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劳动之苦

 醉倚西风 2025-05-02 发布于河南
骑车从中岳庙路过。见烈日下站着一位老人在指挥停车。他身穿着红马甲,一直打着向左方停车的手势,姿势并不标准。
这位站在风中的老人,年龄似乎近七十岁了;个子不高,脸像橘子皮一样,皱巴巴的。正是旅游旺季,老人很可能就是临时工。他身处十字路口,北边是电动车,南边是风驰电掣的机动车。这个紧张的姿势,恐怕要坚持好几个小时。
老人早已过了法定的退休年龄,但为了糊口,可能还要一直工作下去。在这个国际劳动节的假日里,他仍然在坚持着劳作。像这类劳动者,他们的工种往往技术含量低,工作时限长,工作待遇差。类似的还有很多,如街头的环卫工人,单位里的保安,等等,他们大多都是中老年人,工资低,活儿又脏又累,每天早出晚归,越是在节假日里,他们的工作岗位更累。
服务来来往往游客的人,也许,从来没有出去旅过游。
大人常常教育上学的孩子:你不吃学习的苦,将来就要吃生活的苦。
这类吃着“生活之苦”的人,常常学历不高,没有专业技术,混迹于生活底层。他们是最普通的劳动者,为了讨生活,默默地干着别人不愿意干的活,加着别人都不想加的班。但工作在最基层的人,也是我们的同类,是生活中的弱者,对于他们,我们应该永远怀着一颗悲悯之心。
在“五一劳动节”里,我们应该向这些不能休息的劳动者致敬!正是他们的默默付出,才托起了社会的奢华与繁荣。

劳动是人的一种需要。
当你主动选择,愿意投入时,即使加班加点,废寝忘食,又何苦之有。
当你不想劳动,却别无选择,不得不劳动时,哪怕是一分一秒,也是一种煎熬。
有选择劳动的权利,是人精神上的解放与富有。


还有一些人,是被动过节假日的。手头有活,本来不想休息,但是,国家统一过节假日,被“安排”休息,只好停下手头的工作,要么宅在家里休息,要么跟随着大家出外挤着旅游。自己的生活,被法定的节日所安排的人,大多对时间没有理性的认知。
李笑来在《时间的朋友》里说,法定的节假日,我们就真的应该休息吗?法定的节假日究竟是限制谁的?企业还是个体?然后,他分析说,法定节假日是为了保证弱者的休息权利,避免把有情感的人当作劳作的工具。也是为了表彰部分特定的人群作出的贡献而设立。对于个体和企业而言,是否选择休息,决定于你自己。所以,对于真正要做事的人,手头有事的人,都不必在乎什么“法定节假日”。
你的时间就是你的生命长度,你把时间花费在哪里,你就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如此想来,节假日,属于自己可以左右的时间,应该格外珍惜。仿佛是装在自己兜里的钱,把它花在自己想要的地方。所以,该睡觉的睡觉,该工作的工作,该娱乐的娱乐,该读书的读书,千万别一股脑地跟着别人屁股向景区里跑。

下午,写了一幅四尺作品,东坡题跋中《书对俞赠欧阳阀诗后》。
与古人对话,任时间在笔底流淌,我仿佛感觉到精神的生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