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日咳:3方】精

 石门易卜 2025-05-03 发布于山东

名人名方“百日咳”三个特效方

名老中医验方 久竹传统医学研究中心 2024年12月03日 23:28 河南

I导读:百日咳基本上是婴幼儿的疾病,是由百日咳嗜血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它的特征是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并伴有深长的鸟啼样吸气声,一次比一次加重,直到痰液咳出。如不是及时治疗,常可拖延3~4个月之久,所以叫做百日咳。百日咳病方(沈自尹),痉咳方(徐迪三),百马汤(黎炳南)。三位全国名老中医的方临床上都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百日咳病方  作者/沈自尹

作者介绍:沈自尹(1928年3月22日—2019年3月7日),男,浙江宁波人,中西医结合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教授,华山医院中医脏象研究室、中医科、中医教研室主任和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

     沈自尹于1952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医学系;同年分配至广州岭南医学院工作;1953年8月进入华山医院工作;1985年应邀赴香港中文大学讲学;1990年被日本国立富山医科药科大学聘为客座教授并赴日讲学与科研一年;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6年应邀赴美国哈佛大学讲学;2019年3月7日7时22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华山医院逝世,享年91岁。

     沈自尹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思路和方法的开拓、肾本质的研究和传统老年医学研究。

    【组成黄精9克,百部9克,射干6克,天冬9克,麦冬9克,积实6克,紫菀6克,百合12克,甘草3克。

     【功效润肺解痉,化痰止咳。
     【主治百日咳。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方解百日咳基本上是婴幼儿的疾病,是由百日咳嗜血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它的特征是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并伴有深长的鸟啼样吸气声,一次比一次加重,直到痰液咳出。如不是及时治疗,常可拖延3~4个月之久,所以叫做百日咳,沈自伊教授在传统的中医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观点,从抗菌,扶正,治标三个重要环节入手拟定“百日咳病方”。方中黄精、射干、百部均对百日咳杆菌有抑菌作用,三味复方组合也可避免细菌产生耐药性,加强药物的协同抗菌作用。天冬、麦冬、黄精润肺养阴扶正,补阴而不助邪,并能制菌。百部镇咳,枳实兴奋已疲劳的支气管平滑肌,紫菀协助祛痰,痰既松动易出,咳就自然减轻。三药共同治标,化痰止咳。全方精选药物配合恰当,效果自然显著。〔按语)本方的组成既包含了西医理论抗菌的长处,也包含了中医理论扶正的长处,既适合于早期有百日咳杆菌传染性的病孩,也适合于较后期因久咳而体质受损的病孩,既适合于预防,也适合于治疗。沈教授在一次山区防病治病中,治疗观察了73名患儿,有效率达90.4%。

2
百马汤
作者/黎炳南
作者介绍:黎炳南(1914—2012)广东惠州人,广东省名老中医,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出生于中医家庭,毕业于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我校初创时即执教于儿科,曾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广东儿科学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广东儿科学会名誉顾问。

擅长诊治儿童哮喘等难治性疾病,彰明了黎氏儿科学术内涵,致力于培养后人,将其学术思想继续发扬,岭南儿科黎氏流派已传承四代。创制“小儿喘咳液”,代表性学术论文有《略论补虚法在儿科的运用》《小儿哮喘论治》《略论治病必求于本》,参与编写与审订《中医儿科学讲义》第一、二版

     【组成百部10克,马兜铃3克,炙甘草6克,太枣4枚。

     【功效降气止咳,补益牌肺。

     【主治百日咳。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
     【方解方中百部、马兜铃擅于降气止咳,对于痉咳连连之症颇有捷效,而证多起于体虚,久咳必伤肺气,若专于攻邪则重伤其气,此病势缠绵之因也,故对体虚者,能否恰如其分地运用攻补兼施之法,是速愈本病之关键。本方用大枣、炙甘草即示扶正之意,惟马兜铃性寒而味甚苦,婴儿服之易吐、当以轻剂取效(3~4克),配用枣、草可调其味,体若虚寒者,更助以温补之品,则抵虽小而可获事半功倍之效。临证时,据其证侯特点、加味调治。
      【加减】本方为治百日咳的基础方。若外感风邪、痰热束肺,证见发热、流涕、咳嗽阵作,夜间尤甚、痰黄、舌质略红、苔薄白、脉滑数,以百马汤选加麻黄、防风、前胡、桔梗、大青叶、连翘等;若痰浊互结、肺络受阻,症见痉咳连连,面赤发憋、涕泪俱出、痰粘难咯,咳甚呕吐粘痰或伴食物,可予百马汤选加苏子、孝荫子、鹅管石、沙参、地龙;偏热者再加毛冬青、蚤休;若肺阴不足,正虚邪恋,病久阴伤,余热留恋,证见低热不退,或五心烦热,咳嗽痰少,盗汗、口干、咽红,百马汤加青黛、海蛤粉、沙参、麦冬、五味子、花粉;若中运不健、肺脾两虚,素体虚弱,或病久正伤,证见面色萎黄、咳嗽无力、纳呆便溏、自汗盗汗,百马汤加党参、白术、陈皮、法夏、鹅管石、五味子。

     【按语此方为黎氏经验方,其治百日咳之法,不论证属何型,皆以“百马汤”为基础方治之。

    【典型病例】邝某 男,3岁半,1979年11月26日初诊。

     咳嗽3个多月,加剧月余,呈阵发性咳嗽,每晚10余次、痰多、时现气促,曾用多种西药未效。舌淡苔薄白,脉细数,双肺音稍粗,未闻罗音。血象:白细胞9700/立方毫米,淋巴65%。中性29%,伊红6%。证属脾虚痰盛、肺络受阻。处方:麻黄4克党参、沙参、鹅管石各15克、白术、百部、茯苓各10克、苏子、炙甘草、子各6克、马兜铃3克、大枣4枚,共服七剂、咳嗽大减,偶而晚间阵咳1~2次。以百合汤合六君子汤续进4剂,咳愈。

3
痉咳方

作者/徐迪三

作者介绍:徐迪三教授1927年9月出生于三代中医世家。1956年7月,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来到儿科医院参加中医科的创建工作。1956年7月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

     徐迪三教授擅长瘟病学术,在小儿温热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出版了《徐迪三医案》,在多本中医杂志发表论文20多篇。为临床解决了疑难杂症,并为治疗婴幼儿上呼吸道感染和腹泻等方面大胆地进行了剂型改革,先后研制了消化1~6号等一批有效的方剂,成为医院的协定处方,几十年来一直被临床延用至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为研究生导师,徐迪三教授接受了上海第一医学院的教学任务,为上医医疗系、卫生系、药学系的学生们教授中医基础课程。他积极带领研究生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与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合作,初步研制了中医专家诊疗小儿腹泻病的软件,为指导临床的规范治疗起到促进作用。他的研究和《汤剂剂型改革》课题分获上海市中医、中西医结合成果三等奖。

    【组成】桑白皮9克,杏仁9克,生石膏30克,鱼腥草9克,黄芩9克,百部9克,天浆壳4只,天竺子9克,腊梅花9克。

     【功效清肺降逆,化痰止咳。

     【主治百日咳痉咳期。

     【用法日一剂,水煎,分二次服

     【方解天竺子与腊梅花,为《本草纲目拾遗》三奇方中的主要药物,经常用于阵发性剧咳,为治疗久咳及顿咳的要药。现代药理研究已证明,天竺子中所含的南天竺碱,具有麻痹呼吸中枢的作用。因此对阵咳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在应用时必须掌握药量,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中毒。桑白皮具有情泻肺热的作用。黄芩、石膏都能清肺胃之热,杏仁宣肺止咳,百部及天浆壳为治疗久咳及百日咳的要药。天浆壳宣肺平喘、止咳化痰,与百部同用,更能增强其止咳的作用。现代药理实验亦证明百部中所含的·百部碱能降低呼吸中枢的兴奋作用。

     【加减】凡症见咳声连连,甚至达数十声不止,咳后有鸡鸣样吸气性回声,常于呕吐痰涎后方少定,并往往少住又作等百咳痉咳期可选用本方。若热盛加板兰根、射干、野菊花、芦根等咳剧加紫菀、款冬花、桃仁等;气逆加尊子、白芍等;痰多加海浮石、海蛤壳、莱菔子等;干咳加川贝、黄精、人参等;咳血加墨旱莲、草根、藕节、仙鹤草、茅根等;阴虚舌剥加乌梅、南北沙参、天冬、麦冬等。

      百日咳脑病变可应用下列药物:

     高热可加用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牛黄清心丸之类;抽搐可加用羚羊角、至宝丹、牛黄抱龙丸、琥珀抱龙丸之类;神志昏者可用苏合香丸之类。

    【典型病例】 粟某,女,2岁。病史号47767。
顿咳一月,阵发性连续性痉咳,每日达20多次,每次5~10分钟,咳时弯腰屈背,颈项伸展,有深长的鸡叫样吸气声,咳剧时呕吐粘痰,甚至痰中带血,痛苦万分,在外院曾用胆汁片、氯霉素以及其它中西药物,均未见效。症见苔少舌红、脉滑数,治以清肺降逆、化痰止咳。药用:桑白皮9克杏仁9克 生石膏30克 炙款冬9克 黄芩9克 鱼腥草9克炙百部9克 早莲草20克.藕节9克 天浆壳4只 天竺子9克服药3剂咳嗽已经大减,阵咳每日由20多次减少至10次以内,时间也从每次5~10分钟减至3~5分钟,痰已松畅,呕吐、咳血均止。再以原方连服4剂,咳嗽已基本控制,惟晚上偶有一、二次阵咳,每次亦不超过2分钟,再以前方,佐以养阴清肺,连服4剂而愈。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网络整理和书籍《名老中医秘方精选》(1996)丨书籍编者/张丰强、郑英本文作者/李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