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临证70年精华录(467)经方家白门驹仿照明代陶华《伤寒截江网》把《伤寒论》证治重新编次分解。吾见过手抄本《热病蠡言》,将伤寒、中风、温病,列归三大系统,温病分为风温、暑温、湿温,秋冬皆属伤寒、中风。医林持有异议,然风温所组处方主张投竹叶石膏汤,师法《金匮要略》妇女产后中风竹叶汤加入葛根、防风,很有意义,临床遣用效果较好。 1955年春季一患者由吴桥到德州就诊,头痛、鼻塞、口渴、出汗、发烧、舌红苔黄,病史一周,体温持续不降。老朽忆及此方,开了竹叶30克、葛根10克、防风10克、麦冬10克、石膏45克、半夏10克、人参6克、甘草6克、粳米30克,水煎,分四回用,五小时一次。连饮三剂,即邪去而安。银花、桑叶、连翘、黄芩、浮萍、石膏配伍的时方,不占这一优势,宜选取推广实践。 小郎中按:竹叶石膏汤的经典方证原文是: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此方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方证要点是:身热多汗,心胸烦热,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气短神疲,或虚烦不寐,舌红少苔,脉虚数。关于竹叶石膏汤张老论述很多,诸位可参考下面文章链接。 竹叶汤主治产后气血亏虚,感受风寒后而发的症状,产后多虚不耐攻伐,因此攻补兼施,在益气的基础上祛寒。关于竹叶汤张老之前也论述了很多,诸位可参考。 本文中张老分享了白氏风温方,治疗外感疾病中的风温病。此方也是针对外感疾病中既有外寒又有内热还伤及气阴者。文中医案提示患者既有外感症状,头痛,鼻塞,还有内热症状,口渴,舌红苔黄。哪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白氏风温方而不选择其他类似方呢?小郎中认为以下两点应该是选择这个方的证据:1.患者发烧已经持续一周,又有明显的汗出,久热就会伤及气阴津液,此时舌红苔黄偏于干燥;2.张老在这里没有提到脉象,患者应该还有脉浮细数沉取无力的表现。在使用这个方时,小郎中想提示方中粳米一定要用,在煎煮药的时候米熟汤成,粳米即可保护脾胃,还可生津。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医生参考学习,患者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勿盲目试用,因自行试用产生的任何问题,本号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 飞雪初降已暮天 烛影摇红忆残年 春来人言无限好 吾爱书城不羡仙 志存高远修仁术 勤勉笃行励后学 ![]() 一襟明月,抱拙博览古今书 两袖清风,悬壶济世百年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