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北省的京剧好角儿真多,离开的也不少,为何?

 cxag 2025-05-03
图片
图片
在过去,各地的京剧班中大都有河北籍艺人比较著名的有:
张二奎,著名京剧老生演员,衡水人,为京剧早期老三杰之一,与程长庚、余三胜齐名,号称京剧三鼎甲。
盖叫天本名张英杰,号燕南,河北省高阳县演村人。

图片

盖叫天

尚小云,原名尚德泉,字绮霞,四大名旦之一,京剧旦角表演艺术家,尚派艺术的创始人,出生于北京,祖籍河北南宫县。
郝寿臣,工架子花脸,净角三杰,原籍河北香河。
侯喜瑞,工架子花脸,净角三杰,河北衡水人。
李桂春,著名京剧老生、武生演员 ,艺名小达子,河北霸县人,其子李少春,婿李万春(李万春是雄县人)。
尚和玉,著名武生,河北省玉田县人。
荀慧生,四大名旦之一,京剧旦角表演艺术家,荀派艺术的创始人,河北沧州人。

图片

荀慧生

李多奎,河北河间人。
姜妙香,河北献县人,有“姜圣人”之誉。
张世麟,工武生,祖籍河北文安。
在河北省还有诸多京剧名家。
四大须生之一的奚啸伯先生在石家庄市京剧团,1957年至十年动乱之前,奚啸伯先生偕该团演员在河北上演了多部奚派名剧《失空斩》、《白帝城》、《范进中举》、《将相和》等,盛况空前。
京剧大家宋德珠,四小名旦,京剧史上武旦挑班的第一人。祖籍天津,在河北省艺术学校授艺二十多年。在河北一带,宋派艺术无人不学,无人不夸,包括旦角、老生、小生、武生、花脸等各个行当,都吸收、融会了宋德珠的艺术风格。在中国的京剧史册上,宋德珠先生占有光辉的一页。

图片

宋德珠

河北省京剧院,前身是成立于1945年的'冀中实验剧团',1953年建立河北省京剧团,1960年与河北省昆曲剧团合并,组成河北省京昆剧团,'文革'后恢复河北省京剧团建制,1994年改称河北省京剧院。
河北省京剧团的老团长贯盛习,京剧老生,出身于富连成科班,主要跟萧长华先生学戏,萧老给贯盛习教授三国戏,如《舌战群儒》、《激周瑜》、《群英会》、《借东风》、《取南郡》、《临江会》等。贯盛习先生艺宗余派,但同时也兼演高派戏、红生戏及武生戏。他嗓子宽亮,深受广大观众欢迎。1955年贯盛习参加了河北省京剧团,担任团长。
杨荣环先生1956年在河北省京剧团任主演,1958年调入天津市戏曲学校任副校长,1964年调入天津建华京剧团任团长。杨先生有一绝招:反弹琵琶,在《汉明妃》戏中,有一段王昭君弹着琵琶自叹命运的戏。当杨先生在台上表演昭君弹琵琶时,乐队演奏戛然而止,观众随之屏住呼吸,杨荣环手指挥动,如诉如泣的琵琶声遍布舞台上下。从前观众听的都是乐队弹奏,而今演员自己弹奏,觉得新鲜,这在当时京剧舞台上是独一份。杨荣环先生每次演到这里,台下必定掌声雷动。

图片

罗蕙兰,京剧旦角名家,1952年应邀入马连良剧团,马派名戏《苏武牧羊》、《审头刺汤》、《三娘教子》、《春秋笔》、《胭脂宝褶》、《清风亭》等均由她配演。1953年在上海正式拜梅兰芳为师,1961年调河北省京剧团,20世纪70年代调河北省艺术学校任教。
祝元昆先生,1955年加入河北省京剧团。1959年祝元昆趁在北京演出之机,向李少春先生学习李派名剧《响马传》。《响马传》、《野猪林》两出戏使他红极一时,后拜李万春为师。祝元昆先生甘为人梯,将李派名剧《响马传》亲自传授给于魁智,使其一举成为1994年全国首届京剧之星大赛的优秀演员。他还把《观阵》的绝活教授给张军强、张秋生等人,使国粹艺术后继有人。
肖月珠,是河北省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杨荣环先生弟子,兼学梅、尚,她的嗓音清亮、扮相俊美,天赋条件好,是近年蜚声京剧舞台的优秀旦角演员之一。
现在的中青年演员也有很多优秀演员,如常春生,铜锤花脸,1988年拜方荣翔先生为师,也曾受教于师叔李欣、裘少戎。他还是罕见的“京”、“评”、“梆”三栖演员,不但京剧唱得好,评剧《秦香莲》、《包公赔情》、《包公三勘蝴蝶梦》依然有号召力

图片

常春生

但是,也不知为何,现在人才流失严重,好像没人愿留在河北,像李胜素,张建国,张慧芳以及张建锋等不都是河北出来的。

图片

张慧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