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悟心铭》 王骧陆上师 王骧陆老居士,字相六,浙江海宁盐官人,王欣甫(豫熙)第六子,王宽基弟。无相密心中心法(印心宗)二祖。受家庭影响,擅长诗文、书法。二十年代末,随大愚阿阇黎修无相密心中心法,得悟心要,方知念佛之落处。皈依太虚法师,常在海宁硖石惠力寺及万善坛讲经。 【原文】 不是有心,不是无心。 不是不见,不是不闻。 了了觉知,不着见闻, 荡然无住,是名无心。 【译文】 既不是刻意用心去思考,也不是完全没有心思。 既不是故意装作看不见,也不是真的听不见。 清清楚楚地有所觉知,却又不执着于所见所闻, 内心坦荡毫无执着挂碍,这就叫做“无心”。 【原文】 心若无住,妄依何立; 妄既不立,夙障自除。 问心何来?因境而起。 境亦不有,同属幻影! 【译文】 如果心没有执着停留之处,虚妄又能依据什么而成立呢; 虚妄既然无法成立,以往所积累的业障自然就会消除。 问心是从哪里来的呢?是因为外境的引发而产生。 然而外境也并非真实存在,同样都属于虚幻的影像! 【原文】 妙用恒沙,尽是缘心。 缘心息处,顿证无生。 无生实相,非可眼见。 杳杳冥冥,其中有精! 【译文】 那无穷无尽的奇妙作用,全都是由攀缘之心而生。 当攀缘之心止息的时候,就能顿时证悟到无生的境界。 无生的真实相状,不是可以用肉眼看到的。 它幽深渺远,在那其中蕴含着精妙的本质! 【原文】 证悟之者,名曰见性。 是故无求,心自宁一。 无心可惑,即是大定。 得大定者,无动无静。 【译文】 能够证悟到这一点的人,就叫做见到了本性。 所以没有了贪求之心,内心自然就会安宁专一。 没有了心的迷惑,就是达到了高深的禅定境界。 达到高深禅定境界的人,没有所谓的动和静之分。 【原文】 无得无失,无喜无嗔; 本位不移,起应万机。 不变随缘,即无生死, 成佛要诀,如是而已。 【译文】 没有得到与失去的分别,没有欢喜和愤怒的情绪; 本心的位置不会偏移,却能应对世间的万事万物。 本性不变却又能随顺因缘,这样就没有了生死的困扰, 成就佛道的关键秘诀,也就是这样罢了。 ![]() 《息心铭》 傅大士 傅大士,本名傅翕,字玄风,号善慧。称傅弘,又称善慧大士、鱼行大士、双林大士、东阳大士、乌伤居士。东阳郡乌伤县(今浙江义乌)人。 一生未曾出家,而以居士身份修行佛道。梁天监十一年,大士十六岁,娶留妙光为妻,生二子。二十四岁得到天竺僧达摩大师的的指引,发愿精进修道。在道业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享年七十有三。 傅大士为南朝梁代禅宗著名之尊宿,义乌双林寺始祖,中国维摩禅祖师,与达摩、宝志并称“梁代三大士”。曾作有300多首诗偈颂文来阐释佛理禅意,劝导世人看破世间的功名利禄,尽心修证佛法,才能最终得到大解脱。其传世著作有《心王铭》《梁朝傅大士颂金刚经》(此或系后人托其名之伪作)《语录》四卷(即《傅大士集》或《善慧大士语录》)《还源诗》等 【原文】 无多虑,无多知。 多知多事,不如息意。 多虑多失,不如守一。 【译文】 不要有过多的忧虑,也不要有过多的机巧智谋。 智谋太多、事情太多,还不如平息自己的意念。 忧虑太多就容易失去更多,不如坚守住本心。 【原文】 虑多志散,知多心乱, 心乱生恼,志散妨道。 勿谓何伤,其苦悠长; 勿言何畏,其祸鼎沸。 【译文】 忧虑太多会使志向分散,智谋太多会让内心烦乱, 内心烦乱就会产生烦恼,志向分散就会妨碍修道。 不要说这有什么伤害,这种伤害带来的痛苦会很长久; 不要说这有什么可怕,它引发的灾祸会像鼎中沸水一样不可收拾。 【原文】 滴水不停,四海将盈; 纤尘不拂,五岳将成; 防本在末,虽小不轻, 关尔七窍,闭尔六情, 【译文】 水滴不停落下,最终能使四海充盈; 细微的尘土如果不拂去,日积月累能堆积成五岳; 在事情的细微末节处就要防范根本问题,即使是小事也不能轻视, 关闭你的七窍(耳、目、口、鼻等感觉器官),克制你的六情(喜、怒、哀、乐、爱、恶), 【原文】 莫视于色,莫听于声。 闻声者聋,见色者肓; 【译文】 不要去贪恋女色,不要去听那些靡靡之音。 沉迷于声音的人就如同聋子(听不到真正有益的声音),沉迷于女色的人就如同盲人(看不到真正的道理); ![]() 【原文】 一文一义,空中小蚋; 一技一能,日下孤灯; 英贤才艺,是为愚蔽。 舍弃淳朴,耽溺淫丽, 【译文】 一篇文章、一个道理,如果只是追求表面,就如同空中渺小的蚊虫; 一项技艺、一种才能,如果只是局限于此,就如同在落日下孤独的灯火; 那些自恃才华出众的人,实际上是被这些才能所蒙蔽而变得愚蠢。 舍弃了淳朴的本性,沉溺于浮华艳丽的事物, 【原文】 识马易奔,心猿难制; 神既劳役,形必损毙。 邪行终迷,修途永泥。 莫贵才能,日益昏瞢; 【译文】 人心就像脱缰的马容易狂奔,又像难以控制的猿猴难以约束; 精神既然被劳役所累,身体也必然会受到损害直至衰败。 走在邪路上最终会迷失方向,修行的道路也会永远被阻塞。 不要看重所谓的才能,否则会日益变得昏聩糊涂; 【原文】 夸拙羡巧,其德不弘; 名厚形薄,其高速崩。 内怀骄伐,外致怨憎。 或谈于口,或书于手, 邀人令誉,亦孔亦丑。 凡谓之吉,圣谓之咎。 【译文】 夸赞机巧、羡慕取巧,这样的德行不会宏大; 名声很大但实际德行浅薄,就会很快从高处崩塌。 内心怀有骄傲自满和自我夸耀,就会在外面招致别人的怨恨和憎恶。 有的人把这些挂在嘴边,有的人把这些写在手上, 想借此获取别人的赞誉,这样做既迂腐又丑陋。 一般人认为这是吉祥的事,而圣人却认为这是灾祸。 【原文】 赏玩暂时,悲哀长久。 畏形畏迹,逾远逾极。 端坐树荫,迹灭影沉。 厌生患老,随思随造, 【译文】 短暂地享受和把玩这些虚荣,换来的却是长久的悲哀。 害怕自己的身形和影子,越是想远离却越是摆脱不了。 端正地坐在树荫下,影子和踪迹自然就消失了(比喻内心平静则烦恼自消)。 厌恶生命、害怕衰老,这些想法会随着思绪不断产生烦恼, 【原文】 心想若灭,生死长绝。 不死不生,无相无名, 一道虚寂,万物齐平。 【译文】 如果这些想法都能消除,那么生死的烦恼也就永远断绝了。 没有死亡也没有出生,没有相状也没有名称, 达到一种虚空寂静的境界,万物都是平等的。 【原文】 何贵何贱,何辱何荣, 何胜何劣,何重何轻? 【译文】 有什么高贵和低贱之分,有什么耻辱和荣耀之别, 有什么优越和低劣之分,有什么重要和轻微之别呢? 【原文】 澄天愧净,皎日惭明, 安夫岱岭,同彼金城, 敬贻贤哲,斯道利贞。 【译文】 清澈的天空也会为这种境界的纯净而惭愧,明亮的太阳也会为这种境界的光明而自惭, 安稳地如同泰山一样,如同坚固的城池一样, 恭敬地赠送给贤能智慧的人,遵循这条道路就能顺利而贞正。 |
|
来自: blackhappy > 《我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