交朋友不要看不起贫士,羞辱贫士则朋友交不成。 38损友敬而远,益友宜相亲。——明·方孝孺 《逊志斋集·朋友》 【译文】不好的朋友要敬而远之,有益的朋友应当亲密相处。 39以文长会友,唯德自成邻。——唐·祖咏 《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译文】常常以赋诗论文与朋友相会,只选择有德行的人像邻居一样密切来往。 40人生结交在终始,莫为升沉中路分。——唐·贺兰进明 《行路难五首》 【译文】友谊贵在始终如一,莫要为彼此地位的升降而半路分手。 41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战国·韩非《韩非子·说林上》 【译文】因为别人的话而对我好的人,也一定会因为别人的话来怪罪我。 42 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西汉·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译文】凭说话来判断一个人,在宰予身上失误了;凭相貌来判断一个人,在子羽身上失误了。比喻不能仅凭言谈和相貌来判断一个人的优劣好坏。 43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译文】不能只根据相貌、外表判断一个人,如同海水是不可以用斗去度量一样,不可根据某人的相貌就低估其未来。 44外合不由中,虽固终必离。——西晋·傅玄《何当行》 【译文】表面上的结合,没有出自本心,虽然看起来好像很巩固,但终究必然会分离。 45结有德之朋,绝无义之友。——南宋《名贤集》 【译文】要结交有道德的朋友,断绝不讲道义的朋友。 46保家莫如择友,求名莫如读书。——清·张英《聪训斋语》 【译文】让家族远离祸殃要选择品行端正的人为朋友,取得名望没有比读书更好的办法。 47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春秋·孔子及其弟子《论语·卫灵公》 【译文】大家都厌恶他,一定要进行审察;大家都喜爱他,也一定要进行审察。 48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荫。——西晋·陆机《猛虎行》 【译文】比喻志节高尚的人不愿意被牵连到不良的环境中去,以免影响自己的声誉。 49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周易·系辞下》 【译文】结交上级不谄媚阿谀,结交下级不随意轻慢。 50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南宋·朱熹《与长子受之》 【译文】凡是品性忠厚为人忠诚守信,能指出并批评我过错的人,是有益的好友。 51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春秋·孔子及其弟子 《论语·子路》 【译文】朋友之间互相督促勉励,兄弟之间相处和和气气。 52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春秋·孔子及其弟子 《论语·季氏》 【译文】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与搞歪门邪道的人交朋友,与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与善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53同明相照,同类相求。——西汉·司马迁 《史记·伯夷列传》 【译文】相同的亮光能够照射在一起,性格爱好相近的人也自然会结合到一起。 54结交须择善,非识莫与心。——唐·王梵志 《劝诫诗》 【译文】结识交往必须选择好人,没有达到真正了解的程度,不可与他倾心相交。指经过考验的朋友才能交心。 55以义取人,以道自任。——唐·韩愈 《送石处士序》 【译文】以大义选取人才,以道义作为自己的责任。 56道不同,不相为谋。——春秋·孔子及其弟子 《论语·卫灵公》 【译文】彼此观点、理念不同,不宜共同谋划事情。 57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北宋·欧阳修 《朋党论》 【译文】戮力同心,互相扶助、始终如一,这就是君子的朋友。 58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战国·庄子 《庄子·外篇·山木》 【译文】君子交友讲究志同道合,不求私利,他们的交情看起来像水一样淡。小人以利为先,他们交友往往亲密狎昵,交情表面上像醇酒一样甘甜,却不讲道义。 5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春秋·孔子及其弟子 《论语·子路》 【译文】君子,讲求和谐而不盲从附和;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共处。 60以财交者,财尽而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西汉·刘向 《战国策·楚策一》 【译文】利用钱财结交朋友,钱财用完了交情就会断绝;贪图美色而往来,到年老色衰时爱就会改变。 61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隋·王通 《文中子·礼乐》 【译文】以权势交友的,权势失去了,交情也随之断绝;以利益交友的,利益穷尽了,交情也随之结束。 62 人之相知,贵相知心。——西汉·李陵 《答苏武书》 【译文】人们互相认识,贵在能够了解到对方的心灵深处。 63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明·冯梦龙 《警世通言》 【译文】施惠于人、德义相交的,叫做知己;肝胆相照、心心相印的,叫做知心。 6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春秋·孔子及其弟子 《论语·颜渊》 【译文】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65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春秋·孔子及其弟子 《论语·雍也》 【译文】自己想立足时也帮助别人立足,自己想发达时也帮助他人发达。 66适己而忘人者,人之所弃;克己而立人者,众人所戴。——明·方孝孺 《逊志斋集·杂铭·食器》 【译文】只为自己着想而不顾及他人的人,人们会离他而去;克制自己的私欲以利他人的人,人们会拥戴他。 67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译文】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比喻环境变了,事物的性质也变了。 68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清·顾嗣协 《杂兴》 【译文】骏马能够穿越危险之地,但耕田却不如牛;坚固的车能载运很重的东西,但是渡河却不如船。比喻人才各有长处和短处。 69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春秋·孔子及其弟子 《论语·卫灵公》 【译文】严厉地责备自己而宽容地对待别人,就可以远离别人的怨恨了。 70忠信笃敬,先存其在己者,然后望其在人。——南宋·袁采 《袁氏世范·处己》 【译文】忠诚、守信、厚道、恭敬这些道德要求,自己必须首先做到,然后才可以要求别人。 71不以一眚掩大德。——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译文】不能因为一个人一时的过失而抹杀他以前所有的大功劳。用人要看大节,要从大处着眼,因为任何人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 72 人有所优,固有所劣;人有所工,固有所拙。——东汉·王充《论衡·书解篇》 【译文】人有优点,必然也有缺点;人做事有擅长的地方,必然也有不擅长的地方。 73不以人所短弃其所长。——西晋·陈寿《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 【译文】选拔或任用人才要着眼于大的方面,不能只看到被选拔对象小的缺点而忘了大的优点。 74 君子扬人之善,小人讦人之恶。——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第十六》 【译文】君子会表扬别人的善行,小人会诋毁别人的缺点。 75 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唐·韩愈《原毁》 【译文】要求自己既严格又全面,对别人的要求既宽容又平易。 76 君子先择而后交,小人先交而后择。——隋·王通《中说·魏相篇》 【译文】君子交朋友,先了解、选择再结交;小人则是先结交再选择。 77 君子不恶人,亦不恶于人。——北宋·苏轼《文与可字说》 【译文】品德高尚的人不厌恶别人,也不被人所讨厌。 78 谨言慎行、宽厚忍让、抱诚守真、廉而不刿。——清·王尔烈《王尔烈祖传家规》 【译文】谨于言慎于行,宽容别人,懂得忍让,诚实正直,保持真心,廉正宽厚不伤害人。 79事但观其已然,便可知其未然;人必尽其当然,乃可听其自然。——《围炉夜话》 【译文】事情只要看它已经如何,便可推知它未来的发展;一个人要努力做到他的本分,其余的能够顺其自然地发展。 80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观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荀子·非相》 【译文】把好的话语赠送给别人,觉得比赠送金石珠玉更加贵重;以善言勉励别人,觉得比礼服上的彩色花纹更加华美;把善言讲给其他人听,觉得比让他听钟鼓琴瑟更加快乐。 81爽口物多终作疾,快心事过必为殃。——《喻世明言·卷三》 【译文】合口的食物吃多了终究会害病,顺心的事情太多了必定生出祸端。 82猛虎之犹豫,不若蜂虿之致螫;骐骥之跼躅,不如驽马之安步。——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译文】老虎若是犹豫不决,不如蜂、蝎蜇人厉害;千里马若是徘徊不前,不如劣马慢步前进。此四句以巧妙的比喻,说明行动迟疑.犹豫不决,很难使事业获得成功,势力强大的一方如果不果断进取,就比不过势力弱小但坚定前进的一方。 8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译文】千里马跨跃一下,也不会超过十步的路程;劣马虽然走得慢,连走十天也可以到达很远的地方,这是由于它能持之以恒。 84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译文】能听之于耳,虑之于心叫作聪明;能自我反省,叫作明智;能谦虚克己,叫作强者。 85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译文】物价上涨到一定的极限,反而会逐渐跌下来,物价下跌到一定的极限,反而会逐渐涨上去。 86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司马迁《史记·郑世家赞》 【译文】因权势利益而结合的朋友.一旦权尽利绝,交情就会疏远。 郑厉公逃亡于栎。他诱劫郑国大夫甫瑕杀掉在郑国执政的郑子,使厉公回郑国即了王位。厉公的目的已经达到,就以甫瑕“事君有二心”(指杀郑子)的罪名,杀掉丁甫瑕。 87圆者之转,非能转而转,不得不转也;方者之止,非能止而止,不得不止也。——《尹文子·大道上》 【译文】圆形的物体,并非它能转动而转动,而是不得不转动;方形的物体,并非它能不动而不动,而是不得不停止。 88成立之难如升天,覆坠之易如燎毛。——《新唐书·列传·卷八十八》 【译文】成功的艰难如同登天,失败如同火灼烧毛发一般轻松。 89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管子·霸言》 【译文】谋划事情没有主见,就会被事情困住;做事情没有准备,肯定会失败。 90富观其所与,贫观其所取,达观其所好,穷观其所为。——《中说·卷二·天地篇》 【译文】富贵的人要看他施与什么,贫穷的人要看他拿取什么,通达的人要看爱好什么,窘困的人要看他做什么。 91虎豹不外其爪,而噬不见齿。——《淮南子·兵略训》 【译文】虎豹不轻易露出它们的爪子,在撕咬猎物的时候也不会轻易露出牙齿。它常用来比喻真正有实力的人不会轻易地展示自己的武器或者攻击性。 92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刚,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强,为之以敦而应之以张,将欲西而示之以东。——《淮南子·兵略训》 【译文】带兵打仗的策略是:向敌人显示出不强的战斗力,却用顽强的斗志去迎敌;向敌表现出自己的弱小,却有强大的战斗力去对付敌人;要收敛某件事情,用暂进扩张开去的办法再收敛起来;将要从西边进攻,却假装往东面运动。 93达人观之,生死一耳,何必生之为乐,死之为悲?——《聊斋志异·卷二·陆判》 【译文】在达观之人眼里,生和死是一样的。何必为活着而高兴,为死亡而悲哀呢? 94生资之高在忠信,非关机巧;学业之美在德行,不仅文章。——《围炉夜话·第十则》 【译文】人的资质高低,在于对任何事是否尽心而有信用,并不在于善用机变与心思巧妙。读书读得好的人,也不仅在于文章美妙,而主要在于他的道德高尚,品行美好。 95天命难知,人道易守。——《后汉书·列传·桓谭冯衍列传上》 【译文】人的命运难以预卜先知,而人做事的准则易于把握。 96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尚书·虞书·大禹谟》 【译文】人心是危险难安的,道心却微妙难明。惟有精心体察,专心守住,才能坚持一条不偏不倚的正确路线。 97天扼我以遇,吾亨吾道以通之。——《菜根谭·概论》 【译文】上天用穷困来折磨我,我就拓宽人生的道路来摆脱困境。 98武人之刀,文士之笔,皆杀人之具也。——《闲情偶寄·词曲部·结构第一》 【译文】武士手中的刀,同文人手中的笔都是杀人的工具。 99世途虽纷华,常思泉下的光景,则利欲之心自淡。——《小窗幽记·集醒篇》 【译文】世间虽然处处充满繁华富丽,但如果经常想想死后黄泉之下的情景,那么追求利欲的心思也就自然变得淡泊了。 100不蹈无人之室,不入有事之门,不处藏物之所。——《格言联璧·接物类》 【译文】不进入没有人的房间,不到有是非的场所,不待在储藏物品的地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