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诉心口灼热、堵塞,中医称之痞满,我用泻心汤治疗。今天讲泻心汤。 胃部痞满,中医谓之心下痞,宜用辛开苦降法治疗,常用泻心汤。因导致胃痞的病因病机不同,临床表现有5个证候,治疗有5个泻心汤,分述于下。 ![]() 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始见于《伤寒论》,治小柴胡汤证误下成痞者,由半夏、干姜、黄芩、黄连、人参、炙甘草、大枣组成,具有和胃降逆、开结消痞的功效。主治胃气不和,心下痞满不痛,干呕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薄黄而腻,脉弦滑。因其夹有痰饮,故兼有呕吐。此证中焦痞塞,胃气不降而生热,故用芩、连之苦寒以降之;脾气不升而生寒则肠鸣下利,故用干姜辛热以温之;痰饮扰胃,逆而作呕,故用半夏降逆和胃以止呕;脾胃气弱不能斡旋上下,故以参、草、枣以补之。本方清上温下,苦降辛开,寒热并用,以和脾胃,为治疗心下痞的主方。 ![]() 生姜泻心汤 生姜泻心汤由生姜、甘草、人参、干姜、黄芩、黄连、半夏、大枣组成,即半夏泻心汤加生姜,减干姜用量而成。治疗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肠鸣下利,或胁下作痛,小便不利,脉沉弦,舌苔水滑。证属脾胃虚弱,中气不运,饮食不化,水饮内停而成痞。药用生姜健胃以散水饮,佐以半夏涤痰以消痞气;干姜温中以祛寒气;人参、甘草、大枣甘温补虚,补中益气;黄芩、黄连苦寒而降以治胃气上逆。 ![]() 甘草泻心汤 甘草泻心汤由炙甘草、黄芩、黄连、干姜、半夏、大枣组成,即半夏泻心汤减人参,加重甘草之剂量而成。治疗心下痞硬而满,腹中雷鸣,下利频作,水谷不化,干呕心烦不得安之虚气痞。方以甘草命名,意在缓客气之逆,益中州之虚;佐以大枣之甘,则补虚之力更大;半夏辛降,和胃消痞;芩、连清其客热;干姜温其里寒。诸药合用,使中气健运,寒热消散,胃气不痞,客气不逆则愈。 ![]() 大黄黄连泻心汤 《伤寒论》154条说:“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大黄黄连泻心汤由大黄二两、黄连一两组成。《千金翼方》注云:“此方本有黄芩。”说明本方应有黄芩,泄热消痞之力更强。大黄苦寒,泄热和胃开结;黄连(黄芩)苦寒,以清心胃之火。二药合用,使热去结开。 ![]() 附子泻心汤 《伤寒论》155条云:“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附子泻心汤由大黄二两、黄芩一两、黄连一两、附子一枚(炮,去皮,另煎取汁)组成,具有泄热消痞、扶阳固表的功效。主治阳气虚,卫外不固所致心下痞。此方寒热补泻,并投互治。 5个泻心汤中,半夏泻心汤为治疗心下痞的主方,其他4个泻心汤是根据临床不同表现加减而成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