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1岁启功黄绫写经,这260字,为何能让千万人泪目?

 哑斋火土 2025-05-03 发布于安徽

启功与佛教的缘分,始于三岁那年。父亲早逝后,他被祖父送入雍和宫,成为记名小喇嘛,接受九世班禅灌顶。这段经历在他心中烙下深刻印记——成年后,他常以佛经典故诠释人生,甚至在深夜为病重曾祖母求药时,因目睹庙宇月色顿悟:“人间值得赞美,生活应该珍惜。”

图片

11岁的启功(中)和祖父裕隆(左)以及姑姐丈在一起。

1992年春节前,一卷皇家黄绫改变了书法史。台湾友人赵先生为纪念母亲百年诞辰,恳请启功书写《心经》还愿。启功郑重取出珍藏多年的宫中黄绫(高13cm,长127cm),亲自计算字数、设计朱丝格,并在夜深人静时提笔。其助理记录:“先生白日不写,偏选万籁俱寂时动笔,似要将毕生修为注入这260字。”

启功黄绫小楷《心经》

图片

这卷黄绫上的小楷《心经》,是技术与心境的双重巅峰。启功以“理性派”笔法,将佛经义理转化为建筑般的结构美。助理回忆:“墨迹未干即被送往台湾,2012年北师大百年诞辰展出的复制品,仍让观者感叹——能把大尺幅行书控笔至此者,唯启功一人。”

启功行书《心经》

图片

但启功的“直抵人心”,远不止于技法。他晚年多次书写《心经》,却对“看透红尘”之说淡然处之:“真正的大智慧,不在独坐孤峰,而在随波逐流中保持慈悲。”这种人生观,恰与《心经》“色即是空”的哲思暗合——“看透生死,才能活得热气腾腾。”

启功心经(朱砂) 册页
图片

启功朱笔《心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启功《心经》(珂罗版)
图片

启功《心经》长卷
图片
图片

这卷黄绫《心经》,最终成为跨越时代的文化密码。有人从中读出孝道,有人看见艺术至境,更多人被启功笔下的“平常心”触动:“他用260字证明,真正的修行不在深山,而在红尘滚滚中守住本心。”或许,这正是千万人面对这卷作品时集体“顿悟”的根源。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