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喜:海河流域6大水库特点与目标及继续治理措施

 水利天下 2025-05-03 发布于福建




【编者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是本公众号创办的座右铭,也是奋斗的目标。长期以来,我们始终把推文质量、品质放在第一位,精挑细选。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宗旨,为更好地丰富平台内容与专业水平,力求打造水利行业精品公众号平台之精神,【水利天下】开办【百家论水】专栏,专栏集各位专家智慧,进行热点解读、独到见解、沙龙研讨、案例或经验总结、分析等原创分享。本期为第434期,分享人(作者)是朱喜老师。本文经作者授权同意本平台发布,文章纯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栏目平台观点,文责自负让我们一起致敬分享者并与诸位分享、交流,欢迎各位文末留言。



二  文章全文


海河流域密云官厅等六大水库特点及治理目标措施

朱喜

关于密云官厅、洋河、于桥、潘家口大黑汀等六大水库的概况(见下表)、污染及其治理情况已在上文中分析。现归纳分析水库特点,提出治理目标及继续治理措施。

1 水库特点

⑴ 水库一般均具有防洪、供水、灌溉、水产养殖、发电、旅游环境和调节气候综合功能。因北京天津一直被缺水问题困扰,如北京本地水资源量年均21亿m3,是全国人均的1/20,但要维持36亿m3或更多的用水需求所以上述水库一般均有向津供水的功能;水库蓄洪是保卫京津冀防洪安全的主要措施

⑵ 由于水库均在1954-1983年间建设,其时建设标准低,后受多次洪水及地震影响,进行多次加固、大坝加高或扩建,提高了防洪标准,水库防洪的设计标准一般均达到千年一遇。

⑶ 《201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海河流域的污染程度在国内是最为严重。水库的污染同样严重,分析污染原因由于水库附近适合人类居住,流域人口密度较大,社会经济较发达,入湖污染负荷较多;改革开放后,人粪尿不再用作农肥,有化肥代替,所以人粪尿均成为污染物;水库原均有水产养殖,严重污染水体和底泥,故水库水质较差;水库底泥污染得不到全面清除;相当部分水库蓝藻爆发,蓝藻死亡后又加剧污染水体和底泥;水草污染如于桥水库每年有数万t菹草腐烂污染水体和底泥。

治理成效显著2020年起,海河流域加大了污染治理力度,取得了相当的成效,水库的水质得到较大改善,一般评价均可达到Ⅱ-Ⅲ类(不含TN)。

⑸ 水库换水次数较少。由于流域降雨量较少、水库汇水面积较小、吞吐水量少等原因,致换水次数较少,原每年一般仅换水1次。

⑹ 地理特征各异大多水库位于山区与平原交会处,库区大部分为盆地,水库深浅不等,官厅、洋河、于桥等水库水深4—6m,密云潘家口大黑汀等水库水深为10-40m,局部更深。

⑺ 蓝藻爆发官厅、洋河、于桥等相当部分水库以往曾发生蓝藻爆发,有些水库现在仍发生蓝藻爆发的可能,但一般均不存在连续多年蓝藻爆发情况。经治理,大部分水库已基本消除蓝藻爆发。

⑻ 生态清淤需求因为相当多河道入库的含沙量较高及污染负荷较多,有必要清除底泥污染。

⑼ 水质达标情况水库一般均是水源地,近年水质一般已达到Ⅱ-Ⅲ类(不含TN),但若含TN,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评价,这些湖库水质应为Ⅳ-劣Ⅴ类。故有些水库蓄水量很大如密云水库(40亿m3)和潘家口水库(29亿m3),但未能用作饮用水水源,其原因可能是TN达到Ⅴ类或劣Ⅴ类,超出饮用水水源标准。

⑽ TP较低由于入库河道泥沙含量一般较高,含p悬浮物易随泥沙沉淀

⑾ 低P高N。海河流域绝大部分水库呈低P高N状态。即TP达到Ⅱ-Ⅲ类、TN往往差于Ⅲ类,甚至Ⅴ-劣Ⅴ类。其原因之一是因TP达到Ⅱ-Ⅲ类相对较容易。

海河流域六大水库基本情况表

2  治理目标

水质全面稳定达到,P N同治,消除或预防蓝藻爆发

3  继续治理措施

海河水系的全部河道和湖库原来均受严重污染。后经努力治理,污染得以大幅减轻,水质得到提升,但仍存在许多有待处理的问题。

海河水系的水库继续治理路径是源头至末端全过程治理水污染。总体思路是持续削减外源(点源面源)和控制污染途径入湖河道,削减内源(水体、底泥和蓝藻污染)、减少底泥释放,降低藻密度。

 严格控制外源污染,P N同治,减少入湖污染负荷,满足环境容量要求。

设足够污水处理厂(简称污水厂),提高污水处理能力,污水厂(设施)标准提高至湖库标准Ⅲ类。如采取非有机碳源硫自养反硝化工艺可使TN达到湖库标准-Ⅲ类,采用麦斯特公司的高速离子气浮技术可使污水厂TP达到地表水湖库标准-Ⅲ类,污水厂提标有多个成功案例,其提标的投资和运行费用不高。地方立法污水厂

全面削减生活、工业和集中畜禽养殖点源等污水污物。

 控制农村农业面源污染,面源是海河流域的最主要污染负荷之一,必须减施化肥农药、节水灌溉,并提升面源污染拦截率

严格治理入湖河道污染,在控制外源污染基础上,当入库河道水质差于湖库标准Ⅲ-Ⅳ类时,应采取净化河道技术,设置净化池、入库前置库,净化水体使水质达标后再入库。

⑹ 严控城镇地面径流污染;保护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治理地面、垃圾等污染。

⑺ 严格控制渔业污染。由于水库以往大多网箱养鱼,严重污染水体和底泥,应采取不投饵天然养殖。

 蓝藻爆发或藻密度高(藻密度˃千万个/L)的水库,要采取全年削减水面、水体和水底蓝藻的措施,降低藻密度。

 pH值较高水库,要采取降低有机污染措施,降低pH值。

⑽ 清除底泥污染,以往有些区域虽进行了清淤,但不彻底,加之后又增加了污染,故要认真清除底泥有机污染,削减TN。

采取三合一治理的集成技术(包括专用和集成技术),同时治理水体底泥和蓝藻的污染,确保TN能够得到有效削减

 修复湿地和加强生态保护,在水库浅水域种植植物、修复生态,建设库滨带湿地群前置库等,丰富生物多样性。

 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一库一策治理方案,加强河湖库长制,坚持长效管理。

特别要制订N P同治方案。如官厅水库规划方案,将在2035年完全恢复其饮用水源功能,即可以理解为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饮用水水源地的标准,官厅水库在2035年N P同时达到Ⅲ类

水库应在水质保持Ⅱ-Ⅲ类基础上,加大治理TN力度,希望今后5~10年,水库的P N均能同时达到Ⅱ-Ⅲ类,消除蓝藻爆发或保持蓝藻不爆发,使水库均成为清澈美丽的水库。

常露 秦建国 朱前维 吴林锋 朱云 袁萍等协助本文编写。

作者著于2025.4.25


附:作者简介




朱喜老师在第十三届水科学发展论坛上分享观点、看法
【作者简介朱喜:1968年毕业于乌鲁木齐农垦大学,高工,中国水利学会会员;在新疆水利行业工作至1985年调回无锡,于无锡市水资源管理处、犊山工程管理处等9个单位工作过,2005年退休前后工作于无锡市水利局12年。前后从事水资源、水工程规划、设计和管理工作50余年,2002起从事河湖水污染、水环境、水生态研究,2007年起从事太湖等大中型湖泊消除蓝藻爆发、富营养化技术及其应用理论研究。2007年6月首先提出太湖2007年5.29供水危机实质是“湖泛”的理论,为政府采纳和专家认同;提出新沟河“引江济太”的设想;2007-2013年任无锡市蓝藻办顾问。
共编撰出版7部技术专著:《太湖(湖库)污染和蓝藻爆发治理与预防100问》(2024),《太湖蓝藻持续爆发原因及防治措施》(2022)《河湖污染与蓝藻爆发治理技术》(2021),《河湖生态环境治理与调研》(2018),《中国淡水湖泊蓝藻爆发治理与预防》(2014),《太湖蓝藻治理创新与实践》(2012),《太湖无锡地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2009)。
主编4个规划:《无锡市水资源综合规划》(2007),《无锡市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规划》(2006),《无锡市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规划》(2005),《无锡市区水资源保护规划》(1995)。
发表有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河湖治理、2007年供水危机、调水、防御洪涝、污水处理提标、治理太湖巢湖滇池富营养化和蓝藻爆发等百余篇文章,参加全国百余场学术研讨交流会并作报告。
联系方式:13861812162(微信同号);2570685487@qq.com
本期【百家论水】专栏系列就到这里了大家有需要交流探讨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转发、分享,期待各位下期再见。
编者:薛国强
校审:朱   喜

相关链接:
朱喜:深入治理太湖 消除富营养化和蓝藻爆发
朱喜:论太湖调水不会升高总磷
朱喜:基于太湖四次洪水对P N的不同影响研究分析
朱喜:污水厂提标能不能达到Ⅱ-Ⅲ类?
朱喜:基于太湖四次洪水对P N的不同影响研究分析(修订版)
朱喜:太湖清淤有效果吗?
朱喜:高标准污水处理新技术NP达Ⅰ-Ⅱ类
朱喜:打捞蓝藻有用吗?能消除蓝藻爆发吗?
朱喜:深入治理太湖的几点建议
朱喜:修复生态.太湖湿地能恢复如初吗?
朱喜:太湖“湖泛”·供水危机·还会发生吗?
朱喜:水土蓝藻三合一治理是消除蓝藻爆发优选技术
朱喜:太湖蓝藻持续爆发关键因素为三高-藻密度高营养程度高水温高
朱喜:治理平原河网水污染净化河水提升水质
朱喜:《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修改单和过度提标的思考
朱喜: 中国淡水湖泊蓝藻爆发防治及分类
朱喜 刘丽香:“TWC生物蜡”治理河湖技术及案例
朱喜 卢骏:湖卫氧蓝藻治理技术及案例
朱喜 袁向东:污泥及藻泥热水炭化减量节能新技术
朱喜 张习武:金刚石薄膜纳米电子治理河湖技术及案例
朱喜,等:光量子载体水土蓝藻三合一治理技术及案例
朱喜:太湖治理四阶段成效
朱喜、潘正国:德林海除藻技术及案例
朱喜、吴林锋:分水域消除太湖蓝藻爆发方案
朱喜、吴林锋:治理河湖八大类技术汇总
蔡光胜、朱喜:同华禹水 | 治理水体底泥蓝藻技术与案例
朱云、朱喜:太湖近年蓝藻爆发减轻原因分析
水利天下专家委系列篇报道 | 本期人物:朱喜专家
朱云,等: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污染和蓝藻爆发现状和对策
朱云,等:调水出湖对改善梅梁湖水环境的作用分析
朱喜、朱云:异龙湖劣Ⅴ类水质被禁锢超16年金刚石碳纳米电子技术将其提升为Ⅴ类析
朱喜、陆吉明:MST(麦斯特)污水处理TP提标至Ⅰ-Ⅲ类技术在全国推广
吴志大、朱喜:缓释除铁剂有效削减太湖蓝藻试验
朱喜:杭州捷快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高效复合微生物技术推介
朱喜,等:固定化载体微生物(Biocleaner)无污泥生化减排作用显著
朱喜:发展新质生产力 创新太湖(湖泊)清淤技术
朱喜:再谈治理蠡湖污染 消除蓝藻爆发
朱喜:治理河湖水污染与蓝藻技术
朱喜:阅读“湖泊治理 科学研究有毛用?”随笔
朱喜老师与你揭秘东太湖水质逆转之2016-2019年污染激增的真相
朱喜:太湖水污染和蓝藻爆发的影响因素及治理思路
讲座预告|朱喜:太湖富营养化和蓝藻爆发治理总体思路
讲座回顾|朱喜:太湖富营养化和蓝藻爆发治理总体思路
朱喜:西北调水救活二个湖一座城
朱喜:总投资1110亿元的云南滇中引水工程快要竣工通水了!
朱喜,朱前维:旅游胜地千岛湖金鸡湖水质是几类?
朱喜:2024年7·5洞庭湖团洲垸垮坝缺口原因是什么
朱喜:75.8驻马店特大暴雨洪灾数万人死亡的教训不能忘
朱喜:太湖高标准防御洪涝全国领先
朱喜:北京为什么多特大暴雨,如何防治暴雨灾害?
朱喜、秦建国:如何治理湖北洪湖严重的水环境问题
朱喜:太湖底泥的来源及释放污染
赵金箫、朱喜:太湖物理模型推进太湖治理进程
朱喜:太湖治理纪事
朱喜、朱云:全国首创!无锡市高标准城市洪涝防治控制圈
秦建国、朱喜:南水北调东线南四湖水环境现状及治理
朱喜:武汉城市洪涝高标准防治思路
秦建国、朱喜:南水北调东线山东东平湖水环境现状如何
单帅、朱喜:郑州2021年“7·20”特大暴雨灾害教训
朱前维、朱喜:西湖东湖玄武湖滇池调水改善水质
朱喜:太湖水质的监测评价和2024年达到Ⅲ类的随想
吴林锋、朱喜:中国的湖泊和水库
秦建国、朱喜:雄安新区白洋淀水污染及洪涝治理
朱前维、朱喜:长江黄河三次特大洪水灾害事件经验教训
朱前维、朱喜:海河淮河松花江等大洪水灾害事件
朱喜、朱前维:多个水库垮坝事件经验教训
常露、朱喜:江阴市引江调水改善城市区域水环境全国首创
朱喜:海河流域密云官厅洋河三大水库污染治理现状
朱喜:海河流域于桥潘家口和大黑汀三水库污染治理现状

来源:整理网络媒体、官网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