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应统娜||丹麻谣:在泥土与星光之间

 西宁的表情 2025-05-03 发布于青海

·点击收听本文音频·

图片

清晨的丹麻镇索⼘沟村裹着薄霜,⻘稞茬在初阳下泛着银光。⽂化馆的⼩卡⻋碾过结霜的村道时,我听见车厢⾥飘出细碎的铜铃声⸺ 那是⼟族阿姑们头顶的"扭达"头饰在颠簸中私语,恍若古⽼歌谣穿越晨雾⽽来。

在向阳的⻨场上,我看⻅了真正的"以天为幕"。
歌舞团的应⽼师正踩着满地⾦⻩,给村⾥的少年讲述⽂化故事,“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他鬓⻆的汗⽔与少年求知若渴的眼神交映,⽂化馆的唐馆⻓⽤⾃⼰生动幽默的语⾔赞颂着家乡之美、人文之美,那些节奏强烈朗朗上⼝的语⾔,此刻化作沾着草屑的舞步,叩响冻⼟下蛰伏的春雷。
当⽼阿奶⽤颤巍巍的⼿拿起鸡蛋互相碰撞时,我忽然懂得⽩居易笔下"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真意。
暮⾊漫过⼩⼭坡时,歌舞团的演员⽤⾃⼰的肢体语⾔跳起了互助点赞舞,团⻓才让⽼师不断地调试⾳响,歌⼿们纷纷引吭高歌,余⾳绕梁。
有位戴⽩毡帽的⽼者忽然起身,和着音乐哼起千年传承的"道拉",苍劲的喉⾳惊起檐⻆栖鸽,漫天⽻翼驮着⽉光掠过经幡。此情此景,恰应了东坡居⼠"起舞弄清影,何似在⼈间"的⽞妙。
归程时卡⻋满载星光。⽼馆⻓指着远处煨桑的⻘烟说:"⽂化不是空中楼阁,是种进泥⼟的种⼦。"我想起⽩⽇⾥看⻅的奇景:有位刺绣⾮遗传承⼈,将《千⾥江⼭图》的黛⻘赭⽯绣进彩虹袖衫;牧⽺少年⽤⽔袖拂过的地⽅,冻⼟竟渗出星星点点的绿意。
这或许便是王昌龄笔下的"⻘⼭⼀道同云⾬,明⽉何曾是两乡"⸺当艺术扎根乡⼟,每粒熬过寒冬的种⼦,都会在某个清晨突然醒来,把整个春天顶在头上。
此刻的丹麻镇正被银河浇灌,⽽我终于明⽩:所谓⽂化传承,不过是让古⽼星⾠落进孩童眼眸,让千年⽉光淌过牧⼈的⽪袄。在这⽚离天最近的⼟地上,每个⽂化⼯作者都是摆渡星光的使者,把⽂明的薪⽕,洒向更美的诗和远方。
文作者:应统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