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创作,最忌讳用笔刻意,就像著名的《兰亭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帖》,乃是醉酒后,或者情绪激昂之际,挥笔创作,行笔遵从本心,没有一丝一毫的凝滞,无意于工,浑然天成,极具艺术气息。 ![]() 特别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极度悲愤的状态创作,以狂野的线条,宣泄情感,笔画粗犷而激荡,再结合卷内的涂抹修改,乍一看如同杂草堆,颇为狼藉,可是分析意韵和质感,此帖乱中有序,神韵生动。 ![]() 拙质的风格,增强线条的肌理,同时鲜明的节奏感,也引起观赏者的共鸣,比《兰亭序》更加高级,陈深《停云阁帖题记》里面,曾评价:“岂非当公(颜真卿)注思为文而于字画无意于工,而反极其工耶”。 ![]() 颜真卿的行草书,堪为“无意为工”最佳代表,除了《祭侄文稿》,他在广德二年(764年),因谴责郭英乂,讨好宦官鱼朝恩,借由愤慨之情,写出一幅大作,水平比肩《祭侄文稿》。 ![]() 可惜当代看懂的人没几个,很多外行和初学者,将其称作“鬼画符”,但是在专业书家眼中,此帖精妙至极,甚至出借日本展出时,普遍公认超越《兰亭序》,它就是《争座位帖》,全卷共计1193字。 ![]() 用笔以“篆籀气”为魂,线条如熔金出冶,凝重中暗藏锋芒,对比王羲之明媚的提按顿挫,颜书线条更显内敛,如棉裹铁,以中锋运笔,藏锋起势,笔力直透纸背,似铁骨铮铮的将军挥戈,每一笔都裹挟着郁勃之气 ![]() 如“争”字末笔的钩画,蓄力后猛然挑起,宛如怒目而视,结体也极具妙趣,看似倾斜欲倒,却通过笔画间的张力,着墨浓重等,达成平衡,字字尽显动势。 当年出借日本展出时,会展的命名是“超越王羲之的名笔特展”,由此可见,此作的境界之高,无愧于何绍基评价:“此帖笔法之佳,当在《兰亭》之上。” ![]() 王澍也说:“三稿皆公奇绝之作,《祭侄》奇古蒙宕,《告伯父》渊润从容,至《论座》则兼有《祭侄》《告伯》两稿之奇,情结不同,书随之异,所以直入神品,足为《兰亭》后劲也”。 ![]() 颜真卿的笔法雄健,格调醇厚,可时常临摹,感受“王字”之外的艺术风格,深化用笔的气力、筋骨,同时达到“人笔合一”的境界,行笔顺应本心,更加自如,摆脱拘谨感、单调性,展现艺术魅力。 ![]() 而今,我们对颜真卿《争座位帖》,进行1:1超高清复刻,推出便携经折装,全卷加入现代字注释,帮助初学者识读,非常适合临摹与欣赏,与原作毫无二致,见此品如见原作,市面独此一家,若您喜欢可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