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失的涟源石马山镇扶胜村大屋场

 思想的救赎 2025-05-02 发布于广东

涟源市石马山镇扶胜村曾经有一片很大的屋场,此地故名“大屋场”。屋场大门有匾,曰“斯是室”。

屋场创建者八甲刘氏,属于知止园刘氏的一支。知止园刘氏迁湘始祖翊圣公,元代由江西太和迁湖南湘乡。其五世孙应椿公,明永乐、成化间人,迁安化,为大屋场肇基人。

“大屋场”地名,或许在明正德时已产生。

应椿公十三世孙代诒公,清康熙、乾隆间人,族谱云:“公体伟奇,赋性孝友。心存忠厚,利济乡邻。内助娴姆,训树德言。容工之表,追仉陶郝钟之踪。以故临风玉树,数符荀氏之龙。向日金兰,彩映丹山之凤。他日食报,容可量乎!”代诒公第七子兴珊,族谱云:“体魁,悟性和缓,劝耕教读,好善乐施,即其主修家志,执公仗义,亦足垂不朽云。”第八子兴瑚,族谱云:“气宇轩爽,质性聪明。谦恭处世,忠厚存心。克俭克勤,惟读惟耕。好施劝善,睦族和邻。年高德劭,桂馥兰馨。主修族志,万古留名。”

他们是屋场的发展、壮大者。

清代,大屋场产生了一名知县、八名监生、二名秀才、四名从九。

我外公青晨公(字参元,号德斋)系代诒公五代孙,在大屋场出生、成长,与外婆成家后,在这里生儿育女。我大舅、二舅、大姨、我母亲都出生在这里。后来,外公、外婆搬离了大屋场,在数里外的地方立业了。

小时候去外婆家,必经过大屋场,对它五颜六色的外墙装饰留下了深刻印象。

现在,只能够通过照片中“斯是室”的残垣断壁去怀想旧时颜色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