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清代的名人,必然有“中华第一贪官”和珅,史籍记述,和珅早在幼时,便博闻强记、勤奋好学,将“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掌握满、汉、蒙、藏4门语言,在诗词、书画方面,也是颇高造诣,恰好乾隆帝也痴迷文艺,2人志趣相投,关系亲密,和珅的官职逐步提升。 ![]() 之后更是借着权势,收受贿赂,野心日益膨胀,直到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乾隆离世,嘉庆帝即位,正月十五那日,宣布和珅的20条大罪,下旨抄家,据说和珅当铺开了75家,银号300多间,当时抄得8亿两白银,至于田产、房屋、古玩珍宝,更是不计其数。 ![]() 这些书画瑰宝里面,有一幅秘藏的“书法神品”,他极其喜爱,日日观摩赏析,甚至乾隆56年,让人刻成碑“以公同好”并为之题跋,当时乾隆看后,也是赞不绝口,希望珍藏此帖,向其讨要,可是和珅拒不赠送,至死不愿献给皇帝,此帖就是赵孟頫的《为袁桷书千字文》。 ![]() 从题目来看,就是写给袁桷的《行书千字文》,赵孟頫号称“元书盟主”,乃是近800年唯一悟透“二王”笔法的人,他幼时为了锻炼控笔,每日抄写10遍《千字文》,日书万字,用笔炉火纯青,书写此帖时,技艺更是成熟。 ![]() 卷中行书笔画绰约、瘦劲,外层姿态绰约,内里筋骨刚健,字字刚柔尽备,美得令人移不开眼,乍一看除了体势更显宽绰,赵孟頫行云流水的线条,跟王羲之十分相似,不过笔势方面,“赵字”更显率性、直白,容易理解和参透,因此现代学者,常临摹赵孟頫的法帖入门。 ![]() 此帖一直递藏有序,曾被袁桷、项元汴、梁清标、王鸿绪珍藏,和珅获得之后,被其俊逸的姿态吸引,卷尾题跋“元秘书监志延祐四年二月诏赵子昂写来千字文一十七卷,付秘书监装裱收拾。盖松雪好写千文,亦如子敬好写洛神也。” ![]() 又言:“此卷为袁桷书,桷字伯长,成宗朝屡官集贤翰林直学士晋侍讲学士,与松雪同官……余家旧藏此迹,暇日展摹,每不忍释手,延上石以供同好……乾隆辛亥夏五致斋和珅跋并书”。 ![]() 和珅被抄家之后,这幅《行书千字文》便被嘉庆帝,送给了成亲王,成亲王虽然是清朝王爷,但一心铺在书法上面,跟父亲一样痴迷“赵字”,亦在卷内题跋“此刻可谓下真迹一等”,目前原帖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