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抗感染药 (1)克拉霉素、阿奇霉素(大环内酯类):长期使用常有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报道。 (2)阿米卡星(氨基糖苷类):由于肾功能损伤导致QTc间期延长。 (3)莫西沙星(喹诺酮类):被认为是氟喹诺酮类药物中导致QTc间期延长最常见的药物,估计QTc间期延长10-20ms。 (4)左氧氟沙星(喹诺酮类)、加替沙星:有导致QTc间期延长的风险,认为比莫西沙星更安全。 (5)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酮康唑(三唑类):存在其他伴随的危险因素时,使用的唑类有潜在的QTc间期延长风险。 (6)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噁唑、乙胺嘧啶(磺胺类):可导致QTc间期延长,甚至诱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7)喷他脒:用于治疗或预防肺孢子菌感染,仅在静脉给药时发生QTc间期延长。 2、抗心律失常药 索他洛尔、胺碘酮、洋地黄和其他药物:能够延长QTc间期并诱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最常见药物,需检查患者使用的所有可引起QTc间期延长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3、抗精神病药 (1)氯丙嗪(吩噻嗪类):有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报道,考虑替换为其他抗精神病药物。 (2)氟哌啶醇(丁酰苯类):在气管插管后或精神病需使用较高剂量氟哌啶醇时,通常发生QTc间期延长,但在较低剂量时也可能发生。 (3)硫利达嗪:用于广泛耐药结核病患者的抗精神病药物,相关数据很少,不良反应相对少见,但也可产生心脏毒性,使QTc间期延长,可考虑替代其他精神安定药。 4、抗抑郁药 (1)阿米替林、麦普替林(三环类抗抑郁药):仅在高剂量使用时观察到QTc间期延长,在低剂量或无其他引起QTc间期延长的风险因素下未观察到。 (2)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被认为是抗抑郁药中QTc间期延长风险较高的药物,建议使用替代药物治疗。 5、消化系统药 (1)多潘立酮(促进胃肠动力药):QTc间期延长的风险高,不建议使用。 (2)昂丹司琼(止吐药):高剂量使用或静脉使用时观察到QTc间期延长。 (3)甲氧氯普胺(止吐药):导致QTc间期延长的不同机制,当存在相关危险因素时会发生。 6、抗结核药(具体详见临床用药评价公众号链接:掌握 5 类可导致QTc间期延长的抗结核药物) (1)氯法齐明(吩嗪类):研究较少,估计QTc间期延长10-20ms。 (2)贝达喹啉(二芳基喹啉类):QTc间期延长峰值发生在贝达喹啉开始治疗8周后,估计QTc间期延长10-15ms。 (3)德拉马尼(硝基二氢咪唑并唑类衍生物):QTc间期延长峰值发生在德拉马尼开始治疗8周后,估计QTc间期延长5-15ms。 (4)卷曲霉素(氨基糖苷类):由于低钾血症或肾功能损伤导致QTc间期延长。 (5)卡那霉素(氨基糖苷类):由于肾功能损伤导致QTc间期延长。 7、抗疟药 卤泛群、氯喹、奎宁:特别是静脉使用药物时QTc间期延长更明显。 8、利尿剂 (1)呋塞米、托拉塞米(袢利尿剂):因血钾丢失导致QTc间期延长。 (2)氢氯噻嗪、甲氯噻嗪(噻嗪类利尿剂):因血钾丢失导致QTc间期延长。 9、抗逆转录病毒药物 (1)依法韦仑(非核苷类抗逆转录酶抑制剂):在其他危险因素存在的情况下,可发生QTc间期延长。 (2)替诺福韦(核苷类抗逆转录酶抑制剂):由于fanconi综合征引起的肾毒性,导致低钾血症。 (3)沙奎那韦(蛋白酶抑制剂):PR间期和QTc间期延长,呈剂量依赖性。 (4)阿扎那韦(蛋白酶抑制剂):在其他危险因素存在的情况下,可发生QTc间期延长。 (5)利托那韦(蛋白酶抑制剂):可能通过抑制CYP3A4酶,减慢通过CYP3A4酶介导的药物代谢,增加这些药物浓度,从而发生QTc间期延长,如多潘立酮。 10、镇痛药 美沙酮(阿片受体激动剂):降低危害的阿片类替代品,长期使用可导致QTc间期延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