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庆荣昌:“五一”爆红背后的文旅新势力,三天接待游客超百万,卤鹅成网红美食标签!

 二泉映月听松涛 2025-05-03 发布于江苏
图片

《 二泉映月听松涛 》掌上文艺微刊










今年的“五一”假期,

重庆荣昌区以一场令人瞩目的

文旅盛宴强势出圈。

据重庆市文旅委及荣昌区文旅局数据显示,

假期首日荣昌接待游客量突破35万人次,

带动卤鹅线下销量激增至27000只,

同比暴涨446%,

成为全国瞩目的“现象级”文旅案例。

这座西南小城,

正以独特的文化基因与产业化思维,

重新定义“网红城市”的内涵:

从地方美食到非遗技艺,

从文旅场景到经济链条,

一场“文旅新势力”的崛起正在发酵。

📍从“流量密码”到“城市IP”:荣昌如何成为“五一黄金周”黑马?

在竞争激烈的“五一”文旅市场中,荣昌以一场精准踩中大众情绪与消费需求的“精准布局”,实现了人流与消费的双重爆发。

 数据看爆发:首日客流超35万,卤鹅销量年增长4倍  

数据显示,荣昌区“五一”首日游客接待量达35.6万人次,较2022年同期增长270%;核心景区如万灵古镇、安陶博物馆等日均人流量突破5万人次。而更令人瞩目的是地方特色美食荣昌卤鹅的异军突起——线下门店单日销量突破27000只,同比暴涨446%,部分网红店铺甚至因供不应求发布“限流公告”。  

“原本担心游客太多忙不过来,结果不仅堂食爆满,外卖订单也排到凌晨两点。”位于万灵古镇的卤鹅老店“张记卤味”老板张建国感叹道,“很多游客直言,'冲着卤鹅也要来荣昌一趟’。”

 营销组合拳:短视频造梗+场景化种草  

这场爆红的背后,是荣昌区文旅部门的系统性策划。早在节前,一则“荣昌卤鹅挑战赛”短视频在抖音走红:游客排队争购卤鹅,街头巷尾回荡“老板,再加一只!”的声音。通过制造“抢鹅”“晒鹅”话题,荣昌成功在社交平台引发病毒式传播,仅短视频平台相关话题量就突破1.2亿次播放。  

与此同时,荣昌还推出“卤鹅美食地图”“非遗文化体验路线”等场景化内容,将美食与古镇、博物馆、陶艺馆串联,让游客“边吃边玩”,大幅提升停留时长与消费黏性。

📍现象级爆红的深层逻辑:破解文旅消费的三大痛点

荣昌的成功并非偶然,其背后是对文旅市场深层次需求的精准洞察与创新实践。

 破题文旅“同质化”:从“千城一面”到“一城一韵”  

在众多城市以“网红地标”博出位时,荣昌另辟蹊径,深挖本地文化基因。以万灵古镇为例,这里不仅是《江城诡事》等影视剧的取景地,更以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群与“移民水乡”历史闻名。假期期间,古镇推出“沉浸式汉服体验”“非遗川剧变脸夜游”等特色项目,日均接待游客超1.2万人次,带动周边民宿预订率高达98%。

 激活消费“烟火气”:从“景点打卡”到“深度体验”  

传统文旅依赖“门票经济”,而荣昌却将消费链条延伸至“后端”。以卤鹅为例,当地不仅开放卤味制作工坊供游客体验,还推出“卤鹅DIY”亲子课程,单日参与家庭超500组;安陶博物馆联动陶艺家开设“匠人课堂”,游客可亲手制作陶器并烧制带走,客单价可达500元/人。据统计,体验类消费占总收入的35%,远超传统门票收入。

 构建流量“新生态”:从“政府主导”到“全民共建”  

此次节庆营销中,荣昌本地商家、手工艺人、网红博主形成合力。安富街道的陶艺匠人自发组织“大师直播”,单小时直播带货销售额突破20万元;万灵古镇的居民主动腾出房屋改造成民宿,部分民宿价格翻倍但仍一房难求。“我们不只是卖产品,更是在卖一种生活方式。”万灵古镇总经理李华表示,这种“全民参与感”让游客产生情感共鸣。

 📍网红效应的持续发酵:从单日狂欢到产业长红

荣昌的野心并未止步于“五一”的短期热度,而是以文旅爆红为支点,撬动产业链升级与城市品牌重塑。

 冷链物流+电商基地:让卤鹅香飘全国  

为解决美食产业的供应链瓶颈,荣昌已建成西南地区首个卤味冷链物流中心,实现卤鹅类产品24小时直达全国300个城市;同步搭建“荣昌卤味”官方电商平台,假期期间线上订单量同比增长320%。未来,计划联合盒马鲜生等渠道打造“卤鹅预制菜”标准化产品,预计年销售额可达5亿元。

 文化IP产业链:安陶与非遗的现代化表达  

“荣昌陶”作为国家级非遗,正借势转型为现代文化符号。假日期间,安陶文创产品销售额突破80万元,其中“青花陶杯套餐”成为爆款;依托荣昌陶特色小镇,计划打造集创作、展览、销售于一体的综合体,并开发“陶艺研学游”等定制化服务。非遗传承人陈德林表示:“我们不仅要让年轻人玩得起陶艺,更要让他们爱上中国文化。”

 夜经济与生态融合:打造“巴渝慢生活”样本  

通过延长景区开放时间、升级夜景照明、推出光影秀等举措,荣昌的“夜经济”焕发新生。安富街道的“陶光夜市”日均客流量超1.5万人次,带动周边夜宵摊位收入翻番;濑溪河沿岸的生态景观带成为市民徒步热门地,日均骑行共享单车的游客增长200%。城市管理者通过“微改造”与“强体验”并行的策略,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专家视角:荣昌模式能否复制?文旅新势力的启示录

针对荣昌的高光表现,多位文旅专家给出了深度解读。

 中国旅游研究院专家点评  

“荣昌成功的关键在于'精准定位+场景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张明指出,“它以美食为切入点,串联起历史、生态、工艺等多元场景,形成体验闭环。这种模式对中小城市具有示范意义。”  

 地方文旅操盘手的经验分享  

“我们提前半年布局短视频营销,甚至专门培训店员拍摄'出片’的摆盘视频。”荣昌文旅局宣传负责人表示,“流量时代,内容即生产力。”

📍结语:一座小城的破圈启示——当传统与现代共生,流量才能沉淀为力量

荣昌的爆火,是文旅市场从“流量争夺”转向“价值创造”的一个缩影。它证明,一个城市要成为“网红”,不仅需要流量爆款的短期刺激,更需要产业生态的长效支撑;不仅要展示地方特色,更要让游客参与并爱上这座城市的故事。  

当卤鹅的香气飘出古镇,当陶土的温度融入现代生活,荣昌正在书写属于自己的“文旅新势力”传奇。而这场狂欢的背后,或许藏着中国小城转型的密码——在尊重传统的同时拥抱创新,在服务本地居民的同时撬动外部流量。未来的荣昌,或许会成为中小城市突围的标杆样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