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不负风云志; 师道长存天地心。 ——豆万龙 撰书 楹联,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对仗工整、意境深远,承载着创作者对人生、对世界的深刻洞察。豆万龙先生所创作的“人生不负风云志;师道长存天地心”一联,恰似一幅恢弘壮丽的精神画卷,在短短十四字中,既勾勒出个体在人生浪潮中的壮志豪情,又展现出师道传承在天地之间的永恒坚守,读来令人心潮澎湃,回味悠长。 上联“人生不负风云志”,开篇便以磅礴之势,为人生的舞台拉开了壮丽的帷幕。“人生”二字,简单质朴却涵盖了世间所有人的生命旅程,是梦想与拼搏的广阔天地。而“风云”一词,极具画面感与象征意义,它既让人联想到自然界中狂风呼啸、乌云翻滚的震撼景象,更寓意着人生路上的波澜起伏、变幻莫测。在时代的洪流中,每个人都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恰似置身于风云变幻的苍穹之下。然而,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风云志”应运而生。这是一种超越平凡、追求卓越的雄心壮志,是面对困境不屈不挠、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在风云激荡的岁月里,怀揣着这样的志向,或纵横沙场、保家卫国,或潜心学术、探索真理,或投身商海、创造财富。“不负”二字,宛如铮铮誓言,掷地有声,它强调了对志向的坚守与执着,意味着无论前路如何崎岖坎坷,都要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在风云变幻的人生舞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下联“师道长存天地心”,笔锋一转,从个体的人生追求升华到对师道传承的尊崇与敬畏。“师道”,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它承载着教育的真谛、文化的传承以及人类智慧的延续。从孔子杏坛讲学、弟子三千,到后世无数贤师良儒秉承“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师道早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行为,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关乎知识的传递、品德的塑造以及灵魂的启迪。“长存”二字,突出了师道的永恒性与不朽性,任凭岁月的磨砺、世事的变迁,师道之光始终熠熠生辉。而“天地心”更是将师道的境界推向了极致,它寓意着师道如同天地般宽广无垠、包容万物,又似天地运行般恒常不息、公正无私。师者怀揣着这样一颗天地之心,方能以无私的奉献精神,将知识的火种、道德的规范传递给莘莘学子,为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细品整副联,上下呼应,相得益彰。人生若想不负风云之志,离不开师道的滋养与指引。师道所蕴含的智慧、经验如同航海中的灯塔,照亮人们前行的道路,帮助人们在风云变幻的人生海洋中找准方向,避开暗礁。反过来,师道的传承与弘扬,也需要代代有识之士在人生的征程中怀揣壮志,躬身践行。在当今时代,这副楹联更是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许多人容易在忙碌与迷茫中迷失自我,“人生不负风云志”犹如一剂强心针,激励着年轻人重拾梦想,在各自的领域中奋发图强,勇攀高峰,不被困难所阻挡,不被安逸所消磨。另一方面,随着教育商业化、功利化等问题的出现,“师道长存天地心”恰似一声警钟,提醒教育工作者们回归教育的本质,重拾那份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敬畏,以天地般宽广的胸怀育人,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总之,豆万龙先生的这副楹联,用简洁而富有力量的文字,构建了一个关于人生追求与师道传承的精神世界。让我们在人生的征途上,怀揣风云之志,弘扬师道之光,努力书写属于自己、属于时代的精彩华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