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的疱疹可以消,但有一种痛,却常常挥之不去。 “我疱疹好了,皮也掉了,可是皮肤还是疼,像火烧一样,一碰就钻心。” 在我门诊中,经常有患者这么形容。他们经历了“水泡一圈”的煎熬,却没想到真正折磨人的,是疱疹过后那种“看不见、却躲不开”的神经痛。 老马就是其中一个。他五十多岁,是个快递站点的负责人。平时人很爽快,可那天来我诊室的时候,额头冒汗、表情极难忍。他指着右侧肋部说:“王大夫,疱疹的泡早没了,但我这肋骨像电击一样抽,衣服碰一下都疼得不行,晚上睡觉都得半侧躺。” 他在医院打过针、吃过止痛药,甚至用了镇静类的药物,但痛还是如影随形。有人告诉他,“这就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没办法根治,得靠时间慢慢熬。”可老马实在熬不动了。 我细细为他望闻问切,脉象弦细、舌质偏红,明显是气血运行不畅,肝火郁结,兼夹瘀阻。 我告诉他:“你这病根不在皮,而在'络’。疱疹之后,毒邪已散,但正气未复,经络未通,疼痛才迟迟不退。” 我当场示范让他尝试按一按支沟穴——这个穴位在前臂外侧,按上去隐隐酸胀。我嘱咐他早晚各按一次,每次3分钟,手法不重,但要揉到发热。他边按边咧嘴:“这地方真有感觉,好像被点着了。” “这叫'经气到’。”我笑道,“这个点,是'火线’,一通,肝胆之火就能往下泄。” 当然,单靠按揉是不够的,我给他配了一个疏肝理络、活血止痛的中药方:柴胡、白芍、郁金、丹参、鸡血藤、川芎、桃仁、甘草、全蝎、地龙等。这个方子以舒筋活络为主,化瘀通络、兼顾平肝息风。 7天后,老马来复诊,说晚上已经能安稳睡觉了,虽然还有些酸胀,但那种刺痛、烧灼感明显减轻。 21天后,他基本告别了那种“风吹都疼”的日子,脸上重新挂起了笑。 我常跟病人说,带状疱疹本身不难治,难的是它走后留下的一地“神经碎片”。西医里叫“神经痛”,中医则称“络伤”,这个“络”不通,气血不达,疼就没完没了。 很多人把希望压在止痛药上,但中医讲究“通则不痛”,只要经络通了,血行顺了,疼痛自然就退。 那个被疱疹烙印过的地方,也许不会立刻恢复如初,但它会慢慢学会不再“叫痛”。而那个能“关掉疼痛”的开关,其实就在你自己身上。 只要你愿意每天静下心来,按一按、调一调,身体自有它的修复节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