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岐黄老中医:淡淡这个石菖蒲的用药心得,对痰湿没得说。石菖蒲这味药啊,你只要闻过一次就忘不了:那股子独特的清香气直往人鼻子里钻,像是春天里刚抽芽的草木混着露水的味道。古人说'芳香醒脾',这话可不假

 tnj660630 2025-05-03
淡淡这个石菖蒲的用药心得,对痰湿没得说。
石菖蒲这味药啊,你只要闻过一次就忘不了:那股子独特的清香气直往人鼻子里钻,像是春天里刚抽芽的草木混着露水的味道。古人说'芳香醒脾',这话可不假。这股子香味可不光是好闻,它里头藏着开窍醒神、化湿豁痰的大本事。咱们常说'一香解百秽',说的就是这类芳香药材能把身体里那些污浊的东西给化开。
 
这药性子温,味道辛中带苦,走的是心经、胃经。您看那些个湿气重的人,舌苔厚得啊,嘴里黏糊糊的没滋味,脑袋昏沉沉像裹了层棉布,这时候就该请石菖蒲出马了。它这辛香之性就像把锋利的梳子,能把堵在经络里的痰湿给梳通顺了。特别是那些个痰蒙心窍的怪病,病人要么胡言乱语,要么突然昏厥,这时候用上石菖蒲配合远志,那效果真是立竿见影。你问我为什么总把这两味药配着用?这远志像是个勤快的清道夫,专攻心肾之间的痰浊;石菖蒲呢,就是个疏通管道的能手。两药一搭,就像把淤塞的下水道彻底通了,气血自然就活泛起来。
 
说到痰湿作祟,这可是中医看病的门道。听说过'百病皆由痰作祟'吧?这痰可不单指咳出来的痰,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之痰才最麻烦。它们像雾似的蒙在清窍上,让人神志昏蒙;像胶水似的黏在经络里,让气血走不动道。这时候石菖蒲的妙处就显出来了:既能化有形之痰,又能消无形之湿。临床上遇到梅核气的病人,总觉得喉咙卡着东西,西医检查啥也没有,这时候用石菖蒲配半夏、厚朴,三五剂下去喉咙就清爽了。
 
这药在安神方面也是一把好手。现在人压力大,失眠多梦的特别多。您要是见着病人舌苔腻、脉滑,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白天头重脚轻的,用石菖蒲配酸枣仁、夜交藤准没错。前阵子有个更年期的女患者,整宿整宿睡不着,心慌得厉害,我在滋阴安神方里加了石菖蒲,当晚就睡了五个小时。您说神奇不神奇?这就是芳香开窍的妙用,把蒙在心窍的痰湿化开了,心神自然就安宁了。
 
脾胃病用这药更是得心应手。现在人贪凉饮冷,十个里有九个脾胃虚寒。见到脘腹胀满、食欲不振的,石菖蒲配砂仁、白豆蔻,比单用理气药效果好得多。有个慢性胃炎的老病号,吃了两年西药都不见好,我让他用石菖蒲、陈皮泡水代茶饮,半个月胃口就开了。这道理在哪?脾胃好比锅灶,湿气就像灶膛里的湿柴,石菖蒲就是那根引火的干柴,把湿气烘干了,脾胃运化自然就顺畅了。
 
在用量上我有个心得:开窍醒神要用到10-15,化湿和胃6-9克矣,要是做药引子3就够。不过得注意,阴虚血虚的人要慎用,这类人本来就津液不足,再用芳香燥湿的药就像旱地里刮大风,越刮越干。曾经有个耳鸣患者,自己乱用石菖蒲导致口干舌燥,这就是没辨清体质的结果。
 
说到特殊用法,有个民间验方值得一说:用鲜石菖蒲捣汁滴耳,治中耳炎效果奇佳。去年有个小孩游泳后耳朵发炎流脓,用这个法子三天就好了。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石菖蒲的挥发油确有抗菌消炎作用。
不过我们用的时候要讲究配伍,比如治癫痫要配天麻、僵蚕;治健忘得配人参、远志;治风湿痹痛得配上羌活、独活。这就像打仗排兵布阵,讲究个君臣佐使。
 
最后提醒各位同道,用这味药要把握住'痰、湿、蒙、闭'四个字。只要是痰湿蒙蔽清窍导致的病症,不管是神志异常、感官失灵还是肢体困重,石菖蒲都能派上用场。但切记中病即止,芳香之品终究带有燥性,就像夏天的穿堂风,适时而过令人清爽,久吹反而伤人正气。临
床这些年,我越发觉得用药如用兵,贵在知药性、明病机、懂配伍,如此方能药到病除,不负'苍生大医'之名。#你相信中医吗##中医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