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为《讲给孩子的中国文学课》补充资料。包含《望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春夜喜雨》、《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石壕吏》等课内外必背诗歌。课程直播进行中……资料宝贵,请关注本公众号收藏。 望岳 咱们中国有句俗话,叫“五岳归来不看山”,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被称为“五岳”的这五座名山,风景是多么秀丽,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是多么高大。那么,所谓“五岳”是哪五座山呢? 东岳泰山。又叫“岱山”、“岱宗”等,被称为“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坐落在山东泰安的泰山,虽然不是最高的,但绝对是最出名的。“五岳独尊”的说法绝对不是瞎说的,历史上,秦始皇啊,汉武帝啊,武则天啊、唐玄宗啊等等著名的皇帝都曾经到这里或者派使者到这里来“封禅”。泰山的山神被封为“东岳大帝”。 【泰山上的石刻:五岳独尊。】 西岳华山。华山位于陕西华阴,自古以来就是道教圣地,咱们看金庸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其中有经典的一幕就是“华山论剑”。说到华山,还有个成语叫“乘龙快婿”,据古代小说《东周列国志》的记载,来源是这样的: 说在古代的春秋时期,秦国国王秦穆公有一个女儿,叫弄玉,长的那是倾城倾国美丽无比,而且还善于吹笙。她吹起玉笙来,声音好像凤凰的叫声。秦穆公非常喜欢这个女儿,在宫内修筑了凤楼让她居住,楼前筑有高台,名叫凤台。后来弄玉长大了,要结婚了,她发誓说:“必须选择一个善于吹笙的人。”穆公派人四处寻访善于吹笙的人,可是怎么找也找不到。有一天,弄玉梦见一个美男子说:“我是华山的主人,上天命令让咱俩结婚,我来给你吹奏一曲吧。”这个人拿起玉笙,吹奏了一首美妙的曲子《华山吟》。弄玉很开心,醒来之后就把梦中情景告诉了父亲,穆公听了女儿的话,就派大臣到华山寻访。 大臣在华山找到一位擅长吹箫的人,叫萧史,就把他带回来让萧史拜见穆公,穆公让他吹奏。萧史连着吹了三首曲子,都非常美妙。穆公就将女儿弄玉嫁给了他。 萧史后来教弄玉吹箫,学会了《来凤之曲》。有天晚上,夫妇在月下吹箫,竟有紫凤飞来聚于凤台之左,赤龙飞来盘踞凤台之右。萧史说:“我本来是天上的神仙,上天派我下来帮人间整理书籍史册,到现在100多年了。上天还命我为华山之主,和你结婚。不过神仙是不能够长时间住在人间的,现在龙凤来迎接咱们了,咱们就该离开这里了。”于是,萧史乘赤龙,弄玉乘紫凤,从凤台上驾云离开了。这就是乘龙快婿的故事。 【华山险峻,有“自古华山一条路”的说法。“劈山救母”的故事也值得找来读一下啊!】 另外的三岳,分别是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嵩山现在以少林寺著称,有机会可以去走走看。 说了这么多,你肯定想问咱们今天要读的诗是不是跟这几座山有关?是的,咱们今天读的是跟东岳泰山有关的诗,是杜甫写的《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前面说了,岱宗就是泰山。泰山所在的地方,在古代的时候是属于齐国和鲁国的地方,所以现在山东还被称为齐鲁大地。杜甫这句诗的意思是:泰山这座高山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我走出齐鲁大地,还能远远看到那青翠的树木呢!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造化就是指大自然。钟是聚集、赋予的意思。关于阴阳,要注意一下,在古文中,山的南边、水的北边是阳;山的北边,水的南边是阴。也就是说,太阳能照到的地方就是阳。这句诗是说:在泰山这里,大自然聚集了各种神奇秀丽的景色,山又这么高,好像山南山北被分割成了早晨和黄昏。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决,裂开。眦,眼角。入归鸟,是指归鸟入巢。这句诗的意思是:看着那山上的层层白云,在心中激荡;我瞪大眼睛,看到了归巢的鸟儿。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终当,定要。凌,是登上的意思。杜甫是说:总有一天,我会爬上泰山的山顶,来看看其他的山是多么的渺小。《孟子》中有一句话,叫“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在这里,应该是受到了孟子的话的启发,他用这句诗,一方面来衬托出泰山的高大,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的朝气。 江南逢李龟年 今天咱们读的这首诗,是杜甫写的《江南逢李龟年》。这李龟年呢,是唐朝时期著名的一位乐师,按照咱们现在的说法,就是个歌坛上的天皇巨星。说到古代乐坛上的天皇巨星,音乐家们,咱们就得了解一下这几个人。 先来说说一个叫师旷的。这个师旷,是咱们古代春秋时期的著名音乐家。咱们经常听到的成语阳春白雪,其实是一首曲子,相传作者就是他。他的名字叫旷,师是他的职业,就是乐师。这一点,咱们要注意。比如咱们熟悉的庖丁解牛的庖丁,庖就是厨师,也就是说他是叫丁的一个厨师。还是来说师旷,他是个盲人。有人说,他是天生眼瞎,也有人说,他本来跟咱们一样,是个正常人,但是,为了专心致志地学习音乐,他故意弄瞎了自己的眼睛,听起来有点恐怖啊,不过如果是真的,这种精神还是值得咱们敬佩的,当然了,就是敬佩一下吧,千万别跟他学。不过,他劝别人学习的几句话,咱们还是需要记住的: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据说,师旷的听力非常好,这是很多盲人都具备的特殊能力,不过他更强一些,所以,也有人说咱们神话中的“顺风耳”就跟他有关,这是传说,但成语“师旷之聪”确实跟他有关,这是真的。 西汉的时候,也有一位著名的歌手,叫李延年。这个李延年,家里世代都从事演艺事业,算是音乐世家吧。他从小受到了良好的音乐教育,能歌善舞,而且长得也很帅。史书上记载,李延年因为犯了罪,被处以腐刑。就是跟司马迁一样的刑罚,成了太监。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他就在皇宫里负责养狗,不过,李延年也没有向自己的命运屈服,时刻找机会要翻身,要出人头地。有一次,他看到汉武帝来了,就唱了一首歌: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汉武帝听了很感兴趣,就问这佳人在哪里啊?李延年说在我家里,是我的妹妹。汉武帝说那你叫她来让我看看吧。这一看就不得了,还真是美丽得不得了,于是,李延年的妹妹成了皇妃,就是李夫人。李延年也跟着飞黄腾达,成为了皇上的大舅哥,受到了皇帝的宠爱。当然,李延年的好日子没过多久,他妹妹李夫人没多久就死了,李延年也因为种种原因被杀了。不过,他的这首歌,却流传了下来。成语“倾城倾国”也留了下来。 到了唐朝,又出了个乐师,就是咱们开头说的李龟年了。咱们说李龟年是天皇巨星,可不是瞎说的。作为当时的著名歌手,不但王公大臣们都是他的粉丝,请他到家里开专场演唱会,每次给的出场费都是成千上万的,就连皇帝唐明皇李隆基也非常喜欢他,可以说在当时,他要是说自己是第二,没人敢说自己是第一的。可惜啊,咱们中国有句俗话,叫做“花无百日红”,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一切都变了。连皇上都跑走逃难了,一个歌手再牛也不行了。于是,李龟年就流落到了江南,日子也大不如前了。只是,他钟爱音乐,放不下音乐,所以,只要有合适的机会,他都要唱上几首歌,来抒发下感情。这时候,诗人杜甫也流落到了江南,有一次,他见到了李龟年,听到了李龟年的歌,想起了当年在长安时候的事情,现在物是人非,不禁心潮澎湃,就写下了这首诗。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岐王宅里寻常见。岐王是唐朝的王爷,唐玄宗的弟弟,叫李范。这个人是个文学爱好者,所以在他身边,聚集了很多的诗人,杜甫就是其中的一个。当然,喝酒谈诗的时候,有音乐助兴,请个歌星来唱歌那是少不了的了,王爷嘛,有钱有地位,当然请大牌,李龟年多次来这里也就顺理成章了。这句诗是说:想当年,在岐王的家里,经常看到你的身影。 崔九堂前几度闻。崔九是当时的一个官员,叫崔涤。因为在家族里排行第九,所以称他为崔九。这种按照家里兄弟排行的次序来称呼人的方法,在古代很常见的。比如孟浩然的诗歌里有张五,辛大;刘长卿的诗歌里有王十一、柳八等。现在的日本也还有这种起名字的方法,比如大坏蛋山本五十六,板垣征四郎等。这句诗是说:在崔九家的厅堂上,我也好几次听到过您的歌唱。 正是江南好风景。这里的江南指长江、湘江之间,如今湖南省一带。如今在这江南风景最美好的时候。 落花时节又逢君。在飘零的落花之中,竟然再次与您相逢。落花时节在这首诗里有多层含义。表面上是写两人相逢的季节,但其实也暗喻着大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局面,同时,作为人生的岁月,两人都到了暮年,算是人生的落花时节了。 这首诗看着很简单。但实际上,要仔细想的话,你就会发现,不论是在岐王家里还是在崔九家里见面,那时候,杜甫也好,李龟年也好,整个的国家也好,都处于最好的时期。而现在呢,在江南,两个人都是流落异乡、潦倒凄凉。国家也因为安史之乱衰落了,个人因为战争,生活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这里,杜甫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字里行间流露的,都是人世沧桑之感,表现出了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春望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心系苍生,胸怀国事,安史之乱时期他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后人评价他的诗歌风格为“沉郁顿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有《杜工部集》传世,被清朝金圣叹列入“六才子书”。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安史叛军攻进长安,“大索三日,民间财资尽掠之”,又纵火焚城,繁华壮丽的京都变成废墟。面对这种情况,杜甫把妻子安置在鄜州,自己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途中被叛军俘获,押送到沦陷后的长安。第二年三月,时值暮春,杜甫触景伤怀,创作了这首历代传诵的五律。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国都,指长安城。注意在古诗文里的“国”,往往都指国都,如范仲淹所说“去国怀乡”也是如此。破,陷落,此时长安被安史叛军攻破。山河在指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城在这里也指长安城。草木深,指人烟稀少。这句诗的意思是:都城长安被叛军攻破,但旧日的山河依然存在;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一个“破”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其中隐含的形象,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写出了本来繁华至极的长安城如今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情,情景交融,极富表现力。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时是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溅泪就是流泪。恨别指怅恨离别。这两句的意思是:感伤国事,花儿忍不住涕泪四溅,离别家人,鸟叫声令我心悸。花、鸟本是春天最常见、最美好的景物,但这时候的诗人却因为“感时”、“恨别”而见花落泪、闻鸟惊心,读来让人心生伤感。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烽火是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指安史之乱的战事。三月指正月、二月、三月。连三月就是连续三个月。书的意思是书信。抵,值,相当。这两句的意思是: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到了三个月,难得的家信,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连三月写出了时间久,抵万金写出了信难得,很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白头在这里指白头发。搔,用手指轻轻地抓。浑的意思是简直。不胜簪,插不住簪子。不胜:受不住,不能。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发簪横插住,以免散开。这两句的意思是: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插不了簪了。这时候的杜甫只有四十多岁,为什么已经是白发满头了呢?为什么头发又短又少,连发簪都插不住了呢?无非是他看到国家残破,因此忧国忧民,而且又惦念远方亲人的安危(思家),因为愁,才这样。 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爱国之情。 石壕吏 之前咱们读了好几首杜甫的诗歌,因为他在诗中所展现的人格魅力,以及他在诗歌中体现了儒家文化传统里的最重要的品质和情怀,如忠义仁爱、忧国忧民等,后世人称他为诗圣。同时,杜甫用诗歌记录了他所生活的时代,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尤其是安史之乱所带来的社会动荡,在他的诗中有非常详细的记载。他的诗歌可以看作是历史,可以佐证历史,可以弥补历史,所以被称为“诗史”。杜甫用诗歌记述历史的现实主义作品,代表作是“三吏、三别”(《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无家别》、《垂老别》、《新婚别》),今天咱们来读其中的《石壕吏》。 公元758年,为平息安史之乱,郭子仪、李光弼等将领率兵20万围攻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所占领的邺郡,眼看就胜利在望了。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逆转,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并四处抓壮丁补充兵力。这时候,杜甫正从洛阳去华州任职,他途经新安,在投宿石壕村的时候,目睹了吏卒深夜捉人的情景,于是就写下了这首现实主义的叙事诗。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暮是傍晚。逾的意思是越过、翻过。这句诗的意思是日暮时分在石壕村投宿,夜里有差役来抓人去当兵。老翁翻过墙逃走了,老妇人打开门去看情况。官吏为什么要在夜里来呢?杜甫又要用“捉”字呢?我们可以想象,这一定是官府多次来捉人去当兵了,百姓们不想去,于是白天肯定就躲藏起来,为了能捉到人,官吏只好在夜里来搞突然袭击了。这也可以看出官吏“捉人”的狡诈、手段狠毒。一个“捉”字,就是对当时社会的批判、揭露。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一何的意思是多么。差役喊叫得是多么凶狠啊!老妇人啼哭得是多么哀苦!在这里,我们可以想象出官吏如狼似虎,他对百姓大声叫嚣,是多么蛮横、多么凶悍。而老妇呢,一时间老泪横流,又是多么悲惨啊,这也为老妇以下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 这时的官吏,很可能是指着老妇的鼻子,大声呵斥:你家里的男人呢?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我听到老妇走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军防守邺城。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最近战死了。前在这里是名词作动词,走上前。致辞的意思是说话。戍的意思是守卫,防守。书的意思是书信。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偷生是指苟且地活着。已的本义是停止,这里指生命结束。活着的人暂且活一天算一天吧,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老妇人说的这两句话,是希望自己家里的遭遇能够获得官吏的同情,能够高抬贵手放自己一马。可是,很明显她的希望落空了。我们仿佛听到官吏的大叫:难道你家里就没有其他人了吗?于是老妇又答道: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还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 官吏听到这一家的悲惨遭遇,似乎还是没有产生一点同情,还是不想放过这一家人,于是老妇又说: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老妪就是老年妇女。从是跟从的意思。老妇我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给部队准备早餐。到这里,官吏不做声了,看来是同意了老妇的提议。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绝是断绝、停止。幽咽是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前途指前行的道路。这几句是说: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老翁告别。 这首诗,以目见和耳闻为线索,写了差吏到石壕村趁着夜色捉人征兵,他们对三个儿子战死两个的老妇丝毫不同情,最终把年老力衰的老妇也抓走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残暴、狡诈、凶悍,表达了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 蜀相 诸葛亮是咱们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人物之一,提到孔明先生,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跟他相关的像借东风啊、草船借箭啊、八阵图啊、木牛流马啊、孔明灯啊你肯定知道,他的文章《出师表》中一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更是让无数人把它当作了座右铭,时刻挂在嘴上。 也正是因为他的出名,古代也有很多的诗人写诗纪念他,今天咱们读的这首诗,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先生写的: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就是指蜀国的丞相诸葛亮,杜甫住在成都的时候,游览了诸葛亮的武侯祠,写下了这首诗。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丞相祠堂指的就是武侯祠。诸葛亮曾经被刘禅封为武乡侯,所以他的祠堂就叫武侯祠了,人们也称他为诸葛武侯。锦官城指的是成都。因为在三国时期蜀国的纺织技术发达,蜀锦名扬内外,蜀国建立了锦官和锦官城来管理生产,后来成都就有了这样一个称呼。 【蜀锦作品,是不是很漂亮,看得出是织出来的吗?南京云锦、成都蜀锦、苏州宋锦、广西壮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 这句诗是说:诸葛丞相的祠堂到哪里去寻找呢?在柏树茂密的锦官城外。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句是写景的。在丞相祠堂的台阶边,在这春天,有碧绿的青草,树上有黄鹂在鸣叫,美妙的声音穿过树叶传到了耳中。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三顾频烦天下计”里面说的就是“三顾茅庐”的故事。据说当年徐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说如果刘备可以得到诸葛亮帮助,就一定能够成就一番事业。于是刘备就带着张飞关羽两个兄弟带着礼物去了,可惜诸葛亮旅游去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刘备就只好回家了。第二次又去,天还下着大雪,这次他们碰到了个年轻人,还以为是诸葛亮呢。一问不是,是诸葛亮的弟弟。那人告诉刘备,哥哥出去见朋友了,一时半会儿也回不来,等也没用。刘备只好又回去了。第三次再来,这次诸葛亮总算在家了,可惜正在睡觉。刘备就带着两个兄弟在门外等着,一直到诸葛亮睡醒了,才讲明来意。于是诸葛亮就跟刘备讲了一通天下的形势,并愿意帮助刘备,做他的军师。这一年,诸葛亮27岁。也许连他自己都不会想到,这一帮,就是一辈子,一直到死了才停止。不仅帮助刘备,在刘备死后,还帮助刘备的儿子后主刘禅,为了完成刘备的遗愿,六次北伐,最后死在军队里。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诸葛亮是累死的。他愿意这样做的原因,就是刘备对他有知遇之恩。 这句诗是说:刘备当年三顾茅庐,向诸葛亮咨询天下大事,这让诸葛亮很感动。他作为开国的老臣,尽心尽力地辅佐两个君主,靠的就是一片忠心。开的意思是开创基业。济在这里的意思是济美守成。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未捷的意思是派出军队去打仗没有取得胜利。师在古文里有军队的意思。捷有胜利的意思。诸葛亮曾经六次出师北伐,在第六次的时候,与司马懿在渭水相持百日,不幸病死在五丈原。 这句诗的意思是:“可惜军队出发北伐还没有取得胜利,诸葛亮就不幸去世了,这个悲剧让英雄们禁不住流下泪来,打湿了衣襟。” 出师还可以有一种解释,就是诸葛亮曾经写过两篇文章,叫《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这两篇文章也非常出名,有空可以读读看。 这首诗,杜甫高度赞扬了诸葛亮一生的赫赫功勋和对刘备的赤胆忠心,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最后两句,抒发了千古英雄壮志未酬的悲愤情怀。 登岳阳楼 咱们经常提到一个词语,叫“五湖四海”,那么五湖究竟是哪五湖呢?就是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洪泽湖、巢湖。今天咱们的诗,就从洞庭湖开始。 洞庭湖在古代号称“八百里洞庭”,可见它是非常辽阔,它还有一个名字,叫“云梦泽”,所以唐朝诗人孟浩然的诗中说“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写出了洞庭湖的气势之大。 岳阳楼就在洞庭湖边。站在岳阳楼上,可以观赏岳阳楼的美景。它本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鲁肃的阅兵楼,后来因为历代文人的登临赋诗而名声大噪。尤其是宋朝范仲淹的一篇《岳阳楼记》,凭着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不但让范仲淹名扬天下,也让岳阳楼名扬天下。 今天咱们读的这首诗,是唐代杜甫写的《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以前听人家说洞庭湖的景色很美,今天我杜甫终于登上了岳阳楼来观赏。“昔”,是以前,过去的意思。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坼:分裂。吴和楚是春秋时期两个国家的名字。吴国在现在的江苏、浙江一带,在洞庭湖的东面。楚国在现在的湖北、湖南、江西一带,在洞庭湖的南面。杜甫这句诗是说:这广阔无边的湖水,把吴地和楚地的边界分裂开来,好像天地日月都在这水面上漂浮着。 乾坤:乾和坤 本来出自《易经》 ,是八卦中的两个卦象,乾表示天,坤表示地。后来也可以表示阴阳。还可以表示男女。比如戏剧中的女子扮演的角色,就可以叫坤角。女子戴的手表,也可以叫坤表。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近来我没有收到过亲朋好友们的书信,一个字都没有,只有年老的我,带着一身的伤病,和这孤独的小船相伴。“字”,在这里指书信。写这首诗的时候,杜甫已经57岁了,可以说是老弱多病,不仅有肺病,一只耳朵也聋了。应该说杜甫的这一生,实际上是很悲惨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漂泊贫穷中度过的。就连他的死,都显得那么悲哀。据史书记载,他59岁的时候,仍然漂泊在外,有一次,因为发大水被困住了,有十几天的时间没有东西吃。当地的县令知道了这件事,就派人把他营救回来,看他饿了,就给他准备了牛肉、酒,量大管够,要喝好吃好啊。于是杜甫就敞开肚皮吃喝,没有节制。第二天人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已经死了。所以可以说,杜甫是被撑死的!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想想关山以北,仍旧是兵荒马乱,我站在楼上,靠着窗户,禁不住眼泪直流啊。“凭”是依靠,扶。在这里咱们要注意“涕”这个字,在古代,这个字是“眼泪”的意思,千万可别把他当成了“鼻涕”,不然的话你想想我们的大诗人靠在窗边上,鼻涕横流,多不雅观啊!尤其是屈原,咱们都知道他的名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老先生看到百姓生活很艰难,一边叹息一边流泪,这很好,如果变成了这样的情形:“我长叹一声,擦掉鼻涕啊,哀叹我楚国百姓生活是多么艰难啊”,被老先生知道了还不得从汨罗江里跳出来给你送粽子吃? 说到鼻涕,这句诗里面的“泗”才是鼻涕的意思。 这首诗,开始写登岳阳楼见到的景色,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和宏伟壮丽的形象真实地描画出来,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然后写自己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最后抒写出诗人眼睁睁看着国家离散而又无可奈何,空有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的凄伤,被古人称为盛唐五言律诗第一,千古绝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老先生不仅忧国,而且忧民。他的忧民,是因为他自己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生活也非常地困难,据史书记载,困难到他自己要亲自山上砍柴、采野果为食,困难到连自己的孩子都饿死了。正因为他自己经历过这种生活,所以面对穷苦的百姓,他就会自然而然地从内心中产生一种真切的同情。 公元759年,47岁的杜甫为了躲避安史之乱,拖家带口地来到了四川成都,投靠他担任节度使的朋友严武。严武是杜甫朋友的儿子,这孩子看在老爹的面子上对杜甫很照顾,不仅收留了杜甫,还筹钱帮他盖了房子,就是后来所说的杜甫草堂。 不仅如此,严武还给朝廷写奏折,帮杜甫争取了个“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这样的话,杜甫也算是有了合法稳定的收入。这也是为什么后人称杜甫为“杜工部”的原因。不过严武虽然对杜甫好,可这个老先生仗着自己是长辈,经常耍耍威风,发发自己大诗人的脾气。你想啊,人家严武好歹是你杜甫的上司啊,又帮了你那么多,你总得给点面子不是吗?可据说严武有的时候来看杜甫,这老先生是也不梳头也不穿戴整齐就出来了,这可是对上司的极大的不尊重啊,在古代,就算不死也够治罪的了!还有一次,不知道杜甫是不是真的喝醉了,竟然站到床上指着严武的鼻子说:“没想到你爹严挺之竟然生了你这样的儿子!(严挺之竟有此儿!)”严武的涵养可是极好的,表面上给他面子没理他,可心里是恨上他了,心说“老子给你吃给你喝的供着你,你还骂我,等我有机会不弄死你才怪了!”后来严武还真想杀了杜甫,好在门帘上的钩子挂住了严武的衣服,拖延了点时间,有人趁着这个机会报告了严老夫人,才让杜甫留下了一条命。从这件事情上看,杜甫的性格还是有缺陷的,他的受苦受累,是有自己的原因的。 前面咱们说到了杜甫的草堂,就开始读今天的跟草堂有关的诗吧,《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所”是被动句的标志,可以解释为“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怒号的意思是大声吼叫。三重茅是几层茅草,多层茅草。“三”要注意的,在古文中它不是确切的数字,很多时候指的就是多次。比方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是多个人走路,不一定是三个人走路。八月的一天,本来应该是秋高气爽的时候,突然刮起了狂风,狂风怒吼着,把我屋顶上的好几层茅草都给卷飞了。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罥是挂结的意思。挂罥就是挂着,挂住。长在这里的意思是高。塘坳指低洼积水的地方。这句诗是说这茅草被风刮啊刮啊,刮过了江洒在了江边上,落在高处的就挂在了树梢上,落在低处的就沉到了池塘的水里。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忍是狠心的意思。能解释为如此,这样。这句诗是说南边村里的那些小孩子们欺负我老人家软弱无力,竟然狠心这样当面做抢劫的事,公然抱着我的茅草跑到了竹林里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我大叫着想阻止他们,可是喊得口干舌燥也阻止不住,只好回来拄着拐杖,站在那里一个人唉声叹气。呼不得的意思是喝止不住。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俄顷的意思是不久,一会儿。这句诗是说不一会儿,风停了,可是一片片乌云滚滚而来,眼看着天渐渐黑了下来。这是马上就要下大雨的节奏啊。这要是一下雨,屋顶的茅草也没了,可怎么办呢?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布衾是布做的被子。“衾”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比如“罗衾不耐五更寒”、“翡翠衾寒谁与共”。家里还有床布做的被子,不过已经盖得时间长了不能保暖了,我家那个孩子晚上睡觉睡相不好,把被子都给蹬破了。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雨脚如麻是形容雨点不间断,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这句诗的意思是位于床头的屋顶漏了,屋里没有哪个地方还是干燥的,外面的雨还在不停地下着,雨水不停地落到屋里来。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丧乱指战乱,也就是当时的安史之乱。何由的意思是怎能、如何。彻是到,这里指到天亮。这句诗是说自从经历了安史之乱,这几年来老先生我就很少睡过好觉,今天这一晚上,屋里漏雨被子也湿了,这可怎么能让我挨到天亮呢?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广厦指宽敞的大屋。庇是遮盖,掩护。寒士指贫寒的士人。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结实的大屋子啊,能够给天下贫寒的人们居住,庇护他们,让他们都能够喜笑颜开,即使大风大雨之中也能像山一样安稳啊!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注意这两个词:突兀是高耸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广厦。见通“现”,出现。唉,什么时候眼前能够出现这样的大房子,就算只有我的房子破了漏了把我冻死我也心满意足了啊!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作者从自己的遭遇想到全天下的贫寒的人们,他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一点上,和范仲淹写的《岳阳楼记》里面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发的情怀是一致的。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不仅是大唐王朝的转折点,也是唐朝很多人的人生转折点。比如说王维,如果没有安史之乱,凭他的才华应该可以做出一番大事业,出将入相不一定,但起码不用因为被叛军逼迫出任伪职而担心掉脑袋了。再比如说杜甫,安史之乱一开始,杜甫就陷入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他到奉先、到灵武、到凤翔、到华州,最终又到成都,一路走来,旅途送给他的不是美丽的风景,不是各地的美食,没有诗情没有画意,他得到的只是与亲人的离散,只是丧子之痛,只是思家之愁……所以,当他在四川听说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的消息,听说了叛乱即将结束的消息,流落异乡饱经丧乱之苦的诗人,欣喜若狂,提笔写下了这首七律: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剑外在这里指剑门关以南。剑门关是咱们古代一座非常著名的关口,位于四川,李白在《蜀道难》里说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就是这里。杜甫在这里说的剑外,就是借指他当时所在的蜀地。这时候的杜甫,虽然在朋友的帮助下有了草堂,算是暂时安定下来,但是从内心里讲,还是希望能够回到家乡,回到中原地区去的。蓟北是安禄山史思明这些叛军的老巢,按地理上讲是现在的河北北部地区。涕是眼泪的意思。裳的读音这里要注意一下,在古代的时候,读作“cháng”。这句诗的意思是:剑门外忽然传来官军收复了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这件事我激动得眼泪都打湿了衣裳。杜甫为什么要哭呢?咱们应该知道,安史之乱给杜甫带来的是痛苦,是灾难,他现在住在四川,虽然生活比较安定了,但归根结底还是流落异乡,他肯定是盼星星盼月亮希望战乱快点结束,自己和百姓们都能够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可是将近八年了,都没有希望。现在,“忽然”传来了胜利的消息,终于可以结束战乱了,他怎么能够不激动?他怎么能够不惊喜?他这是高兴地流下了眼泪啊!不光他高兴,家里人也高兴啊!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却有回转、返回的意思,所以却望就是回头看。妻子的意思咱们在古诗文里还是要特别注意的,要分开解释,是妻子和孩子、妻子和儿女。以后在《桃花源记》中也会见到这个意思。漫是随便、随意的意思。漫卷诗书就是把诗书随便一卷,胡乱卷起来。这句诗的意思是:回头看妻子和孩子们哪里还有一点愁呢?随便把诗书卷(收拾)起来,一个个欣喜若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白日是晴朗的日子。放歌就是高声歌唱。纵酒是开怀畅饮。青春指春天,这个要特别注意一点的。杜甫这时候高兴啊,他说:外面艳阳高照我放声歌唱开怀畅饮,明媚的春光伴着我和妻儿一起返回家乡。这里的放歌、纵酒正是喜欲狂的表现。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咱们都知道三峡,现在是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巫峡是其中之一,因为穿过巫山而得名。巫山、巫峡以后在诗歌里经常见到,比如高适的“巫峡猿啼数行泪”,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毛泽东的“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等等。便的意思是就。巴峡也是长江上著名的峡谷。这句诗的意思是:赶快动身启程,从巴峡穿过巫峡,就前往襄阳然后直奔洛阳。杜甫的老家在河南,他曾经在洛阳也居住过很长时间,所以洛阳在杜甫的心中,就是家乡。诗句中的四个地方远隔千里,但是杜甫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让人感受到一幅飞奔疾驰的画面,好像瞬间就能到达家乡了,这也让咱们在读诗的时候,都能感受到杜甫的高兴。 这首诗,抒发了杜甫在听到官军胜利的消息之后的无比喜悦兴奋的心情。 登高 公元763年,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但是,它的结束并不代表着战争的结束。大唐王朝并没有因此而归于平静,重现繁荣富强,各路将帅在战争中积聚了实力,成为一方藩镇,相互争夺地盘。诗人杜甫本来想战争一结束,就回家乡去,可是现实却击碎了他的美梦。本来,身在四川成都的杜甫,还有友人严武的照顾,生活得还算不错,可是造化弄人,他的这个靠山因病去世了,失去依靠的杜甫只好离开了住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寻找安身之处。杜甫历经坎坷,终于到达了夔州,并在这里住了三年。这三年里,杜甫不仅生活困苦,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在公元767年的重阳节这天,他按照传统习俗登高望远,看着眼前萧瑟的秋景,想着自己的身世遭遇,挥笔写下了著名的被称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天高指天空高远广大,天气清朗,多指秋天。比如成语有天高云淡。猿啸哀,郦道元在《水经注》中介绍三峡时曾经引用了一句歌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猿啸哀就是指猿猴凄厉的叫声。渚是水中的小洲。这个字在很多的古诗词中都曾经出现,如《三国演义》开篇词《临江仙》中有“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孟浩然的《宿建德江》中有“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回在这里的意思是回旋。这句诗的意思是秋风猛烈天空高远传来猿猴的哀鸣,洲渚清沙滩白鸥鸟在风中上下回旋。这句诗,从秋风、高天写到江水、沙洲,俯仰结合,视野高远扩大;猿猴哀啸,飞鸟回旋,渚清沙白,又是动静结合,声色并茂,真是一幅苍茫辽阔的秋江山水图。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落木指落叶。萧萧是风吹落叶的声音。这句诗的意思是无边无际的落叶萧萧飘落,奔腾不息的长江浪涛滚滚而来。这句诗中,“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叶萧萧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万里,杜甫这时候远离家乡数千里,用万里虽然有些夸张,但表现出他远离家乡,客居异乡。百年本指一生,这里指晚年。此时的杜甫年老多病。一个“独”字,表达出了诗人孤独、萧索的情态。这句诗的意思是漂泊万里常年客居他乡适逢秋天更加悲伤,人到晚年衰老多病独自登上这高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这时候的“艰难”不仅指自身的命运艰难,应该也包含着国家的艰难。苦恨是深恨的意思。繁的意思是多,繁霜鬓就是说自己鬓发如霜,白发增加了很多。潦倒的意思是困顿、衰颓。浊酒是未经过滤的酒,是一种低劣的酒。这句诗的意思是命运艰难常年苦恨鬓边的白发越来越多,穷困潦倒的我只有烈酒只好停杯。 这首诗,通过诗人登高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长江边的深秋景色,抒发了诗人对艰难身世的感慨和长年漂泊的苦楚,年老多病的孤独,忧国伤时的情怀。 《江畔独步寻花》 之前咱们说过,杜甫有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住在成都的草堂里。这草堂是杜甫在朋友们的支持下建造的,虽然当时不见得有多豪华,但是,也有水有山风景很好的。 在草堂附近,有一条浣花溪,天气好,心情好的时候,杜甫就会独自一个人去散步,到浣花溪畔去走走看看,也就是在这一时期,他写了一组诗(一共七首),叫做《江畔独步寻花》,其中最著名的一首,是其中的第六首: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黄四娘家花满蹊。黄四娘是杜甫的邻居。蹊的意思是小路,《史记》里有一句话,叫“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其中的蹊也是这个意思。这句诗的意思是:黄四娘家门前的花儿很茂盛,遮住了小路。这一句里的“满”,写出了花开得茂盛。 千朵万朵压枝低。这千朵万朵的花儿把枝条都压得很低,(快要靠近地面了。)这句中的“千朵万朵”,印证了上一句中的“满”,“压枝低”又写出了花开的茂盛。 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就是留恋,舍不得离去。这句诗的意思是:嬉戏的蝴蝶们因为留恋花香在花丛中飞舞不愿离去。 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可爱的意思。恰恰是象声词,形容鸟叫声和谐动听。这句诗的意思是:自由自在的可爱的黄莺也在花丛中发出动听的叫声。 这一首诗,写出了草堂周边春天美丽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这一组诗歌里,还有一首,写得也非常好。 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黄师塔前江水东。塔最早的时候是供奉或收藏佛骨、佛像、佛经、僧人遗体等的高耸型点式建筑,称“佛塔”。像少林寺的塔林,其实就是历代和尚的墓地。这里的黄师塔,就是一个姓黄的和尚的墓地。 这句诗的意思是:来到黄师塔前的江水东岸。 春光懒困倚微风。懒困的意思就是慵懒困倦。咱们现在还常说春困秋乏,每到春天的时候,人们总是很慵懒,容易犯困。这句诗的意思是:在这美丽的春光里,人慵懒困倦,想倚着微风休息一下。 桃花一簇开无主。无主的意思就是没有主人,没有归属,没人照顾欣赏。这句诗的意思是:江边上开着一片片美丽的桃花,好像是没有主人。 可爱深红爱浅红?“可”可以理解为到底,究竟。这句诗的意思就是到底是爱深红的桃花呢还是爱浅红的桃花? 这一首诗,有一点悲伤、哀愁的情调。作者一开始看到的是僧塔(其实就是坟墓),又在春天里感觉到慵懒困倦。可是,紧跟着,他看到了美丽的桃花。可是这桃花好像没有主人,没有人赏识它们。还好,遇到了作者,最后一句中的两个“红”字两个“爱”字,表现出了作者对桃花的喜爱之情,他也开始变得喜悦起来。整首诗由悲到喜,造成了节奏的起伏变化,给人以新奇的美感。 春夜喜雨 咱们中国有句话,叫“春雨贵如油”,意思是春雨像油一样宝贵。这是因为春天的时候,如果要万物复苏,要花花草草们都长得茂盛,没有春雨的滋润是不行的。所以,面对春雨,人们更多的是喜爱,尤其是心情好的时候。 唐代大诗人杜甫通过朋友的帮助,在成都郊外建造了新房子,生活安定了,心情非常好。有一个春天的夜晚,下起了小雨,杜甫拿起笔,就写了一首《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你要注意,这首诗题目中的“喜”字非常重要,是诗眼,也就是这首诗的中心。杜甫后面的诗句,都是围绕着这个字来写的。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作者一开始就用了个“好”字赞美春雨。“知”就是知道,了解的意思。那么,你考虑一下,春雨怎么会知道现在是下雨的时节了呢?春雨又没有思想没有脑子啊!对的,这是因为作者在这里用了个“拟人”的修辞方法,这个字用的很传神,把春雨给写活了。“发生”的意思你要注意下,指的是植物萌发,生长。这句诗的意思是:美好的春雨似乎知道时节到了,在这个春天落了下来促进植物的生长。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潜”的意思是偷偷地,悄悄地。这句诗的意思是: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到来,滋润着万物却一点声音也没有。在这句诗里,“潜”、“润”、“细”都写出了春雨的特点。好像春雨真的是有感情一样,轻轻地来,慢慢地滋润着大地,他是怕在安静的夜里惊扰了这些植物,惊扰了要睡觉的人吗?尤其是“潜”这个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悄无声息的特点。这也是拟人的写法啊。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野径”就是田野中的小路。径的意思是小路,还记得成语 “曲径通幽”吗?这句诗的意思是:田野中的小路上空乌云密布,漆黑一片。江面上的小船里闪烁着明亮的灯火。你仔细看一下,这句诗里的“黑”和“明”是什么关系?是不是有点像反义词呢?作者用了这两个字,不仅写出了云的厚重,而且黑暗中的光明也让人感觉到了希望,还是在突出“喜”字。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晓”的意思是早上。“红”在这里指的是花。在古诗里,也经常用落红来指凋谢的花儿,比方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里就是。花重是什么意思呢?你想想,花儿经过雨的滋润,是不是会因为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甚至低下了头呢? 锦官城是成都市的别称。在三国蜀汉时期,成都生产的蜀锦非常出名,成为蜀汉的重要财政收入。于是蜀汉就设立了锦官和建立锦官城以保护蜀锦生产,锦官城的称呼由此产生并声名远扬。这句诗的意思是:到了清晨,看看春雨滋润过的春花,含雨的花朵沉甸甸地开满了整个成都(锦官城)。 这首诗表现的,就是作者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