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末流郎中 一个妇科小医案 W女士,产后半年,其经初来,颜色黑,经行不畅,血块多,伴随头痛和腰骶部不适。细问她,娃儿已经断奶了,有脱发,难以入睡,入睡了也很快醒来,尤其在晚上1-3点时间段,无法正常睡眠。 她发了个舌图给我,舌质淡、夹瘀点,舌边有齿痕,齿痕处,其形突凸,舌苔薄黄而中腻,具体形质上有凸起积聚之感。然后陈述体力差、有时头晕,给娃戒奶后,喝茶比较多。 作为一个中医爱好者,她对这个事情还是比较敏感的。于是她便让我根据她的情况,给开个方子。我思考了一会儿,便给她开了个药方,具体情况如下: 香附10g、乌药10g、桃仁10g、红花10g、当归25g、川芎20g、蒲黄10g、炒白芍20g、熟地30g、益母草18g、刘寄奴18g、山楂18g、鸡内金10g、五灵脂10g。 用法:水煎服,每天一剂,煎2次混匀,分3次喝。用量:计划用2剂,先服1剂密切观察情况。 这个W女士,是很聪明也很慎重的。她先规划好,1剂药分2天喝,喝了后,就下了很多血块,月经顺畅,颜色也鲜活如意了。根据她的反馈,头痛和腰骶部不适已消失,睡眠也很香了。 她问我剩下的一剂还吃不吃,我说,还是吃了,照样分两天喝。 嘿嘿,喝完了,这个任务就算完成了。如果除恶务尽之后,有所发虚,开个补益方子不是很容易的么?或用人参炖个走地黄母鸡,也是妥的。 也许有人很生气,也许有人很苦恼,觉得末流郎中不地道。生气的同志可能觉得写得不规范。还真是的,确实不规范。临床问诊,患者陈述也是五花八门的。那么,我们要对这些零散杂乱的情况,进行综合提炼找到诊断方向,建立起诊治主脑。如果硬写个规范化的,识见浅的,觉枯燥无味,识见深的,可能觉得呆板。而这综合提炼的能力,作为学医的同志,好像是不可缺少的。苦恼的同志,可能觉得,这个末流的郎中,没有说诊断的方法,也没有写诊断的原理和理由,罗列一些情况,便讲处理的措施。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我也纠结过。但认真思考后,觉得还是不写的好。因为某同志果然比较认真的读了书,思考一下,便知由来。果然靠喂饭和耳食,断学不来本事。偏偏这两种风气又比较流行,不能任其再发展了。玻璃骨头脆皮身的劳工,能建七级浮屠么?这是绝无可能的。故而留些思考学习的空间,方有鞭策学习的作用。如其理未明,照搬医案,那风险可不小。对于“看戏”或“戏看”式的人,是否明白,并不重要。 我们老家有个祁剧,唱岳飞的。戏中有正直人,骂秦桧“一头通金国,一头通宋朝”(吃里扒外,两面三刀)。而乡下妇人与人对骂时,也想赢了对方,必然想搬点文化作武器,于是就骂人家“一头通精怪,一头通肾肠”,骂的不懂,听的也迷糊,于是就成了滑稽剧。这滑稽剧,重点在有气势,够嗓门。“一头通金国,一头通宋朝”跟“一头通精怪,一头通肾肠”,于对骂的乡下妇人来说,懂或不懂其实并不重要了。 末流郎中 乙巳三月二十一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