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疗痹痛我不再用“血府逐瘀汤”,另选一方,全身各处疼痛都能用

 花无缺3myj1j3d 2025-05-03

人体最常见、最多发、最烦恼的疾病是什么?很多人可能选“呼吸道疾病”,很重要的是这几年新冠、甲流乙流、支原体肺炎等疾病多发,不少人印象深刻。

其实,人体最易发、最高发的疾病,是“疼痛”。目前医疗机构设置的科室,约三分之二是奔着消除和减轻疼痛去的。

很多患者其实不害怕生病,但害怕疼痛。因为轻度的疼痛让人不适,重度的疼痛令人难以忍受,很多畅销药、热门药,它的主要卖点是告诉医患人员:我能对付疼痛。

图片

缓解或根除疼痛是中医的拿手本领,中医认为:疼痛可归纳为4类:

1、隐痛,这是“虚了”,用药补。

2、胀痛,这是“滞了”,要导滞。

3、刺痛,这是“瘀了”,要疏散。

4、绞痛,这是“堵了”,要打通。

中医的推拿、正骨、砭石、膏贴、针灸、中药等手段,很多都是为“逐痛”服务的,著名的中药有生黄芪、柴胡、红花、三七、天麻、石膏、蜂房、金钱草、鸡内金、木香、川芎等等。

治疗疼痛的药方济济一堂,用现代医学眼光看,覆盖了绝大部分炎症、外伤、神经、肿瘤等等,而且有一个“通用方”——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虽然问世才两百余年,但名声显赫。它是化掉身体血瘀的“首选方”,是主治胸痛、头痛的“强效方”,是养血祛瘀的“灵验方”,是行气活血的“速效方”。同时,血府逐瘀汤入选了中医临床“十大名方”。

血府逐瘀汤有当归、川芎、柴胡、桃仁、红花、赤芍、牛膝等11味药组成,里面有“四逆散”、“桃红四物汤”、“桔梗枳壳汤”的影子,是气滞血瘀症状的“死对头”。

气滞的痛症多发于胸中,症见舌两侧轻鼓,舌根青紫,面色暗沉,脉涩,伴有心烦失眠、心悸气急等表现,用血府逐瘀汤可对症,而且,该方在现代已制成丸剂,叫“血府逐瘀丸”。

根据《医林改错》记述,血府逐瘀汤能治19种痛症,都是围绕胸膈气滞带来的瘀、堵进行的,现代称为“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是治疗痛症的“通用方”。

图片

不过,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物质条件、工作习惯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身体疼痛也进行了“升级迭代”,从过去的气滞,更多见于气虚气弱,因虚而生瘀,症见舌苔薄白,舌头瘀点密集,舌根青筋明显,脸白或泛黄,伴有头晕乏力、自汗盗汗、关节疼痛、手足麻木等症状。

这些病症用血府逐瘀汤是可以的,但如果论起如今的“除痛专业户”,还有一个更厉害的,叫“身痛逐瘀汤”。

“身痛逐瘀汤”同样出自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与血府逐瘀汤、通窍逐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组成逐瘀除痛“五大名方”。

图片

身痛逐瘀汤由桃仁、红花、秦艽、川芎、香附、羌活、没药、当归、甘草、五灵脂、川牛膝、地龙共12味基础药物组成,视情添加其它药材。

其配伍为:

君药2味:桃仁、红花,破血瘀,活血通络,畅通气血。

臣药2味:川牛膝、地龙,祛风除湿,通经活血。

佐药7味:当归、川芎、五灵脂、没药、香附、秦艽、羌活,行气、止痛、散寒、理气。

使药1味: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

图片

这12味药,总体上能对付身体各种痹症,有祛风药、祛寒药、祛湿药,把风寒湿都收拾了,痹痛就消失了。

为什么现代生活中,身痛逐瘀汤比血府逐瘀汤更合适?

《医林改错》把肩痛、臂痛、腰腿痛、全身疼痛都称为“痹症”,是“风寒湿”三邪长期诱发,止痛的良药配伍,多见于没药、香附、五灵脂。

没药是止痛的强将,五灵脂止痛能力不凡,尤其是有五灵脂参与的止痛名药“失笑散”,在中医界很有名气。没药和五灵脂的组合,是强强联手,再加上香附是理气的,缓解气虚之症,刚好契合现代人“气虚”特点。

图片

而且,身痛逐瘀汤还安排了秦艽、羌活作为止痛的“第二梯队”,秦艽除风寒湿痹,羌活能治一切关节之痛,它们的组合,也能对付现代多发的颈椎病、腰腿痛和关节疼痛、坐骨神经痛等。

所以,是现代痛症种类、病机、病位的变化,让身痛逐瘀汤超越了血府逐瘀汤,成为患者的首选,也可认为是现代各种痹证的“死对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