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荣誉会长(原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415) 唐·张志和《渔歌》中的“西塞山”在哪里?(续) 渔 歌 [唐]张志和 西塞山边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网友露洗遥峰月未沉问:钟教授您好!我是一名大学生,想向您请教一桩聚讼颇多的学术公案:张志和《渔歌子》中“西塞山前白鹭飞”的“西塞山”究系湖北黄石、浙江湖州抑或宜作宽泛意义理解?有论者认为:通过梳理,黄石西塞山也是名胜之地,白鹭飞、绿蓑衣的意象在张志和前已经存在于西塞山的诗歌中。您是否赞同?谢谢! 钟振振答:(接上期)我倾向于张志和《渔歌》中的“西塞山”在今湖北黄石,而非今浙江湖州。 为什么?因为张志和是唐代人。我们对其作品中所涉及的地名进行考证,必须以先唐及唐代的文献为准。特别应以唐代的文献为准,这叫做“以唐证唐”,是最科学的考据方法。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等地理书,都只记录了一处“西塞山”,即今黄石西塞山;至于湖州西塞山,则均未提及。 唐人诗里,“西塞山”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兹一一排比、考证如下。 〇罗隐《西塞山》曰:吴塞当时指此山,吴都亡后绿孱颜。自注曰:在武昌界,孙吴以之为西塞。 〇孙元晏《吴武昌》曰:西塞山高截九垓,谶谣终日自相催。武昌鱼美应难恋,历数须归建业来。 按,“武昌”即今湖北鄂州。黄石在其东,与之相邻。故以上二诗中的“西塞山”,都应指黄石西塞山。 〇王周《西塞山》二首其一曰:西塞名山立翠屏,浓岚横入半江青。千寻铁锁无由问,石壁空存道者形。自注曰:今谓之“道士矶”,即兴国军大冶县所隶也。 按,“大冶县”即今黄石市所属大冶县级市,是黄石市的组成部分。故此诗中的“西塞山”,即黄石西塞山。 〇刘禹锡《西塞山怀古》曰:西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江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按,刘禹锡生活的时代早于王周。故刘禹锡此诗所谓“千寻铁锁沉江底”,即上引王周诗“千寻铁锁无由问”句所从出。如此,则刘禹锡此诗里的“西塞山”自与王周诗里的“西塞山”相同,亦指黄石西塞山。 《晋书》卷四二《王濬传》载:晋龙骧将军王濬率水军战船自益州(今成都)沿长江东下伐吴。吴人于长江险碛要害之处,并以铁锁横截之。王濬乃作火炬,长十馀丈,大数十围,灌以麻油,在船前。遇锁,燃炬烧之,须臾,融液断绝,于是船无所碍。 吴人横江铁锁设在何处?是一处还是多处?《晋书》中没有细说。但据刘禹锡、王周诗,我们至少可以得知,唐人相传,今黄石西塞山一带水域,曾有三国吴人所设之横江铁锁。 〇陶岘《西塞山下回舟作》曰:匡庐旧业是谁主,吴越新居安此生。 〇李白《送二季之江东》曰:西塞当中路,南风欲进船。云峰出远海,帆影挂清川。禹穴藏书地,匡山种杏田。此行俱有适,迟尔早归旋。 〇钱起(一作钱珝)《江行无题一百首》曰:曾有烟波客,能歌西塞山。按,同组诗前,有相邻近之别首诗曰: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 〇皇甫冉(一作戴叔伦)《送王司直》曰:西塞云山远,东风道路长。人心胜潮水,相送过浔阳。 〇韦庄《西塞山下作》曰: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孤峰渐映湓城北,片月斜生梦泽南。 按,“匡庐”“匡山”,都是庐山的别名。庐山在今江西九江。“浔阳”“湓城”,都是九江的别名。九江地处长江黄石段的下游,两地江面距离只有两百多里。故上引自陶岘至韦庄等五诗中的“西塞山”,也都指黄石西塞山。 (未完待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